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双频激电法在内蒙古哈达门沟金矿区找矿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9 22:30

  本文关键词:双频激电法在内蒙古哈达门沟金矿区找矿的应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金矿 双频激电法 幅频率 电阻率 反演


【摘要】:本文以《内蒙古哈达门沟金矿田深部矿产远景调查》为依托,在工作中展开以寻找金矿为目标的地球物理勘查工作。哈达门沟金矿区位于内蒙古包头市九原区境内,近年来在矿区内发现了50多条金矿脉,但是,在这些发现的矿脉中,大多数矿脉的工作程度较低,仅对矿脉浅部进行了控制,深部的找矿前景不确定。为了提高矿区深部成矿规律认识,指导矿区深部的找矿工作,在矿区内开展了物探激发极化法测量工作,以查明与金成矿关系密切的金属硫化物富集情况。矿区地形切割剧烈,起伏大,交通不便。时间域激发极化法的设备较为笨重,在矿区内开展工作难度大,双频激电法以其仪器设备轻便成为本次实施的众多找矿方法之一。目的通过双频激电法在哈达门沟金矿区的应用研究,为该矿区日后的地质找矿工作提供新的认识,同时,探索总结双频激电法在该矿区找矿可供参考的方法技术及应用经验,建立地球物理找矿模型。在矿区开展的试验剖面和实际测量工作验证了双频激电法在矿区工作的有效性。通过不同电极排列装置的试验对比,选择了工作效率高,电性参数横向分辨率好的中间梯度和偶极-偶极测深装置在该矿区开展工作。总结了双频激电法在该区金矿脉的找矿标志:相对低阻对应高幅频率异常;相对低阻到相对高阻的变化梯度带对应高幅频率异常。视幅频率Fs可以反映深部的金属硫化物富集情况;视电阻率ρs可以反映地下的岩体、地层及构造信息。按照这个找矿标志在未知区找到了一处有利成矿的靶区。另外,针对偶极-偶极装置测深数据受电极效应影响大,成果地质解译难度大的问题,探讨了应用RES2DINV电法反演软件进行带地形反演的方法,并针对没有软件数据接口的用户详细介绍了数据文件的编辑生成方法。当前,物探方法经成为矿产勘查和地质调查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手段,为了取得更好的应用效果,有必要在地质找矿、科研工作中继续开展更广泛、更深入的研究和实践。
【关键词】:金矿 双频激电法 幅频率 电阻率 反演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631.3;P618.5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引言9-11
  • 2 双频激电法11-18
  • 2.1 激发极化法11-12
  • 2.2 双频激电法原理12-13
  • 2.3 双频激电法方法的特点13-15
  • 2.4 双频激电法仪器15-18
  • 2.4.1 双频激电仪的组成15-16
  • 2.4.2 频率选择16-17
  • 2.4.3 配套装备17-18
  • 3 勘查区概况18-23
  • 3.1 交通位置18-19
  • 3.2 自然地理与经济概况19
  • 3.3 以往地质工作简介19-23
  • 3.3.1 以往区域地质工作情况19-20
  • 3.3.2 以往勘查、科研工作情况20-21
  • 3.3.3 以往地质工作存在的问题21-23
  • 4 工作区地质特征23-37
  • 4.1 地质概况24-31
  • 4.1.1 地层24-25
  • 4.1.2 构造25-26
  • 4.1.3 岩浆岩26-29
  • 4.1.4 变质岩29-31
  • 4.2 矿体地质特征31-33
  • 4.3 矿区地球物理特征33-37
  • 4.3.1 重力异常33-34
  • 4.3.2 航磁异常异常34-35
  • 4.3.3 电性参数测定35-37
  • 5 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37-53
  • 5.1 测量工作37-41
  • 5.1.1 测量工作概述37-38
  • 5.1.2 测量工作作业方法及测量精度38-41
  • 5.1.3 双频激电测量测线布设41
  • 5.2 双频激电法试验剖面工作41-43
  • 5.3 双频激电工作方法43-53
  • 5.3.1 观测频率的选择43
  • 5.3.2 极距选择43-44
  • 5.3.3 双频激电法野外工作方法技术44-45
  • 5.3.4 偶极-偶极测深观测数据的室内整理45-49
  • 5.3.4.1 偶极-偶极测深的电极效应45-47
  • 5.3.4.2 数据反演47-49
  • 5.3.5 双频激电法质量评述49-53
  • 6 物探异常特征及地质解译53-74
  • 6.1 双频激电法中间梯度装置测量成果53-65
  • 6.1.1 双频激电法测量成果解译分述53-62
  • 6.1.2 双频激电法激电中梯成果综述62-65
  • 6.2 双频激电法激电测深测量成果65-72
  • 6.2.1 1060 线双频激电偶极测深成果68-70
  • 6.2.2 1180 线双频激电偶极测深成果70-71
  • 6.2.3 1220 线双频激电偶极测深成果71-72
  • 6.3 双频激电法测量成果综述72-74
  • 7 结论及问题74-76
  • 7.1 结论74
  • 7.2 问题74-76
  • 致谢76-77
  • 参考文献77-79
  • 附录7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聂凤军;江思宏;刘妍;胡朋;;再论内蒙古哈达门沟金矿床的成矿时限问题[J];岩石学报;2005年06期

