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转录组学的大麦抗叶斑病生理机制研究及抗病基因筛选
发布时间:2022-01-25 16:09
大麦(Hordeum vulgare L.)是世界第四大谷类作物,具有生育期短、适应性强、耐寒、耐旱、耐瘠、耐盐碱等特点,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在中国大多数地区都有种植。大麦叶斑病(Spot blotch)是由禾旋孢腔菌(Cochliobolus sativus,无性世代(Bipolaris sorokiniana))引起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在环境温湿度条件适宜且具有充足的麦根腐平脐蠕胞菌(B.sorokiniana)菌源的条件下,极易引起大麦叶斑病爆发流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筛选和利用抗性持久稳定的材料,研究大麦响应叶斑病胁迫的机制,挖掘其抗性基因是开展抗叶斑病育种的前提和防控该病害的最有效途径。为系统研究大麦抗叶斑病机制,本研究以2份抗病性差异显著的大麦品种--抗性品种蒙啤麦3号(MP3)和高感性品种蒙啤麦1号(MP1)及强侵染力菌株Z14484为材料,从形态、生理生化方面研究二者在大麦叶斑病菌侵染下的差异;从转录组学角度研究大麦抗叶斑病相关的代谢调控基因。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盆栽试验对对照组(即未喷菌)和处理组(接菌处理)的供试材料进行抗性验证和生理指标测定,发现叶斑病...
【文章来源】:甘肃农业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叶斑病菌孢子形态及菌落特征
图 2-2. MP1 和 MP3 测定期表型观察Figure2-2. Regular phenotypic observation of MP1 and MP32.3.3 叶斑病菌对叶片中抗氧化酶类的影响2.3.3.1 叶斑病菌对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影响MP1MP3
图 2-4. 叶斑病菌对 MP1 和 MP3 渗透性物质的影响Figure. 2-4. Effect of leaf spot pathogen on MP1 and MP3 osmotic substances2.3.5 叶斑病菌对叶片中抗病相关酶类的影响2.3.5.1 叶斑病菌对叶片中 β-1,3-葡聚糖酶的影响由图 2-5-A 可以看出,MP1 与 MP3 的对照组 β-1,3-葡聚糖酶活性在各个测定时期变化不大,但两品种三个时期处理较对照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MP1 依次升高了 165.4%、161.1%、155.9%;MP3 依次升高了 268.9%、243.2%、95.5%。MP3 上升幅度大于 MP1,由此可见,抗性品种的 β-1,3-葡聚糖酶活性在三个时期明显高于感性品种。2.3.5.2 叶斑病菌对叶片中几丁质酶的影响MP1 与 MP3 在苗期处理较对照 CHT 活性分别提高了 0.7%,1.2%,但不显著;拔节期 MP1 处理较对照升高 21.1%,达到显著水平(p<0.05),MP3 处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转录组学在牧草上的应用进展[J]. 王飞,刘林波,高天歌,高鲤,包爱科,王锁民. 草业科学. 2019(02)
[2]转录组学技术在茶树抗逆性的研究进展[J]. 林海燕,曾超珍,谭斌,王坤波,刘仲华. 分子植物育种. 2019(03)
[3]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潜在内源性致敏蛋白的生物信息学筛选与分析[J]. 黄静,贾瑞宗,朱方超,徐林,郭运铃,郭安平. 分子植物育种. 2018(24)
[4]苹果全基因组PAL基因家族成员的鉴定及表达分析[J]. 张丽之,樊胜,安娜,左希亚,高彩,张东,韩明玉. 浙江农业学报. 2018(12)
[5]小麦SBP基因家族生物信息学分析[J]. 吕亮杰,陈希勇,胡梦芸,刘玉平,孙丽静,马乐,李辉. 华北农学报. 2018(06)
[6]小麦野生近缘植物多药抗性基因PDR7的生物信息学分析[J]. 侯文倩,李小梅,谢玫瑰,张磊,穆可卿,郭娟,蒋克云,杜旭烨,令狐绍凤,常红毯. 分子植物育种. 2018(24)
[7]多层组学在植物逆境及育种中的研究进展[J]. 熊强强,魏雪娇,施翔,方加海,陈小荣,贺浩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8(06)
[8]不同地区茶树品种PPO基因克隆及种群间遗传分化分析[J]. 徐琪,王敏鑫,梅菊芬,邵元海,田晓兰,李金珠,周静峰,陈旭. 分子植物育种. 2018(12)
[9]不同花生品种(系)对叶斑病抗病性的初步研究[J]. 张伟,矫岩林,栾炳辉,于晓丽,王英姿. 湖北农业科学. 2018(12)
[10]保护品种云茶1号茶树全长转录组测序分析[J]. 朱兴正,夏丽飞,陈林波,田易萍,宋维希,蒋会兵. 茶叶科学. 2018(02)
博士论文
[1]小麦农家品种白芒麦成株抗条锈病QTL定位[D]. 郭继元.中国农业大学 2017
[2]E3泛素连接酶RNF138功能和分子机制以及RNF138和CTCF对DNA损伤应答分子机制的研究[D]. 韩德强.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6
[3]拟南芥WRKY转录因子在非生物胁迫响应中的功能研究[D]. 丁忠杰.浙江大学 2014
[4]二氧化硫胁迫下拟南芥防御基因的差异表达及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研究[D]. 李利红.山西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基于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分析小麦冷反应特征[D]. 周梦.河北农业大学 2018
