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足机器人液压驱动系统设计与控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四足机器人液压驱动系统设计与控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高性能四足机器人 液压系统设计 阀-缸单元建模 系统辨识 模糊PID 四足机器人实验
【摘要】:四足机器人以其离散的地面支撑方式在众多领域中显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高负载能力、高动态响应和高环境适应性是其走向现实的基础,也是当前移动机器人领域的研究热点。足式机器人液压系统设计与控制方法是高性能四足机器人的基础技术。液压驱动凭借出力大、高功率密度比、抗冲击等优点成为保证高性能四足机器人实现高速和大负载运动性能的主要驱动方式,然而液压系统的设计和伺服控制方法是这类机器人的关键共性问题之一。 本文针对高性能四足机器人驱动系统的需求,对四足机器人液压系统的设计、阀-缸单元数学模型的推导与辨识、电液位置伺服控制方法等方面展开了相关研究。 分析四足机器人复杂运动工况,确定了机器人的复杂运动对液压系统的需求,由此计算液压系统的关键参数,完成液压系统方案设计、关键液压元器件的选型计算、液压部件布局及系统集成。 对阀控非对称液压缸单元的死区特性进行了研究,推导了阀控非对称液压缸正反运动数学模型。搭建单缸实验平台并进行了死区补偿和阀-缸单元数学模型辨识实验。 针对液压系统的时滞、强非线性、时变负载等特点,采用PID算法和模糊控制算法,设计了模糊PID控制器,并将该控制器用于实现液压缸阶跃、正弦和三角波位置信号跟踪。 以NI-PXI为控制核心,采用LabVIEW软件,构建了四足机器人控制实验系统,进行了单腿末端轨迹跟踪、单腿竖直跳跃、整机上下起蹲、整机单足步态等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液压系统和控制算法能够满足四足机器人运动要求。 本文的成果为高性能液压驱动单元设计和控制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思路,并有望推广至野外四足机器人,,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高性能四足机器人 液压系统设计 阀-缸单元建模 系统辨识 模糊PID 四足机器人实验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P242;TH137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目录7-9
- 1 绪论9-18
- 1.1 课题来源9
- 1.2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9-10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6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16-18
- 2 四足机器人液压系统设计18-33
- 2.1 四足机器人机械结构18-19
- 2.2 四足机器人工况分析19-27
- 2.3 液压系统方案设计及元件选型27-31
- 2.4 液压系统集成及布局31-32
- 2.5 本章小结32-33
- 3 阀控非对称缸特性分析及数学模型推导33-43
- 3.1 阀控非对称缸特性分析33-34
- 3.2 阀控非对称缸数学模型推导34-38
- 3.3 阀控非对称缸传递函数辨识38-39
- 3.4 单缸实验平台及实验验证39-42
- 3.5 本章小结42-43
- 4 基于模糊 PID 的电液位置伺服控制43-55
- 4.1 模糊 PID 概述43-46
- 4.2 模糊 PID 控制器设计46-51
- 4.3 典型曲线跟踪效果51-54
- 4.4 本章小结54-55
- 5 四足机器人实验平台搭建及实验验证55-71
- 5.1 四足机器人实验平台55-56
- 5.2 实验平台硬件系统设计56-59
- 5.3 实验平台软件系统设计59-64
- 5.4 单腿实验及结果分析64-67
- 5.5 整机实验及结果分析67-70
- 5.6 本章小结70-71
- 6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71-73
- 6.1 全文总结71
- 6.2 研究展望71-73
- 致谢73-74
- 参考文献74-78
- 附录 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学术成果7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礼钜,范守文,雷勇;七重四面体变几何桁架机器人工作空间分析的解析法[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1年06期
2 ;《机器人》2002年度(第24卷)分类总目次[J];机器人;2002年06期
3 刘成良,张凯,Jay Lee;双机器人协调作业下碰撞算法及仿真研究[J];机器人;2003年02期
4 韩逢庆,李红梅,李刚,黄席樾;一种改进的多机器人任意队形控制算法[J];机器人;2003年06期
5 程玉虎,易建强,赵冬斌;机器人行为协调机制研究进展[J];机器人;2004年02期
6 邢宏光,王利红,张玉茹;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灵活性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7 胡磊,高翌飞,王田苗,王满宜;矫形外科机器人技术及应用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8 邱季;李丽芹;王治富;;机器人在车身焊接生产中的应用[J];轻型汽车技术;2005年03期
9 王东署;徐方;徐心和;;激光加工机器人自标定研究[J];机械与电子;2006年02期
10 刘巍;张玉茹;;脑外科机器人灵活度分析与设计[J];机械设计与研究;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范守文;徐礼钜;;机器人工作空间分析的解析法[A];第十四届全国机构学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峡两岸机构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2 殷子强;张广军;袁新;赵慧慧;吴林;;人机交互式机器人弧焊再制造系统设计[A];第十六次全国焊接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范波涛;闫成新;;喷浆机器人灵巧度分析[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4 海丹;刘玉鹏;郑志强;;四轮全向机器人的设计与控制方法[A];2005中国机器人大赛论文集[C];2005年
5 高理富;宋宁;;Puma控制器改造中的控制算法探究[A];2003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3年
6 徐晓;翟敬梅;谢存禧;;机器人柔性装配单元的设计[A];第十届粤港机电工程技术与应用研讨会暨梁天培教授纪念会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金华;护士助手机器人总体方案及其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2 赵扬;机器人磨削叶片关键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李正义;机器人与环境间力/位置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杨东勇;多机器人协作的学习与进化方法[D];浙江大学;2005年
5 刘淑华;复杂动态环境下多机器人的运动协调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6 郝宗波;家庭移动服务机器人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7 李相鹏;连通性约束的多机器人集合及导航[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8 李彦涛;助餐机器人样机研制及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9 宋勇;机器人群体行为数学建模与定量分析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10 李华师;四足机器人仿生运动控制理论与方法的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正泓;类人机器人的仿真技术研究及其在比赛动作设计中的应用[D];武汉工程大学;2008年
2 郭安庆;基于机器人的柴油机气缸盖堆焊技术开发[D];江苏科技大学;2010年
3 张婧慧;机器人滚边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4 刘尔静;辅助腹腔镜手术机器人建模与仿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徐亮;室内清扫机器人的路径规划研究[D];中原工学院;2011年
6 刘廷顺;相贯线全位置焊接机器人构型及结构的最优化[D];北京工业大学;2011年
7 何武;室内服务机器人的导航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8 张成军;可重构机器人的设计及基础性能研究[D];燕山大学;2011年
9 李文广;双机器人标定方法研究及协调仿真[D];沈阳理工大学;2011年
10 胡永凉;面向熔射制模的机器人研磨系统及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9899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989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