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基因论文 >

DTA-6对大豆花荚脱落纤维素酶和GmAC基因表达的调控

发布时间:2017-08-18 10:45

  本文关键词:DTA-6对大豆花荚脱落纤维素酶和GmAC基因表达的调控


  更多相关文章: DTA- GmAC基因表达 脱落纤维素酶 花荚脱落率 产量


【摘要】:叶面喷施生长调节剂可以调控大豆花荚脱落。2012—2013年在大庆林甸县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试验基地采用大田小区试验,R1期对大豆绥农28、垦丰16和合丰50分别叶面喷施DTA-6调节剂,对调控花荚离区脱落纤维素酶(GmAC)基因相对表达量、荚脱落纤维素酶(AC)活性、花荚脱落率和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DTA-6抑制大豆花荚离区GmAC基因相对表达量,最大可达51%(±CK%);大豆荚的AC活性能够在喷药后阶段性地被降低,在不同品种上增加和降低幅度存在差异;能够显著降低花荚脱落率(P0.05),显著增加产量(P0.05)。植物生长调节剂DTA-6是通过降低花荚离区GmAC基因相对表达量,调节AC活性,从而减少植株的花荚脱落率,以实现对产量的调控。
【作者单位】: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庆分院;
【关键词】DTA- GmAC基因表达 脱落纤维素酶 花荚脱落率 产量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171503,31271652)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D20B04) 黑龙江省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YJSCX2012-253HLJ) 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JC201309) 黑龙江农垦总局科技攻关项目(HNK12A-06-03,HNK12A-09-02)资助~~
【分类号】:S565.1
【正文快照】: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油料和经济作物。大豆花荚脱象[3],与产量密切相关。多数大豆品种的花荚脱落率落率过高是大豆籽粒产量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1-2],都较高,可达40%~70%[4],个别甚至高达80%以上[5],大豆花荚脱落是大豆生殖生长的一种自我调节现品种间存在差异[6]。实验和实践已证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郑殿峰;赵黎明;于洋;冯乃杰;赵玖香;;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花荚脱落及产量的影响[J];大豆科学;2008年05期

2 汪宝卿;慈敦伟;张礼凤;李伟;徐冉;;同化物供应和内源激素信号对大豆花荚发育的调控[J];大豆科学;2010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宋莉萍;不同时期叶施PGRs对大豆花荚的调控效应[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柴国华;激素、逆境对大豆脱落纤维素酶基因表达的调控及其对花荚脱落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谢甫绨;郭小红;包雪艳;张惠君;敖雪;王海英;;多效唑对大豆不同叶型近等位基因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大豆科学;2010年06期

2 耿臻;杨青春;舒文涛;李金花;张保亮;张东辉;刘健;王朝亮;;栽培措施对周豆19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J];大豆科学;2013年05期

3 陈亮;左欢;刘思源;王勇;陈强;李雪梅;;UV-B和Cd胁迫对大豆细胞壁降解酶活性的影响[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4 王欢;孙霞;岳岩磊;孙晓环;徐琰;王燕平;宗春美;潘相文;杜维广;孔凡江;任海祥;刘宝辉;袁晓辉;;东北春大豆花荚脱落性状与SSR标记的关联分析[J];土壤与作物;2014年01期

5 杜维广;盖钧镒;;大豆超高产育种研究进展的讨论[J];土壤与作物;2014年03期

6 宋莉萍;刘金辉;郑殿峰;冯乃杰;;不同时期叶喷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花荚脱落率及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的影响[J];植物生理学报;2011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宋莉萍;不同时期叶施PGRs对大豆花荚的调控效应[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欢;东北春大豆花荚脱落性状与SSR标记的关联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4年

2 马爽;黎小豆生产关键技术及水渍胁迫下化控效应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5年

3 孙福东;两种调节剂对无限结荚习性大豆花荚建成的调控及机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滕康开,蔡世舫,王五洲;大豆喷施烯效唑的生物学效应及增产作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2年05期

2 杨守志,宋金枝,刘国金,周春丽,韩丽娟;半栽培与栽培大豆输导组织的比较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3 郭金华,牛志电,梅建设,夏行权,胡敏,王义彰;NaHSO_3对桑树光合作用及蚕茧产量和质量的影响[J];蚕业科学;2001年02期

4 王继安,宁海龙,罗秋香,张建辉,冯金田,于海洋,李文滨;大豆品种间叶绿素含量、RUBP活性、希尔反应活力及其与产量间的关系[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5 杨文杰;苗以农;周晓丽;李沿宁;;大豆不同生育时期叶片、叶柄、荚皮和籽粒氨基酸含量的变化[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1期

6 章迪;卅烷醇在大豆上的应用[J];大豆科学;1985年01期

7 郑稚莺,陈维多,王守德;乙烯利、三碘苯甲酸、亚硫酸氢钠对大豆的生理作用[J];大豆科学;1987年03期

8 苗以农,姜艳秋,朱长甫,黄剑,赵福林,徐豹;大豆光合生理生态研究第9报 大豆不同节位叶片全氮含量的变异性[J];大豆科学;1988年02期

9 徐克章,刘宝,丛雨生,赵然,邢国芹,张彦华;大豆叶柄特征的初步研究[J];大豆科学;1988年03期

10 周思君,尹光初,雷勃钧,何志鸿;从大豆幼胚诱导胚胎发生再生植株[J];大豆科学;1989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许涛;钙素对番茄花柄外植体脱落调控机理的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辉亮;激素和热激对大豆[Glycine max(L.)Merrill]花荚脱落的影响及其分子机理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4年

