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录因子和组蛋白修饰的分布特征以及高低表达基因的识别
本文关键词:转录因子和组蛋白修饰的分布特征以及高低表达基因的识别
【摘要】:转录因子的结合与组蛋白修饰的发生对于基因表达的精确调控是至关重要的,转录因子通过与基因的启动子、增强子等调控区域特异的、短的序列模体相结合,激活或抑制基因的转录表达。调控基因的转录因子总是与包括组蛋白修饰在内的其他因子相关联。当前,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广泛应用,基于染色质免疫共沉淀的测序技术得到了大量的转录因子结合和组蛋白修饰的ChIP-Seq数据,使得研究转录因子结合和组蛋白修饰调控基因转录表达的相互作用模式成为可能。为了得到更显著的结合位点富集信息,借助于信号峰搜索(peak finders)算法,ENCODE数据库提供了转录因子结合和组蛋白修饰信号峰(Peaks)数据。本文利用人类GM12878和K562两类细胞系共有的55种转录因子与11种组蛋白修饰最新的结合信号峰数据,统计了转录因子和组蛋白修饰在两类细胞系中基因组范围及TSS附近的分布,计算了转录因子和组蛋白修饰的重叠率和平均重叠率,讨论了转录因子之间相互作用发挥调控功能的潜在组合模式,比较了转录因子结合与组蛋白修饰的细胞系特异性。基于RNA-Seq转录组数据,构建了具有高、低表达水平的基因库。根据TSS附近转录因子结合和组蛋白修饰的分布信号,利用SVM(支持向量机)算法,对两类基因进行识别,发现了一些具有较高识别能力的转录因子与组蛋白修饰,最好的识别精度达到93%。通过分析发现分布差异大的转录因子或组蛋白修饰识别高低表达基因的能力也是相差很大的,并且分布差异的趋势与识别差异的趋势基本保持一致;最后,通过重叠率和平均重叠率的计算结果,来对识别的结果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转录因子 组蛋白修饰 重叠率 基因表达水平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Q78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16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0-13
- 1.1.1 转录因子及其研究进展10-11
- 1.1.2 组蛋白修饰及其研究进展11-12
- 1.1.3 转录因子结合和组蛋白修饰与基因表达的关系12-13
- 1.2 相关数据的实验测定13-15
- 1.2.1 转录因子结合与组蛋白修饰的高通量实验测定13
- 1.2.2 转录组高通量实验测定13-15
- 1.3 论文结构15-16
- 第二章 数据库及材料的选用和处理方法16-24
- 2.1 ENCODE数据库及数据类型介绍16-17
- 2.2 数据材料的选用17-18
- 2.3 方法介绍18-23
- 2.3.1 细胞系间的相对信号强度分布差异18-19
- 2.3.2 重叠率与平均重叠率19-20
- 2.3.3 高低表达基因分类及其识别模型20-21
- 2.3.4 识别算法与评价指标21-22
- 2.3.5 转录因子相关性的计算22-23
- 2.4 讨论与小结23-24
- 第三章 转录因子和组蛋白修饰信号分布的相关研究24-27
- 3.1 转录因子和组蛋白修饰调控基因表达的模式24
- 3.2 两类细胞系间转录因子和组蛋白修饰信号的分布差异24-25
- 3.3 讨论与小结25-27
- 第四章 转录因子和组蛋白修饰的重叠特征27-34
- 4.1 同一细胞系转录因子的重叠率分析27-28
- 4.2 转录因子重叠率的细胞系间差异分析28-29
- 4.3 转录因子和组蛋白修饰的重叠率29-30
- 4.4 转录因子和组蛋白修饰平均重叠率的分析30-32
- 4.5 转录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分析32-33
- 4.6 讨论与小结33-34
- 第五章 转录因子和组蛋白修饰的组合模式识别高低表达的基因34-39
- 5.1 高低表达基因的识别34-37
- 5.2 重叠率和平均重叠率与识别高低表达基因的关系37
- 5.3 讨论与小结37-39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39-41
- 6.1 全文总结39-40
- 6.2 后续工作展望40-41
- 参考文献41-44
- 致谢44-45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4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洁;植物转录因子与基因调控[J];生物学通报;2004年03期
2 赵耀,吴珍龄,杨盛山;硒对转录因子的调控[J];生命的化学;2004年03期
3 王传琦;孔稳稳;李晶;;植物转录因子最新研究方法[J];生物技术通讯;2013年01期
4 温进坤;;磷酸化作用对转录因子活性的调节[J];生命的化学(中国生物化学会通讯);1993年05期
5 苏中启;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新焦点:转录因子[J];世界科学;1995年08期
6 吴乃虎,刁丰秋;植物转录因子与发育调控[J];科学通报;1998年20期
7 钟小林,周建新,杨卫华,廖荣霞;转录因子与疾病[J];生命的化学;2003年01期
8 王建国;宋喜娥;李润植;;植物转录因子的胞间运动[J];细胞生物学杂志;2007年01期
9 黄吉祥;任丽平;曹明富;;植物抗胁迫类转录因子研究进展[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10 卢艳敏;李会芬;刘国荣;;植物逆境抗性相关转录因子[J];河北农业科学;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秀丽;李扬秋;王震;杨力建;陈少华;张洹;朱康儿;韩忠朝;;转录因子GATA-1基因在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中的表达[A];第九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2 易可可;吴忠长;周洁;张麝龙;吴运荣;刘非燕;吴平;;植物磷饥饿调控转录因子研究[A];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全国学术年会暨成立40周年庆祝大会学术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3 宗英;袁伯俊;陆国才;;活化转录因子4在辐射诱导的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A];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3年6月第27卷第3期)[C];2013年