2 ;哈达门沟金矿资源量突破百吨被列入国家整装勘查计划[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10年10期

3 夏冬;张玉进;谢燕;韩宗庆;;内蒙古自治区哈达门沟金矿矿床特征浅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年01期

4 章永梅;顾雪祥;程文斌;董树义;黄志全;李福亮;杨伟龙;;内蒙古柳坝沟-哈达门沟金矿田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J];矿物学报;2011年03期

5 夏冬;牛树银;徐国;陈超;赵志远;彭玉旋;;内蒙古哈达门沟金矿成矿控矿机制[J];黄金科学技术;2011年02期

6 李强之,朱成伟,吴尚全,刘纲;内蒙古哈达门沟金矿床钾长石化蚀变特征及其成矿意义[J];现代地质;1999年03期

7 苗来成,Yumin Qiu,关康,Neal M cNaughton,裘有守,罗镇宽,David Groves;哈达门沟金矿床成岩成矿时代的定点定年研究[J];矿床地质;2000年02期

8 李硕;冷昌恩;贺战朋;;内蒙古哈达门沟金矿13号矿体地质地球化学特征[J];现代地质;2012年05期

9 温家俊;乌拉山哈达门沟金矿脉石英的标型特征及含金性评价[J];黄金地质科技;1988年02期

10 本刊编辑部;;国内w鸞J];资源导刊;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哈达门沟金矿及外围普查[A];2009年度中国地质科技新进展和地质找矿新成果资料汇编[C];2009年

2 夏冬;赵志远;牛树银;陈超;彭玉旋;;内蒙古自治区哈达门沟金矿成矿作用分析[A];第三届全国矿田构造与地质找矿理论方法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梁海军;赵春荣;;内蒙古哈达门沟金矿床控矿因素及成因探讨[A];“九五”全国地质科技重要成果论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洪流 杨勇;哈达门沟金矿转危为安[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2 李海广 刘洪利;哈达门沟金矿勘探区扩至62平方千米[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3 李海广邋刘洪利;哈达门沟金矿勘探区扩至62平方千米[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7年

4 李海广邋侯万荣;哈达门沟金矿有望达到超大型规模[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5 雷静;哈达门沟金矿整装勘查提速[N];中国黄金报;2011年

6 边红业 戴景龙 李海广;哈达门沟金矿资源量突破百吨[N];地质勘查导报;2010年

7 杨春宇、记者吴天鹏;黄金二支队探获22座金山造福草原人民[N];人民武警;2009年

8 本报通讯员 孙娟;托起金色的朝阳[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年

9 王占林 杨吉庆 孙娟;32年探获黄金资源储量2269吨[N];人民公安报;2011年

10 王占林 特约记者 杨吉庆 孙娟;铸就金色丰碑[N];人民武警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章永梅;内蒙古柳坝沟—哈达门沟金矿田成因、控矿因素与找矿方向[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2 侯万荣;内蒙古哈达门沟金矿床与金厂沟梁金矿床对比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陈代鑫;内蒙古哈达门沟金矿区控矿构造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杨光;内蒙古哈达门沟金矿床可视化成矿地质条件分析及找矿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3 于爱军;双频激电法在内蒙古哈达门沟金矿区找矿的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4 冷昌恩;哈达门沟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5 谢燕;内蒙古哈达门沟金矿成矿物质来源及成因研究[D];石家庄经济学院;2011年

6 房大任;内蒙古哈达门沟金矿区深部远景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7 夏冬;内蒙古哈达门沟金矿地质特征及构造控矿研究[D];石家庄经济学院;2011年

8 景亮兵;基于GIS的内蒙古柳坝沟—哈达门沟金矿田及外围成矿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本文编号:10028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10028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2a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