[2]棉花黄萎病菌内源几丁质酶基因VDECH功能分析[D]. 程笑笑.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7
[3]大麦叶斑病菌鉴别品种体系组建及其毒性分析[D]. 郭焕强.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6
[4]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性腺发育中性别相关基因挖掘及Sox基因家族生物信息学分析[D]. 高进.南京农业大学 2016
[5]载脂蛋白F转录调控机制的研究[D]. 沈雪彬.福建医科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608840
【文章来源】:甘肃农业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叶斑病菌孢子形态及菌落特征
图 2-2. MP1 和 MP3 测定期表型观察Figure2-2. Regular phenotypic observation of MP1 and MP32.3.3 叶斑病菌对叶片中抗氧化酶类的影响2.3.3.1 叶斑病菌对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影响MP1MP3
图 2-4. 叶斑病菌对 MP1 和 MP3 渗透性物质的影响Figure. 2-4. Effect of leaf spot pathogen on MP1 and MP3 osmotic substances2.3.5 叶斑病菌对叶片中抗病相关酶类的影响2.3.5.1 叶斑病菌对叶片中 β-1,3-葡聚糖酶的影响由图 2-5-A 可以看出,MP1 与 MP3 的对照组 β-1,3-葡聚糖酶活性在各个测定时期变化不大,但两品种三个时期处理较对照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MP1 依次升高了 165.4%、161.1%、155.9%;MP3 依次升高了 268.9%、243.2%、95.5%。MP3 上升幅度大于 MP1,由此可见,抗性品种的 β-1,3-葡聚糖酶活性在三个时期明显高于感性品种。2.3.5.2 叶斑病菌对叶片中几丁质酶的影响MP1 与 MP3 在苗期处理较对照 CHT 活性分别提高了 0.7%,1.2%,但不显著;拔节期 MP1 处理较对照升高 21.1%,达到显著水平(p<0.05),MP3 处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转录组学在牧草上的应用进展[J]. 王飞,刘林波,高天歌,高鲤,包爱科,王锁民. 草业科学. 2019(02)
[2]转录组学技术在茶树抗逆性的研究进展[J]. 林海燕,曾超珍,谭斌,王坤波,刘仲华. 分子植物育种. 2019(03)
[3]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潜在内源性致敏蛋白的生物信息学筛选与分析[J]. 黄静,贾瑞宗,朱方超,徐林,郭运铃,郭安平. 分子植物育种. 2018(24)
[4]苹果全基因组PAL基因家族成员的鉴定及表达分析[J]. 张丽之,樊胜,安娜,左希亚,高彩,张东,韩明玉. 浙江农业学报. 2018(12)
[5]小麦SBP基因家族生物信息学分析[J]. 吕亮杰,陈希勇,胡梦芸,刘玉平,孙丽静,马乐,李辉. 华北农学报. 2018(06)
[6]小麦野生近缘植物多药抗性基因PDR7的生物信息学分析[J]. 侯文倩,李小梅,谢玫瑰,张磊,穆可卿,郭娟,蒋克云,杜旭烨,令狐绍凤,常红毯. 分子植物育种. 2018(24)
[7]多层组学在植物逆境及育种中的研究进展[J]. 熊强强,魏雪娇,施翔,方加海,陈小荣,贺浩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8(06)
[8]不同地区茶树品种PPO基因克隆及种群间遗传分化分析[J]. 徐琪,王敏鑫,梅菊芬,邵元海,田晓兰,李金珠,周静峰,陈旭. 分子植物育种. 2018(12)
[9]不同花生品种(系)对叶斑病抗病性的初步研究[J]. 张伟,矫岩林,栾炳辉,于晓丽,王英姿. 湖北农业科学. 2018(12)
[10]保护品种云茶1号茶树全长转录组测序分析[J]. 朱兴正,夏丽飞,陈林波,田易萍,宋维希,蒋会兵. 茶叶科学. 2018(02)
博士论文
[1]小麦农家品种白芒麦成株抗条锈病QTL定位[D]. 郭继元.中国农业大学 2017
[2]E3泛素连接酶RNF138功能和分子机制以及RNF138和CTCF对DNA损伤应答分子机制的研究[D]. 韩德强.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6
[3]拟南芥WRKY转录因子在非生物胁迫响应中的功能研究[D]. 丁忠杰.浙江大学 2014
[4]二氧化硫胁迫下拟南芥防御基因的差异表达及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研究[D]. 李利红.山西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基于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分析小麦冷反应特征[D]. 周梦.河北农业大学 2018
[2]棉花黄萎病菌内源几丁质酶基因VDECH功能分析[D]. 程笑笑.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7
[3]大麦叶斑病菌鉴别品种体系组建及其毒性分析[D]. 郭焕强.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6
[4]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性腺发育中性别相关基因挖掘及Sox基因家族生物信息学分析[D]. 高进.南京农业大学 2016
[5]载脂蛋白F转录调控机制的研究[D]. 沈雪彬.福建医科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6088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360884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