4 易可可;吴忠长;周洁;吴运荣;吴平;;植物耐低磷转录因子研究[A];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全国学术年会暨成立40周年庆祝大会学术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5 胡明辉;胡令彦;周永明;陈海琳;;Th17/Treg相关转录因子在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中的意义及与中医肾虚分型相关性[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届岐黄论坛——血液病中医药防治分论坛论文集[C];2014年
6 何男男;王文洁;薛晓锋;魏琦超;周岩;;HD-Zip转录因子研究进展[A];河南省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王黎芳;;转录因子FBI-1的研究进展[A];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2006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8 魏海明;田志刚;;转录因子对Th1/Th2分化的调控作用[A];第七届全国肿瘤生物治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9 吕彦霞;张海娟;张梅;余小林;;植物NAC转录因子的研究进展[A];中国园艺学会十字花科蔬菜分会第十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10 金肆;;基于ELISA技术的转录因子检测方法[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23:新药发现——寻找维护人类健康的武器[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郭洋;植物也会“抗洪”[N];大众科技报;2011年
2 白毅;UXT蛋白可增强转录因子NF—κB活性[N];中国医药报;2007年
3 胡德荣;“转录蛋白”调控异常可激活肿瘤细胞[N];健康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赖秘;多重组学手段研究蛋白UHRF2的生物学功能及其机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6年
2 徐冬玲;转录因子MEF2A、KLF2在血管性疾病中的临床和基础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3 韩晓敏;中间锦鸡儿3个非生物胁迫相关转录因子的克隆与功能分析[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5年
4 武正华;转录因子Sal-like protein 2调控p16~(INK4A)表达机制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5 郑广勇;哺乳动物转录因子及其靶基因的挖掘分析[D];复旦大学;2009年
6 刚毅;功能封闭性双链RNA在胃癌耐药相关转录因子验证中的应用[D];第四军医大学;2012年
7 李婧;小鼠bHLH转录因子家族预测及其大脑调控网络的构建[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8 田云;转录因子JERFs功能的初步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9 张洪博;ERF转录因子TSRF1的功能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10 王雪根;以转录因子为靶的抗肿瘤药物DECOY寡聚核苷酸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永兴;水稻MYB转录因子TF865调控株高的功能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2 牛芳芳;油菜NAC103与拟南芥WSK1转录因子分别调控ROS依赖的细胞死亡与低钾应答的分子机制解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3 陈为峰;黄瓜转录因子CsbZIP家族基因部分成员的克隆及表达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4 周阳云;茉莉酸信号途径关键转录因子SmMYC2调控丹参有效成分生物合成的功能解析[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5年
5 刘春华;玉米转录因子ZmPTF1基因的功能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6 龙田丹;转录因子ZmNAM056调控玉米淀粉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初探[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7 仝颜丽;蓝光诱导转录因子NgAUREO1对酿酒酵母细胞大小调控机理及转基因酵母发酵能力的初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8 周灿;细胞抑癌因子p14ARF通过影响转录因子KLF6而负调控rRNA转录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9 王利伟;益艾康胶囊对HIV感染者Th9细胞及其转录因子PU.1表达的影响[D];河南中医学院;2015年
10 肖文贞;转录因子KLF15通过上调细胞周期调控因子p21抑制细胞生长[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5756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575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