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簇克隆策略的研究进展
本文关键词: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簇克隆策略的研究进展
更多相关文章: 抗生素 次级代谢产物 生物合成基因簇 克隆策略 后基因组时代
【摘要】:抗生素是一类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自然界中60%以上的抗生素由放线菌所产生。克隆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簇可为阐明其生物合成机制,结构改造,产量提高提供重要信息。在后基因组时代,新的抗生素基因簇克隆策略不断涌现,大大提高了微生物重要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克隆效率,并缩短了抗生素的发现周期。本文综述了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簇克隆策略的研究进展,包括近年来发展的后基因组的克隆策略。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药学院组合生物合成与新药发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关键词】: 抗生素 次级代谢产物 生物合成基因簇 克隆策略 后基因组时代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70100)
【分类号】:Q78
【正文快照】: 抗生素是重要的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而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指“微生物在一定的时期以初级代谢产物为底物,所合成的对生物体无明确功能的物质”。放线菌、芽胞杆菌、蓝细菌、黏细菌及真菌等是产生重要次级代谢产物的微生物种类,其中放线菌以产生60%以上的重要抗生素而著称[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还连栋,胡海箐,陈秀珠,贾士芳,陈美玲;乳链菌肽生物合成基因簇的筛选及其前体基因在乳酸乳球菌中的克隆与表达[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S3期
2 檀贝贝;孙蕾;张克诚;崔增杰;杨振娟;武哲;;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克隆策略[J];中国农学通报;2011年07期
3 赫卫清;王以光;;吸水链霉菌17997格尔德霉素部分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克隆和分析[J];生物工程学报;2006年06期
4 范凡;乔建军;;抗生素中L-玫红糖的生物合成基因簇结构与其合成途径[J];生命的化学;2007年01期
5 金城;;聚酮类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簇间的关系[J];微生物学通报;2014年07期
6 钟瑾;刘刚;还连栋;;羊毛硫细菌素生物合成基因簇的遗传分析[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6年09期
7 李明;唐莉;;变构菌素生物合成基因簇的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杂志;2011年03期
8 申洋;黄鹤;朱丽;杨晟;戈梅;陈代杰;;东方拟无枝酸菌中ECO-0501生物合成基因簇的筛选及其相关调控基因的初步分析[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3年05期
9 曾志红;;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簇克隆方法[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10 张学文;殷华;周威;庄以彬;张同存;刘涛;;毛醌素(Piloquinone)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初步鉴定[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莫旭华;汪中文;姚月良;马俊英;王博;黄洪波;张长生;鞠建华;;替达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克隆及其生物合成机制研究[A];2010年第四届全国微生物遗传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唐功利;;抗肿瘤四氢异喹啉生物碱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克隆及功能研究[A];2008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唐功利;;抗肿瘤四氢异喹啉生物碱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克隆及功能研究[A];2008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4 廖国建;李金娥;田宇清;谭华荣;;增加尼可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拷贝数对尼可霉素产量的影响[A];中国遗传学会第八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2004-2008)[C];2008年
5 李永海;王以光;邵荣光;;Geldanamycin的生物合成基因簇功能研究及结构改造[A];2007医学前沿论坛暨第十届全国肿瘤药理与化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刘刚;钟瑾;;新型羊毛硫细菌素bovicin HJ50生物合成基因簇的研究[A];2008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7 袁天杰;胡又佳;;柔红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克隆以及基因打靶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抗生素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8 朱丽萍;黎志凤;;So0157-2埃博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启动子预测及功能分析[A];第二届全国微生物资源学术暨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运行服务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9 侍媛嫒;蔡强;李青连;李星星;雷璇;王丽非;陈汝贤;解云英;洪斌;;Sansanmycin生物合成基因簇中ssaX基因体内功能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抗生素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10 白林泉;;放线菌组学研究的遗传学基础[A];中国遗传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2009-2013)[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记者 姜澎 通讯员 熊丙奇;南昌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克隆成功[N];文汇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赫卫清;吸水链霉菌17997中格尔德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2 王玲燕;链霉菌胞外多糖139A生物合成基因簇克隆和鉴定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3年
3 邵铁梅;Zwittermicin A生物合成基因簇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5年
4 李青连;Sansanmycin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克隆和生物合成调节基因ssaA调控机制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5 田云龙;中生菌素生物合成基因簇克隆及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允亮;磷氮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克隆及功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2 赵碧玉;硫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异源表达及其改造[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赵娟;磷氮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中的调控基因的功能研究及几个结构基因的改造[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4 刘玉瑛;吸水链霉菌17997格尔德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中两个调节基因的功能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5 沈金花;吸水链霉菌10-22的5102-Ⅲ号素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定位与克隆[D];华中农业大学;2001年
6 王成先;Zwittermicin A生物合成基因簇中基因zmaS的功能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耿香;利用基因组挖掘发现两株海洋链霉菌的生物活性及活性物质初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8 何t,
本文编号:6104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610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