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距离煤层群开采顶底板破坏规律研究
本文关键词:近距离煤层群开采顶底板破坏规律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近距离煤层群 重复采动 相似模拟 数值模拟 顶底板破坏
【摘要】:通过对近距离煤层群在不同开采层序下的重复采动进行研究,总结分析出近距离煤层群受采动影响后顶底板破坏规律、应力传播规律及位移变化规律。为矿井瓦斯抽采、采掘部署、防治水突出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同时也为我省近距离煤层群开采提供借鉴。运用二维相似模拟实验和FLAC3D模拟软件对山脚树煤矿和林华煤矿近距离煤层群重复采动进行了模拟。通过模拟对近距离煤层群重复采动时围岩破坏范围进行观察,同时对重复采动时煤层顶底板应力和岩层移动进行监测。对不同的模拟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总结近距离煤层群开采时顶底板破坏规律。通过对比山脚树矿与林华矿近距离煤层群重复采动时顶底板破坏情况总结出,煤层层间距是影响近距离煤层群开采顶底板破坏范围的主要因素,在极进距离煤层群下行开采时,邻近煤层的顶底板都遭到了很大程度的破坏。在采动影响范围内,重复采动时顶板覆岩中岩性强度较低的岩层在拉应力作用下出现离层,底板岩性强度较低的岩层出现膨胀,并产生许多张裂隙。重复采动时老顶来压强度不大,来压范围小。重复采动时围岩内部并没有出现太多新的剪切和拉伸破坏,因此围岩内卸压强度和岩层移动量都是在原有采动的基础上有所增加,并不是重复采动的简单叠加。
【关键词】:近距离煤层群 重复采动 相似模拟 数值模拟 顶底板破坏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D327;TD823.8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7
- 1 绪论7-12
- 1.1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7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7-9
- 1.2.1 近距离煤层群开采围岩稳定性研究现状8
- 1.2.2 煤层群开采层序的选择研究现状8-9
- 1.3 煤层群开采顶底板破坏规律研究现状9
- 1.4 近距离煤层群开采研究现状9-10
- 1.5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10-11
- 1.5.1 主要内容10
- 1.5.2 技术路线10-11
- 1.6 本章小结11-12
- 2 煤层群开采围岩破坏范围确定12-21
- 2.1 矿区资料12-13
- 2.1.1 山脚树矿一采区各煤层赋存情况12-13
- 2.1.2 林华矿各煤层赋存情况13
- 2.2 采场上覆岩层破坏规律13-16
- 2.2.1 顶板破坏理论陈述13-15
- 2.2.2 冒落带与裂隙带高度实列计算15-16
- 2.3 采动影响煤层底板破坏范围16-20
- 2.3.1 煤层底板在弹性条件下破坏深度分析16-19
- 2.3.2 煤层底板在塑性条件下破坏深度分析19-20
- 2.4 本章小结20-21
- 3 近距离煤层群不同层序开采顶底板破坏规律相似模拟实验21-60
- 3.1 相似材料模拟实验研究21-25
- 3.1.1 实验目的21
- 3.1.2 实验原型21-25
- 3.2 相似模拟实验25-34
- 3.2.1 模型相似比25-26
- 3.2.2 模拟各煤岩层力学性质26-28
- 3.2.3 煤岩层强度指标计算28-32
- 3.2.4 应力测点与位移测点布置32-34
- 3.3 模型开挖与数据收集分析34-58
- 3.3.1 模型铺设与开挖34-35
- 3.3.2 围岩破坏情况及裂隙发育35-47
- 3.3.3 顶底板应力传播规律47-55
- 3.3.4 重复采动岩层移动规律55-58
- 3.4 本章小结58-60
- 4 近距离煤层群不同层序开采顶底板破坏规律数值模拟实验60-73
- 4.1 建立模型60-61
- 4.2 重复采动垂直应力分布61-67
- 4.2.1 走向上行开采重复采动应力对比分析61-63
- 4.2.2 倾向上行开采重复采动应力对比分析63-64
- 4.2.3 走向下行开采重复采动应力对比分析64-66
- 4.2.4 倾向下行开采重复采动应力对比分析66-67
- 4.3 重复采动塑性分布规律67-71
- 4.3.1 上行开采走向塑性分布规律67-69
- 4.3.2 上行开采倾向塑性分布规律69
- 4.3.3 下行开采走向塑性分布规律69-70
- 4.3.4 下行开采倾向塑性分布规律70-71
- 4.4 重复采动位移分布规律71-72
- 4.4.1 上行开采位移分布规律71
- 4.4.2 下行开采位移分布规律71-72
- 4.5 本章小结72-73
- 5 顶底板破规律对比分析73-79
- 5.1 近距离煤层群回采顶底板破坏对比分析73-74
- 5.2 极近距离煤层群回采顶底板破坏对比分析74-76
- 5.3 近距离煤层群回采顶底板岩层控制76-77
- 5.3.1 现场矿压观测76-77
- 5.3.2 回采巷道布置77
- 5.4 本章小结77-79
- 6 结论与展望79-81
- 6.1 结论79-80
- 6.2 创新点80
