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机械论文 >

两种解耦并联机构构型与运动学分析及其混沌辨识

发布时间:2017-09-25 10:27

  本文关键词:两种解耦并联机构构型与运动学分析及其混沌辨识


  更多相关文章: 解耦并联机构 运动学分析 混沌 Poincare映射 间隙


【摘要】:相对于耦合并联机构,解耦并联机构输入与输出运动变量之间存在一一对应关系,将更有可能、在更大程度上实现机构性能的提高。随着一系列解耦机构的出现,作为实现机构优选基础的合理性能指标评价值得研究。而对机构动态特性的分析及混沌现象的辨识,又是解耦并联机构适应高速、高可靠性等要求进而在工程领域得以应用的前提。本文即针对所提出的两种典型的解耦并联机构,开展其运动学分析与混沌现象辨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调研解耦并联机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以RU-RPR和PU-RCRR-CRRR解耦并联机构为研究对象,建立两个机构的运动学方程,给出机构位置正反解,并对速度和奇异特性进行分析。 基于现有一般并联机构运动传递性能指标,系统分析了RU-RPR、PU-RCRR-CRRR、3-CPR、3-CUR并联机构的雅克比矩阵结构和基于雅克比矩阵的性能评价指标,对采用何种性能指标对解耦并联机构予以评价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针对机构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运动副间隙的问题,基于ADAMS动力学仿真软件,建立含间隙RU-RPR机构的虚拟样机模型,对含间隙解耦并联机构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了间隙对机构位移、速度、加速度以及运动副接触力的影响,并揭示了不同运动副间隙和不同驱动速度时机构动力学性能的差异。 将机构学和混沌理论相结合,利用拉格朗日方程建立含间隙RU-RPR机构的动力学微分方程,并借助Poincare截面映射法研究解耦并联机构动力学行为的混沌现象,,分析机构运动副间隙的大小对混沌的影响。
【关键词】:解耦并联机构 运动学分析 混沌 Poincare映射 间隙
【学位授予单位】:燕山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H11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17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11-15
  • 1.2.1 解耦并联机构研究现状11-12
  • 1.2.2 解耦并联机构性能评价指标研究概况12-13
  • 1.2.3 含间隙机构动力学建模研究概况13-14
  • 1.2.4 混沌理论研究及其在机构学领域应用概况14-15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15-17
  • 第2章 两种典型解耦并联机构运动学分析17-32
  • 2.1 RU-RPR 机构描述与自由度分析17-19
  • 2.2 RU-RPR 机构位置分析19-21
  • 2.2.1 位置反解分析20-21
  • 2.2.2 位置正解分析21
  • 2.3 RU-RPR 机构速度分析21-22
  • 2.4 RU-RPR 并联机构奇异性分析22-25
  • 2.4.1 A 处转动副作为主动副22-23
  • 2.4.2 D 处转动副作为主动副23-24
  • 2.4.3 两种奇异下机构运动特性分析24-25
  • 2.5 PU-RCRR-CRRR 并联机构描述与自由度分析25-28
  • 2.6 PU-RCRR-CRRR 机构位置分析28-29
  • 2.6.1 位置正解28-29
  • 2.6.2 位置正解29
  • 2.7 PU-RCRR-CRRR 机构速度分析29-30
  • 2.8 PU-RCRR-CRRR 并联机构奇异性分析30-31
  • 2.9 本章小结31-32
  • 第3章 解耦并联机构性能评价指标初探32-42
  • 3.1 引言32
  • 3.2 并联机构常用的各种性能指标32-34
  • 3.3 不同类型解耦并联机构性能评价指标34-41
  • 3.3.1 两转动解耦并联机构性能评价34-36
  • 3.3.2 两转一移解耦并联机构性能评价36-37
  • 3.3.3 三移动解耦并联机构性能评价37-38
  • 3.3.4 解耦并联机构性能评价指标38-41
  • 3.4 本章小结41-42
  • 第4章 基于 ADAMS 的含间隙 RU-RPR 机构动力学仿真分析42-54
  • 4.1 引言42
  • 4.2 含间隙机构仿真模型的建立42-47
  • 4.2.1 ADAMS 软件对间隙的处理42-46
  • 4.2.2 求解方法与参数设置46-47
  • 4.3 基于 ADAMS 软件的含间隙 RU-RPR 机构仿真分析47-53
  • 4.3.1 无间隙理想机构和含间隙时机构动态性能对比与分析48-50
  • 4.3.2 间隙半径不同时机构动态性能对比与分析50-52
  • 4.3.3 驱动速度不同时机构动态性能对比与分析52-53
  • 4.4 本章小结53-54
  • 第5章 含间隙 RU-RPR 解耦并联机构混沌现象辨识54-65
  • 5.1 混沌现象的特点54-56
  • 5.2 混沌辨识方法56-58
  • 5.2.1 相轨迹法56
  • 5.2.2 Poincare 映射法56-57
  • 5.2.3 相空间重构法57
  • 5.2.4 Lyapunov 指数法57-58
  • 5.2.5 功率谱分析法58
  • 5.3 含间隙 RU-RPR 机构动力学建模58-62
  • 5.3.1 含间隙机构的运动学分析58-60
  • 5.3.2 间隙机构运动方程的建立60-62
  • 5.4 含间隙 RU-RPR 机构的混沌辨识62-64
  • 5.5 本章小结64-65
  • 结论65-67
  • 参考文献67-7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及主要成果72-73
  • 致谢73-74
  • 作者简介7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希娟,朱思俊,黄真,孔令富;平面3RRR并联机构的运动性能分析[J];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02年04期

2 冯志友;孙序梁;张策;;多运动副间隙的平面四杆机构动力分析[J];佳木斯工学院学报;1991年02期

3 王国庆,刘宏昭,何长安;非线性接触模型在多间隙机构混沌分析中的应用[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5年06期

4 訾斌;段宝岩;杜敬利;;柔索驱动并联机器人动力学建模与数值仿真[J];机械工程学报;2007年11期

5 陈滨;关于Kane方程[J];力学学报;1984年03期

6 胡俊峰;张宪民;朱大昌;陈强;;柔性并联机器人动力学建模[J];农业机械学报;2011年11期

7 张彦斌;吴鑫;;完全解耦二移动二转动并联机构结构综合[J];农业机械学报;2013年08期

8 金国光;李东福;何颖;杨世明;吴艳荣;;柔性变胞机构中的混沌现象研究[J];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9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pled and Decoupled Parallel Mechanisms[J];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2010年04期

10 李立,李开富,陈永;平面串联型冗余度机器人的混沌运动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3年17期



本文编号:9168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9168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88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