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基于TLM法的应急透地无线信道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1 05:04

  本文关键词:基于TLM法的应急透地无线信道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矿井应急 透地通信 信道分析 电磁场仿真 二维TLM模型算法


【摘要】:煤炭资源是我国的基础能源资源,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是影响煤炭行业稳定、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保障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在加强主动防御措施的同时,还应加强事故发生后应急救援的被动措施,应急透地无线通信则是应用于煤炭安全生产和灾后救援的一套稳定安全的通信系统。矿井地层地质的电性参数测定,还原矿井地层地质结构的构造和以矿井地层为传输信道的电磁场传播特性是研究应急透地无线通信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实验研究,解析计算和仿真数值模拟来对应急透地无线通信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介绍应急透地无线通信的研究背景及在煤炭事故中的实际意义,阐述其在技术发展中所存在的困难和国内外针对透地通信的发展状况,以及针对矿井地层为介质的电磁场数值计算方法。(2)使用实验研究的方法阐述了矿井地层的电性参数的特性。详细分析了矿井地层的构造,以及影响矿井地层信道信号的因素,并依据矿井地层的电性参数,仿真研究信道的衰减特性。(3)阐述了电磁波传播的一般理论,依据矿井地层不同的层状分层结构,采用解析计算的方法推导出电磁波在矿井地层多层介质中的反射和透射系数。在建立的矿井地层简化模型的基础上,分析均匀平面波在理想空间和矿井地层界面上的反射和透射现象。(4)通过与Maxwell电磁场方程算法的类比,推导出一维TLM(Transmission Line Method)模型算法的计算公式与迭代公式,拓展到二维空间,证明其在分析二维电磁场的可行性,然后对二维TLM模型进行解析,推导出电磁波在其传播中的迭代方程和计算方程。对矿井地层地质结构使用二维TLM模型算法进行数值建模,将计算矿井地层的电磁场转化为计算二维TLM模型的电路求解。(5)构建基于TLM法的模拟无线信道的电磁场分析系统。通过勘测数据,设置矿井地层各层的电性参数,绘制出二维矿井地质的仿真构造图,并利用二维TLM模型算法对其进行电磁场的求解。本文首先对应急透地无线通信进行了理论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对它的实际应用做了进一步的探讨,其对应急透地无线通信的研究和应用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关键词】:矿井应急 透地通信 信道分析 电磁场仿真 二维TLM模型算法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D655.3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16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0-11
  • 1.2 矿井无线通信存在的困难11
  • 1.3 矿井无线通信的方式11-13
  • 1.4 透地通信系统国内外发展现状13-14
  • 1.5 地层中电磁场传播数值计算研究14-15
  • 1.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15-16
  • 第二章 矿井地层信道结构及特性分析16-26
  • 2.1 引言16
  • 2.2 矿井地层的特性参数16-20
  • 2.2.1 矿井地层介电常数的分析16-19
  • 2.2.2 矿井地层磁导率的分析19
  • 2.2.3 矿井地层电导率的分析19-20
  • 2.3 矿井地层信道衰变特性20-22
  • 2.4 矿井地层信道工作频率的选取22-23
  • 2.5 矿井地层信道的信号噪声干扰23-24
  • 2.6 矿井地层信道的结构特性24-25
  • 2.7 本章小结25-26
  • 第三章 电磁波在矿井多层媒质中的传播分析26-44
  • 3.1 引言26
  • 3.2 电磁波传播基本理论26
  • 3.3 电磁波在理想媒质中的传播特性26-28
  • 3.4 电磁波在有耗媒质中的传播特性28-31
  • 3.5 电磁波的反射和透射31-36
  • 3.5.1 垂直极化波入射31-34
  • 3.5.2 水平极化波入射34-36
  • 3.6 多层矿井地层媒质中电磁场的解析36-41
  • 3.6.1 矿井地层三层媒质中的反射和透射系数36-39
  • 3.6.2 矿井地层多层媒质中的透射39-41
  • 3.7 甚低频电磁波在矿井地层边界面的传播特性41-43
  • 3.8 本章小结43-44
  • 第四章 TLM模型算法44-68
  • 4.1 引言44
  • 4.2TLM算法的论述44-45
  • 4.2.1TLM算法的基本概念44
  • 4.2.2TLM算法的基本原理44-45
  • 4.3 一维TLM算法45-53
  • 4.3.1Maxwell波动方程与TLM算法方程的推导45-48
  • 4.3.2 一维TLM算法的迭代方程48-50
  • 4.3.3 一维传输线上TLM单元节点阻抗的计算50-52
  • 4.3.4 一维传输线上TLM单元终端阻抗及反射系数和传输系数的计算52-53
  • 4.3.5 一维传输线上TLM迭代方程53
  • 4.4 二维TLM算法53-60
  • 4.4.1 二维TLM算法概述53-54
  • 4.4.2 理想介质中二维TLM模型54-57
  • 4.4.3 有耗介质中二维TLM模型57-60
  • 4.5 有耗介质中二维TLM算法推导60-66
  • 4.5.1 二维介质中TLM单元电阻计算60-62
  • 4.5.2 二维介质中TLM单元终端阻抗的计算62-63
  • 4.5.3 二维介质中TLM单元节点上反射和传输系数的计算63-65
  • 4.5.4 二维介质中TLM迭代方程65-66
  • 4.6 本章小结66-68
  • 第五章 基于TLM模拟无线信道的电磁场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68-82
  • 5.1 引言68
  • 5.2 系统概要68-69
  • 5.3 系统关键技术概要69-71
  • 5.3.1 混合编程概述69
  • 5.3.2 WinForm与Matlab的数据通信69-71
  • 5.4 系统功能介绍71-75
  • 5.4.1 窗体主页72
  • 5.4.2 趋肤深度72-73
  • 5.4.3 矿井地层解析计算73
  • 5.4.4 反射系数与垂直极化波73-74
  • 5.4.5 绘制矿井地层仿真构造图74
  • 5.4.6TLM电磁仿真74-75
  • 5.5 TLM实例仿真75-81
  • 5.5.1 水平矿井地质层的电磁场分布75-79
  • 5.5.2 偏转矿井地质层的电磁场分布79-81
  • 5.6 本章小结81-82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82-84
  • 6.1 总结82-83
  • 6.2 展望83-84
  • 参考文献84-88
  • 致谢88-90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9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继平,石庆冬;空圆形隧道中电磁波的传播特性[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2 吴成国;武文远;龚艳春;何苏红;杜华月;戴斌飞;;电磁波在冷等离子体中碰撞吸收特点研究[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S1期