2 柴国华;激素、逆境对大豆脱落纤维素酶基因表达的调控及其对花荚脱落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3 赵黎明;花后PGRs对大豆生理代谢及产量和品质建成的调控[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08年

4 徐洋;氮镁交互对大豆群体质量指标及碳氮代谢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2008年

5 王玲玲;不同生育时期营养亏缺对大豆碳氮代谢及产量品质的影响[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09年

6 张鑫;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生长发育和氮代谢及产量品质的影响[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0年

7 冯亚楠;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苗建成及产量品质的调控效应[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纤维素酶新菌种新工艺及应用研究[J];农村实用技术与信息;2000年08期

2 孔凡德,刘建新;纤维素酶在畜牧业中的应用[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1年04期

3 司美茹,薛泉宏,蔡艳;混合发酵对纤维素酶和淀粉酶活性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5期

4 梁靖,须海荣,蒋文莉,陈利燕;纤维素酶在速溶茶中的应用研究[J];茶叶;2002年01期

5 朱崇淼;饲用纤维素酶的研究与应用[J];饲料博览;2002年09期

6 王炜,付建红,崔卫东,徐斌;一株产纤维素酶细菌液体发酵条件的初步研究[J];新疆农业科学;2002年01期

7 钟发刚,王新华;饲用纤维素酶研究进展[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2年05期

8 邱雁临,王金华,吴周和,王伟,李秀芳;纤维素酶酶活的影响因子初探[J];湖北农业科学;2003年05期

9 姜殿文,王纪亭,万文菊;饲用纤维素酶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J];山东畜牧兽医;2003年04期

10 ;纤维素酶及其应用[J];养殖与饲料;2003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骥;丁明;李燕红;陈清西;许根俊;赵辅昆;;动物内源性纤维素酶:福寿螺(Ampullaria crossean)多功能纤维素酶基因的克隆[A];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03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2 冯文英;;固体纤维素酶的浸渍条件优化及其特性研究[A];中国造纸学报2003年增刊——中国造纸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赵辅昆;王骥;陈清西;许根俊;;纤维素酶的研究进展[A];第七届全国酶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4 姚强;黄琰;陈冠军;;产耐碱性纤维素酶丝状真菌的筛选及研究[A];山东微生物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4年

5 刘淑艳;卢雪梅;段新源;高培基;;中温纤维分解真菌尖镰孢Fusarium oxysporum的一种新的耐热内切纤维素酶[A];中国资源生物技术与糖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黄燕华;冯定远;;不同来源纤维素酶的酶活最适条件研究[A];酶制剂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C];2005年

7 李艳丽;许尧兴;许少春;;碱性纤维素酶研究进展[A];浙江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8 王春燕;刘四新;;宏基因组技术在纤维素酶活筛选中的研究进展[A];2009年海南省微生物学检测及质量保证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王在贵;何瑞国;钱世钧;刘朝良;;特异腐质霉纤维素酶的酶谱分析[A];现代农业理论与实践——安徽现代农业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李汉骏;王舒;付鸣佳;;产纤维素酶真菌Mucor amphibiorum RSC1的鉴定和产纤维素酶特性的研究[A];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10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平远 译;纤维素酶可提高秸秆饲料利用率[N];福建科技报;2004年

2 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孙洪新邋甄二英;纤维素酶在动物营养中的应用[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8年

3 陆慕寒 整理;35项印染行业节能减排先进技术——助剂篇(二)[N];中国纺织报;2008年

4 王菁莎 王颉 刘景彬;纤维素酶的应用现状[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9年

5 山东农业大学 王纪亭;饲料原料资源匮乏出路何在[N];中国畜牧报;2003年

6 刘国信;开发纤维素酶制剂大有可为[N];经理日报;2004年

7 ;2009年印染行业节能减排优秀技术创新成果推介[N];中国纺织报;2009年

8 冯卫东;科技将这样改变我们的生活[N];科技日报;2008年

9 ;高活力纤维素酶生产技术 [N];中国化工报;2002年

10 本报记者 李晓岩;生物炼制:突破纤维素利用瓶颈[N];中国化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峻沛;云斑天牛胃肠道内共生细菌来源的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的初步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2 韦小敏;斜卧青霉胞外蛋白质组学分析与纤维素酶合成调控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廖红东;磁性纳米颗粒固定纤维素酶和产酶丝状真菌转化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4 张庆;瑞氏木霉纤维素酶降解模式及其功能多样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5 张聪;Cytophaga hutchinsoni纤维素酶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6 王玉国;新型嗜热纤维素酶的性质研究及协同水解纤维素作用[D];吉林大学;2011年

7 李兴华;纤维素酶产生菌的筛选及纤维素酶基因在家蚕中的表达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余圆圆;纤维素酶修饰及其对纤维素纤维作用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4年

9 俞梅兰;EGA-GFP和CD-GFP对纤维素纤维的作用机理及应用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5年

10 张名佳;纤维素酶高效水解、回收再用与反应机理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矛;纤维素酶工程菌的构建及表达[D];吉林农业大学;2008年

2 郑德;瘤胃纤维素降解微生物的筛选及产纤维素酶酶学性质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3 董俊丽;深海细菌Martelella mediterranea纤维素酶基因的克隆、表达与酶学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杨春燕;纤维素酶发酵生产及其降解秸秆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5 蒋西然;耐高温纤维素酶在烟草中的表达[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6 李收;微生物发酵法生产纤维素酶[D];山东轻工业学院;2011年

7 李保深;一株产纤维素酶真菌的筛选、鉴定及代谢产物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8 刘靖;斜卧青霉纤维素酶液态发酵工艺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9 吴海洪;福寿螺纤维素酶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10 董志刚;高温放线菌纤维素酶的研究[D];广西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6941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6941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6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