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不同基因型氮效率差异及其对低氮胁迫的生理响应
发布时间:2022-01-20 07:53
培育耐低氮型高粱对提高瘠薄田(或低产田)的高粱产量以及提高高粱对氮肥的使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不同基因型高粱对氮素的利用存在基因型差异,但是其差异的生理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选取2个低氮敏感型高粱冀蚜2号和TX7000B以及2个耐低氮型高粱SX44B和TX378为试验材料,设置正常供氮(0.24 g·kg-1风干土)和低氮(0.04 g·kg-1风干土)两个处理,分别测定开花前和收获期高粱各部位氮素累积量,分析不同基因型高粱在两个氮处理下的氮效率相关指标及其差异,测定叶片SPAD值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测定挑旗期和灌浆期的叶片NO3--N、NO2--N和NH4+-N含量以及硝酸还原酶(NR)、亚硝酸还原酶(NiR)、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谷氨酸合成酶(GOGAT)活性等指标,研究高粱对低氮胁迫的生理响应,以期为耐低氮型高粱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与结论有:1、不同基因型高粱籽粒产量对低氮胁迫...
【文章来源】:山西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不同氮处理下的高粱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
变化规律相似。5.2 低氮和正常供氮处理对高粱叶片氮同化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经高粱根吸收的无机氮需要进行一系列反应,才能合成植物所需要的氨基酸、蛋白质等物质,各氮同化酶在同化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46]。5.2.1 低氮和正常供氮处理对高粱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NR 是无机氮同化反应链的第一个酶[46],四个基因型高粱均表现出正常供氮处理的 NR 活性高于低氮处理,说明低氮处理均会降低叶片 NR 活性。从图 5.1可以看出,耐低氮型高粱叶片 NR 活性受低氮处理影响小于低氮敏感型高粱。在挑旗期,冀蚜 2 号和 TX7000B 的低氮处理叶片 NR 活性较正常供氮处理分别降低 6.33%和 34.25%,SX44B 和 TX378 分别为 5.69%和 0.83%;灌浆期,低氮处理对 NR 活性的影响更加明显,冀蚜 2 号和 TX7000B 的低氮处理 NR 活性较正常供氮处理分别降低 35.77%和 51.69%,SX44B 和 TX378 则分别为 3.84%和8.98%。低氮下较高的 NR 活性和高粱的耐低氮特性有较好的一致性。
第五章 低氮和正常供氮处理对高粱叶片无机氮含量以及氮同化关键酶活性的影响5.2.2 低氮和正常供氮处理对高粱叶片亚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经上一步反应生成的亚硝态氮在 NiR 的催化下进一步反应。从图 5.2 可以看出,在挑旗期,低氮处理和正常供氮处理下的叶片 NiR 活性没有明显差异(P>0.05)。在灌浆期,TX7000B 低氮处理和正常供氮处理下的叶片 NiR 活性没有显著差异(P>0.05);SX44B 低氮处理下的 NiR 活性显著低于正常供氮处理(P<0.05);冀蚜 2 号和 TX378 低氮处理下的 NiR 活性显著高于正常供氮处理。可见,不同氮处理对四个基因型高粱叶片中 NiR 影响没有明显的规律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耐低氮烟草基因型的筛选及其氮效率类型[J]. 钟思荣,陈仁霄,陶瑶,龚丝雨,何宽信,张启明,张世川,刘齐元. 作物学报. 2017(07)
[2]低氮胁迫对不同耐低氮玉米品种苗期伤流液性状及根系活力的影响[J]. 吴雅薇,李强,豆攀,孔凡磊,马晓君,程秋博,袁继超.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7(02)
[3]不同氮效率基因型小麦根系吸收特性与氮素利用差异的分析[J]. 熊淑萍,吴克远,王小纯,张捷,杜盼,吴懿鑫,马新明. 中国农业科学. 2016(12)
[4]植物铵态氮同化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J]. 徐晓鹏,傅向东,廖红. 植物学报. 2016(02)
[5]中国耕地中低产田空间分布格局及产能提升潜力(英文)[J]. 闫慧敏,冀咏赞,刘纪远,刘芳,胡云锋,匡文慧.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16(03)
[6]不同高粱基因型对氮磷钾缺乏的生物学响应[J]. 王成,王劲松,丁玉川,焦晓燕,董二伟,王立革,武爱莲. 山西农业科学. 2015(09)
[7]低氮胁迫对不同耐低氮性玉米品种幼苗根系形态和生理特征的影响[J]. 谢孟林,李强,查丽,朱敏,程秋博,袁继超,孔凡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5(08)
[8]高粱连作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J]. 樊芳芳,王劲松,董二伟,焦晓燕,丁玉川,武爱莲,郭珺,王立革. 山西农业科学. 2015(07)
[9]不同基因型小麦的氮吸收特征与农田归还率研究[J]. 盛婧,孙国峰,吴纪中,周炜,王鑫. 麦类作物学报. 2015(06)
[10]粒用高粱养分吸收、产量及品质对氮磷钾营养的响应[J]. 王劲松,焦晓燕,丁玉川,董二伟,白文斌,王立革,武爱莲. 作物学报. 2015(08)
博士论文
[1]叶片水平上玉米氮素高效利用的生理机制[D]. 母小焕.中国农业大学 2017
