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毛葡萄芪合成酶基因双向启动子活性分析
本文关键词:野生毛葡萄芪合成酶基因双向启动子活性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野生毛葡萄 芪合成酶 双向启动子 GUS
【摘要】:【目的】研究中国野生毛葡萄‘丹凤-2’(Vitis quinquangularis‘Danfeng-2’)芪合成酶(stilbene synthase)基因双向启动子的启动活性与差异。【方法】通过染色体步移技术克隆中国野生毛葡萄‘丹凤-2’芪合成酶基因双向启动子,并与Uid A基因(β-葡萄糖苷酶基因,GUS)融合,利用真空渗透法在葡萄叶片中瞬时表达,组织化学染色和GUS蛋白定量法分别检测白粉菌接种、温度处理、茉莉酸甲酯、脱落酸和水杨酸处理对双向启动子活性的影响。以毛葡萄‘丹凤-2’和欧洲葡萄‘赤霞珠’不同成熟时期果实的c DNA为模板,通过荧光实时定量PCR的方法分析Vq STS12/Vv STS31和Vq STS33/Vv STS32的表达情况。【结果】Pvq DSTS12受到白粉菌、茉莉酸甲酯、高温和低温的诱导后,启动活性增强,对水杨酸和脱落酸处理不敏感;Pvq DSTS33在茉莉酸甲酯处理下启动活性增强,在高温和低温的处理下启动活性降低,对水杨酸、脱落酸和白粉病处理不敏感。荧光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在果实发育的6个时期中,‘丹凤-2’Vq STS12和Vq STS33的表达量均高于‘赤霞珠’Vv STS31和Vv STS32。4个基因的基本表达趋势为:浆果转色期之前持续增长,转色后期下降,浆果半熟期达到最高峰,浆果成熟期表达降低。其中毛葡萄‘丹凤-2’Vq STS12的表达量在转色后期并未降低且增加到上一时期的2.3倍;欧洲葡萄Vv STS32基因在成熟期表达量升高为前一时期的1.42倍。【结论】双向启动子活性的研究为利用植物天然双向启动子提供依据。
【作者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试验室;农业部西北地区园艺作物生物学与种质创制重点试验室;
【关键词】: 中国野生毛葡萄 芪合成酶 双向启动子 GUS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31372039)
【分类号】:S663.1
【正文快照】: 葡萄(Vitis L.)是多年生浆果类果树,有很高的经济学和生物学效益。芪合成酶(stilbene synthase)是苯丙氨酸途径中的催化合成白藜芦醇的关键酶[1]。白藜芦醇(resveratrol)作为植物中抵御真菌的植保素,对人体健康也有重要的医疗保健作用[2]。我国野生葡萄资源十分丰富,其中野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朱群;白永延;罗士韦;;双向启动子的分离及嵌合基因拼接的优化研究[J];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1989年08期
2 张娜;张辉;胡圣伟;王安涛;张沾;陈创夫;乔军;;山羊痘病毒双向启动子序列的克隆与鉴定[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11年08期
3 许煜泉,詹祥灿;烟草黄矮双生病毒中双向启动子的活性及其调节控制[J];病毒学报;1998年01期
4 张雄飞;刘雅莉;娄倩;祁银燕;杜灵娟;;通过重叠PCR构建2个增强型植物花特异双向启动子[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3年01期
5 丁家波,崔治中,姜世金,孙爱军,孙淑红;马立克氏病病毒pp38基因和1.8kb转录子之间双向启动子的特性研究[J];微生物学报;2005年03期
6 关翠萍,周雪平;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双向启动子的鉴定[J];自然科学进展;2005年08期
7 丁家波,崔治中,孙淑红,姜世金;马立克氏病病毒pp38基因上游的一个双向启动子研究[J];微生物学报;2004年02期
8 穆大帅;师亮;任昂;李梦娇;吴凤礼;姜爱良;赵明文;;灵芝中基于内源ura3基因的多基因沉默系统的建立及其应用[J];菌物研究;2013年02期
9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渝洁;王猛;魏晴晴;姜运良;;CCT6A与PSPH在小鼠中的表达特征及调控初探[A];第十二次全国畜禽遗传标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丁家波;马立克氏病病毒pp38基因及其上游双向启动子的生物学特性[D];山东农业大学;2005年
2 张振杰;共表达不同外源基因的重组弱毒Ⅰ型马立克氏病毒的构建和生物学特性比较[D];山东农业大学;2014年
3 张丕燕;顶头孢霉转化系统的构建与应用[D];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杨梅;水稻褐飞虱诱导型启动子和双向启动子的克隆及功能验证[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2 奇克;双向启动子中转录调控元件的分析与功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3 闫晓惠;基于新一代测序技术的选择性启动子和双向启动子识别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4 艾青;人PRR11和FAM33A基因双向启动子的初步鉴定与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5 翁华莉;P53和NF-Y对PRR11-FAM33A双向启动子的调控作用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6 娄亮亮;AGO2与L1-ORF1p在LINE-1负反馈调控中的作用机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5482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548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