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沟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边坡失稳机理研究
本文关键词:庙沟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边坡失稳机理研究
【摘要】:随着露天开采的进行,浅部资源越来越少,如继续进行露天开采,在经济上和开采技术上均有一定的困难,所以亟需进行露天转地下开采,但在露天转地下开采过程中,露天边坡的稳定性问题极其复杂,它关系着露天转地下的顺利进行和整个矿山的生产安全问题,所以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对庙沟铁矿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调查分析,测定岩体的基本物理参数;根据地质概况调查及岩体质量评价,依据相似原理,进行相似物理实验,更加直观的模拟分析露天转地下开采过程露天边坡的变化情况;运用PLAXIS模拟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对比研究,分析露天边坡的稳定性,并与物理相似模型实验进行相互验证。通过物理相似模型实验研究发现,地下开采使边坡下部岩体失去原有矿体的支持作用,应力平衡被打破应力状态发生不断的调整,在调整过程中,当应力变化超出其承载极限时,便发生零星的损伤微裂隙。随着地下开采的进行,微裂隙不断扩张,并向边坡的深部及上部发展,当开采到某一深度时部分边坡岩体无法继续承受开采的影响和重力作用微裂隙便会迅速扩张并贯通,导致边坡岩体发生破坏;在东边帮由于受F2断层的影响,边坡产生的裂隙和破坏范围基本沿F2断层,并且断层限制了裂隙进一步向上部和向深部的发展。通过PLAXIS模拟软件分析发现,在进行地下开采时,主要是西边帮发生了破坏,其破坏主要是边坡表面的拉伸破坏、采空区处的剪切破坏和边坡岩体内部的拉伸破坏,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零星分布的拉伸破坏发展贯通,导致边坡发生剪切破坏;东边帮岩体主要沿F2断层破坏,并且断层限制了边坡上部和深部岩体的破坏。
【关键词】:露天转地下开采 边坡失稳机理 模拟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D854.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引言8-9
- 第1章 绪论9-18
-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9-15
- 1.1.1 露天边坡稳定性研究方法9-11
- 1.1.2 露天转地下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11-13
- 1.1.3 物理相似实验研究现状13-15
- 1.2 研究方案15-18
- 1.2.1 研究内容15
- 1.2.2 研究目标15-16
- 1.2.3 实验方案16-17
- 1.2.4 技术路线17-18
- 第2章 庙沟铁矿工程地质条件与地质模型概化18-29
- 2.1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分析18-19
- 2.1.1 工程地质条件18
- 2.1.2 水文地质条件18-19
- 2.2 矿山地质调查与分析19-21
- 2.2.1 地质地层19
- 2.2.2 地质构造19-20
- 2.2.3 矿区岩性20-21
- 2.3 边坡岩体质量评价及相似模型概化21-27
- 2.3.1 边坡结构面调查21-25
- 2.3.2 岩体质量评价25-26
- 2.3.3 相似模型概化26-27
- 2.4 本章小结27-29
- 第3章 露天转地下开采边坡失稳物理相似实验研究29-53
- 3.1 相似原理及相似判据29-32
- 3.2 相似材料的选择及配比实验32-38
- 3.2.1 物理力学参数的测定33-34
- 3.2.2 相似配比对相似材料性能的影响34-35
- 3.2.3 相似材料配比的确定35-38
- 3.3 物理模型实验38-40
- 3.3.1 模型制作过程38-40
- 3.3.2 监测分析设备40
- 3.4 监测结果分析40-51
- 3.4.1 边坡破坏情况分析40-44
- 3.4.2 边坡位移变化规律44-49
- 3.4.3 各监测点主应变变化规律及分布特征49-51
- 3.5 边坡失稳机理分析51-52
- 3.6 本章小结52-53
- 第4章 露天转地下开采边坡失稳数值模拟研究53-69
- 4.1 模型概化及建立53-54
- 4.2 模型参数与边界条件54
- 4.3 模拟方案54-55
- 4.4 计算结果与分析55-64
- 4.4.1 位移变化分析55-58
- 4.4.2 应力场模拟结果分析58-62
- 4.4.3 数值模拟与物理模型实验的对比分析62-64
- 4.5 边坡失稳机理分析64-65
- 4.6 庙沟铁矿其他勘探线处边坡稳定性分析65-67
- 4.7 本章小结67-69
- 结论69-70
- 参考文献70-73
- 致谢73-74
- 导师简介74-75
- 作者简介75-76
- 学位论文数据集7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柳小胜;宋嘉栋;肖木恩;;露天转地下开采矿山延长露天采场服务年限的途径[J];采矿技术;2006年01期
2 孟桂芳;;国内外露天转地下开采现状[J];中国有色金属;2008年22期
3 孟桂芳;;国内外露天转地下开采的发展现状[J];化工矿物与加工;2009年04期
4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露天转地下开采平稳过渡关键技术研究”顺利通过验收[J];金属矿山;2011年05期
5 王俊虎;;浅析露天转地下开采技术[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年08期
6 ;露天转地下开采平稳过渡关键技术研究[J];中国冶金;2012年08期