[2]水稻氮效率基因型差异评价与氮高效机理研究[D]. 张亚丽.南京农业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水杨酸和油菜素内酯对木薯苗期抗旱性的影响[D]. 李一萍.海南大学 2010
[2]持绿小麦的筛选及同化物的积累与转运[D]. 贾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
[3]不同水稻品种氮素吸收与利用的差异及生理基础[D]. 郭立.广西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598452
【文章来源】:山西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不同氮处理下的高粱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
变化规律相似。5.2 低氮和正常供氮处理对高粱叶片氮同化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经高粱根吸收的无机氮需要进行一系列反应,才能合成植物所需要的氨基酸、蛋白质等物质,各氮同化酶在同化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46]。5.2.1 低氮和正常供氮处理对高粱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NR 是无机氮同化反应链的第一个酶[46],四个基因型高粱均表现出正常供氮处理的 NR 活性高于低氮处理,说明低氮处理均会降低叶片 NR 活性。从图 5.1可以看出,耐低氮型高粱叶片 NR 活性受低氮处理影响小于低氮敏感型高粱。在挑旗期,冀蚜 2 号和 TX7000B 的低氮处理叶片 NR 活性较正常供氮处理分别降低 6.33%和 34.25%,SX44B 和 TX378 分别为 5.69%和 0.83%;灌浆期,低氮处理对 NR 活性的影响更加明显,冀蚜 2 号和 TX7000B 的低氮处理 NR 活性较正常供氮处理分别降低 35.77%和 51.69%,SX44B 和 TX378 则分别为 3.84%和8.98%。低氮下较高的 NR 活性和高粱的耐低氮特性有较好的一致性。
第五章 低氮和正常供氮处理对高粱叶片无机氮含量以及氮同化关键酶活性的影响5.2.2 低氮和正常供氮处理对高粱叶片亚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经上一步反应生成的亚硝态氮在 NiR 的催化下进一步反应。从图 5.2 可以看出,在挑旗期,低氮处理和正常供氮处理下的叶片 NiR 活性没有明显差异(P>0.05)。在灌浆期,TX7000B 低氮处理和正常供氮处理下的叶片 NiR 活性没有显著差异(P>0.05);SX44B 低氮处理下的 NiR 活性显著低于正常供氮处理(P<0.05);冀蚜 2 号和 TX378 低氮处理下的 NiR 活性显著高于正常供氮处理。可见,不同氮处理对四个基因型高粱叶片中 NiR 影响没有明显的规律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耐低氮烟草基因型的筛选及其氮效率类型[J]. 钟思荣,陈仁霄,陶瑶,龚丝雨,何宽信,张启明,张世川,刘齐元. 作物学报. 2017(07)
[2]低氮胁迫对不同耐低氮玉米品种苗期伤流液性状及根系活力的影响[J]. 吴雅薇,李强,豆攀,孔凡磊,马晓君,程秋博,袁继超.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7(02)
[3]不同氮效率基因型小麦根系吸收特性与氮素利用差异的分析[J]. 熊淑萍,吴克远,王小纯,张捷,杜盼,吴懿鑫,马新明. 中国农业科学. 2016(12)
[4]植物铵态氮同化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J]. 徐晓鹏,傅向东,廖红. 植物学报. 2016(02)
[5]中国耕地中低产田空间分布格局及产能提升潜力(英文)[J]. 闫慧敏,冀咏赞,刘纪远,刘芳,胡云锋,匡文慧.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16(03)
[6]不同高粱基因型对氮磷钾缺乏的生物学响应[J]. 王成,王劲松,丁玉川,焦晓燕,董二伟,王立革,武爱莲. 山西农业科学. 2015(09)
[7]低氮胁迫对不同耐低氮性玉米品种幼苗根系形态和生理特征的影响[J]. 谢孟林,李强,查丽,朱敏,程秋博,袁继超,孔凡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5(08)
[8]高粱连作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J]. 樊芳芳,王劲松,董二伟,焦晓燕,丁玉川,武爱莲,郭珺,王立革. 山西农业科学. 2015(07)
[9]不同基因型小麦的氮吸收特征与农田归还率研究[J]. 盛婧,孙国峰,吴纪中,周炜,王鑫. 麦类作物学报. 2015(06)
[10]粒用高粱养分吸收、产量及品质对氮磷钾营养的响应[J]. 王劲松,焦晓燕,丁玉川,董二伟,白文斌,王立革,武爱莲. 作物学报. 2015(08)
博士论文
[1]叶片水平上玉米氮素高效利用的生理机制[D]. 母小焕.中国农业大学 2017
[2]水稻氮效率基因型差异评价与氮高效机理研究[D]. 张亚丽.南京农业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水杨酸和油菜素内酯对木薯苗期抗旱性的影响[D]. 李一萍.海南大学 2010
[2]持绿小麦的筛选及同化物的积累与转运[D]. 贾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
[3]不同水稻品种氮素吸收与利用的差异及生理基础[D]. 郭立.广西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5984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359845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