3 秦幼明;吴荣光;;中频电磁波在三层介质模型矿井中的传播特性[J];煤炭学报;1986年02期

4 吴荣光;秦幼明;;利用电磁波传播测取三层介质模型矿井的电导率[J];煤炭学报;1990年04期

5 赵炎;电磁波传播—衰减测井现场解释及分析[J];新疆石油地质;1982年05期

6 吴松安;低速运动导电介质中电磁波的传导效应研究[J];西安科技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7 成凌飞;张丽丽;李雷;李杰;;矿井巷道围岩湿度对电磁波传播的影响[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5期

8 石庆冬,孙继平;圆形隧道导行电磁波传播特性[J];煤炭学报;2001年03期

9 刘会丽,张志东,魏占永;隧道壁湿润引起电磁波衰减率变化的研究[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10 王世平;电磁波在导体中的传播[J];天津轻工业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将伟;孙敏;;界面电流对电磁波传播性质的可能影响[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3分册)[C];2010年

2 武桦;贾怀义;;空圆隧道中高频电磁波传播特性[A];2005'中国通信学会无线及移动通信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扈罗全;朱洪波;;电磁波传播的概率模型:二维无耗传播情形[A];2006通信理论与技术新进展——第十一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刘爽;;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A];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第二届中小学教师教学案例展论文集[C];2013年

5 田子建;;《矿井电磁波传播与分析》课程主要教学内容探讨[A];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第20届全国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学术会议暨第2届中国煤矿信息化与自动化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孙超;王红霞;傅关新;李磐石;孙振;;电磁波在雨中的传输衰减特性研究[A];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丛书(七)——地球物理与核探测[C];2011年

7 孙贤明;王海华;刘万强;;“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教学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8 吴鑫;;九江5.7级地震电磁波异常传播路径初探[A];中国地震学会成立三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葛广顶;王秉中;;时间反演电磁波的传播特性及其应用[A];200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9年

10 吴鑫;陈鹏;朱曲杰;李瑞丽;徐焕锰;;2000年7月16日台湾兰屿6.6级地震电磁波传播路径初探[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本报驻法国记者 李钊;它时刻跟着你,你怕吗![N];科技日报;2009年

2 新疆 赵振强;电磁波常识ABC[N];电子报;2004年

3 张开逊;回望人类发明之路[N];大众科技报;2004年

4 王荣梓;对“电子—电磁场波双锥螺旋结构”的探索[N];科技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林;圆柱形等离子体与电磁波的相互作用[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2 弓树宏;电磁波在对流层中传输与散射若干问题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3 冷毅;旋转环境下电磁波传播及其在胎压监测中的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李虎;复杂介质随钻方位电磁波测井数值模拟与应用基础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年

5 姚善化;复杂矿井巷道中电磁波传播特性及相关技术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6 臧小飞;基于单向性效应和变换光学的电磁波调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7 张姝;电磁波在非均匀大气等离子体中的传播低气压电容耦合等离子体的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王毅;极低频电磁波时域方法的理论研究及其应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9 邬云骅;可见电磁波在金属/空气界面传输特性实验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10 王海龙;分层圆柱及球形介质模型中电磁波特性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有林;介质带电对电磁波衰减及交叉去极化实验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2 刘增明;基于OSG的战场视景仿真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3 谷卓;等离子体对电磁波衰减的优化模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4 赵弘远;基于人工电磁材料的宽带电磁波完美吸收理论和设计[D];南京大学;2015年

5 丁腾欢;等离子体对电磁波的反射作用及应用分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6 宋黎浩;等离子体对电磁波吸收及反射的研究及应用[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7 孙楠;损耗媒质内部及界面电磁波传播特性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5年

8 贾雨龙;基于TLM法的应急透地无线信道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9 法朋亭;电磁波在强碰撞弱电离等离子体中的衰减[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10 齐致远;电磁波穿透空间等离子体的两点法数值模拟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0106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10106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c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