7 ;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有限公司“露天转地下开采合理界线确定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权[J];现代矿业;2013年03期
8 杨培章;周正濂;;露天转地下开采时技术经济指标的改善[J];世界采矿快报;1990年33期
9 ;《露天转地下开采》简介[J];有色金属(矿山部分);1990年06期
10 章立才;露天转地下开采的技术措施[J];金属矿山;1994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运敏;张钦礼;章林;;露天转地下开采平稳过渡关键技术研究展望[A];全国金属矿山采矿新技术学术研讨与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2 南世卿;刘海林;孙国权;;实测空区建模技术在露天转地下开采矿山的应用[A];第八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池秀文;张海峰;;山东701矿露天转地下开采[A];第八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高战敏;迟淑萍;;上青矿露天转地下开采平稳过渡的借鉴意义[A];第五届全国矿山采选技术进展报告会论文集[C];2006年
5 王运敏;汪为平;;露天转地下开采平稳过渡关键技术体系理论[A];2011年中国矿业科技大会论文集[C];2011年
6 杨旭;姜仁义;;某大型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总体技术方案论证[A];中国采选技术十年回顾与展望[C];2012年
7 姜定海;张玉伟;许婷婷;;鲁南矿业露天转地下开采境界顶柱合理厚度留取研究[A];鲁冀晋琼粤川辽七省金属(冶金)学会第十九届矿山学术交流会论文集(采矿技术卷)[C];2012年
8 王秀远;;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在尖山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中的应用[A];鲁冀晋琼粤川辽七省金属(冶金)学会第十九届矿山学术交流会论文集(采矿技术卷)[C];2012年
9 沈世荣;刘宇;;尖包包矿区露天转地下开采地质工作的思考[A];鲁冀晋琼粤川辽七省金属(冶金)学会第十九届矿山学术交流会论文集(地质测量卷)[C];2012年
10 南世卿;赵兴东;高瑞永;;露天转地下开采境界矿柱稳定性分析[A];2005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第2卷)[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记者 汪鑫;中钢马矿院露天转地下开采合理界线确定方法获发明专利[N];中国冶金报;2013年
2 刘春;首钢矿业公司杏山采区露天转地下开采项目通过评估[N];世界金属导报;2007年
3 记者周军;第一季度攀枝花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7.4亿元[N];中国冶金报;2010年
4 张秀雷;归来庄产学研合作硕果累累[N];中国黄金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南世卿;露天转地下开采境界顶柱稳定性分析及采矿技术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2 左治兴;露天转地下开采过程中高陡边坡的稳定性评价与控制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3 蒋楠;露天转地下开采边坡爆破动力特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4 王立君;露天转地下安全高效开采动态调控技术研究[D];东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明志;黑山铁矿露天转地下高效开采技术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2 张衍林;露天转地下开采诱发边坡变形破坏FDM自适应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3 侯永康;庙沟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边坡失稳机理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6年
4 周瑞龙;露天转地下开采矿山高边坡稳定性预测研究[D];河北理工大学;2010年
5 江军生;获各琦铜矿露天转地下开采开拓系统选择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6 章启忠;大冶铁矿深凹露天转地下开采的几个安全问题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7年
7 尹华光;眼前山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稳产过渡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8 谢盛青;黄麦岭磷矿露天转地下开采安全平稳接替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9 杨莹辉;露天转地下开采过程三维可视化仿真模型及稳定性分析[D];青岛理工大学;2010年
10 赵雪芳;露天转地下开采对环境影响的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0074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1007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