- 6.3 展望80-81
- 参考文献81-85
- 致谢85-86
- 附录A86-8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延春;杨扬;;大埋深煤层底板破坏深度统计公式及适用性分析[J];煤炭科学技术;2013年09期
2 梁建民,,姜兴阁,王希良,蒋勤明;综采、综放工作面底板破坏深度的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1996年01期
3 高庆;叶元辉;;煤层开采底板破坏深度发育规律探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3年33期
4 李海梅,关英斌;综采工作面底板破坏深度的研究[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2002年03期
5 杨彦利;关英斌;王卫东;王勇;韩立强;;陶二煤矿2~#煤层底板破坏规律的数值模拟研究[J];能源技术与管理;2010年01期
6 王秋生;姜玉海;;底板破坏深度动态监测技术的应用[J];煤矿安全;2011年12期
7 易洪春;虞金林;陈玉玖;王健;吴国庆;;采场底板破坏带电法动态监测实验[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2年03期
8 魏大勇;;恒源煤矿Ⅱ6112工作面底板破坏深度测试与分析[J];能源技术与管理;2013年04期
9 王春秋;潘立友;华永芳;;支柱对煤层底板破坏机理的研究及应用[J];山东矿业学院学报;1991年04期
10 李文彩,张义顺,王洪志;松软底板条件下柱鞋的设计[J];煤矿设计;1992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玉海;;底板破坏深度动态监测技术研究与应用[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杨永杰;李增力;;煤层开采后底板破坏特征的数值模拟研究[A];矿山建设工程技术新进展——2008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文集(下)[C];2008年
3 李晓斌;何有巨;;复杂区深部A组煤底板岩溶及其防治[A];纪念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成立二十周年暨矿井地质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2年
4 王健;;综采面煤层底板破坏深度的研究[A];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论坛文集[C];2008年
5 关英斌;李海梅;杨彦利;;承压水上近距煤层开采的底板破坏深度数值模拟研究[A];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论坛文集[C];2008年
6 张文泉;李加祥;温兴林;;回采参数与煤层底板破坏深度关系的研究[A];水电与矿业工程中的岩石力学问题——中国北方岩石力学与工程应用学术会议文集[C];1991年
7 许延春;姚依林;陈胜然;柳昭星;;深部承压水上大采高工作面底板破坏深度理论研究[A];综采放顶煤技术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发展——综放开采30周年科技论文集[C];2012年
8 翟晓荣;吴基文;;煤层底板注浆前后采动效应数值模拟分析[A];第九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12年
9 王作宇;;顶底板岩体移动的理论与实践[A];岩土力学数值方法的工程应用——第二届全国岩石力学数值计算与模型实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0年
10 孟祥瑞;徐铖辉;高召宁;王向前;;采场底板应力分布及破坏机理[A];全国大型煤炭企业综采技术发展成果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家卓;采场底板围岩应力壳力学特征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5年
2 张风达;深部煤层底板变形破坏机理及突水评价方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6年
3 于小鸽;采场损伤底板破坏深度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4 付宝杰;水—岩耦合作用下采场底板综合分区特征及其稳定性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3年
5 徐德金;高承压含水层上煤层开采底板断裂活化致灾机制[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6 梁盛开;黔北矿区承压水分布特征与安全开采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7 陈新明;大埋深复杂水文地质条件工作面防治水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浩;煤层底板隐伏充水断层扩展的模拟实验研究[D];华北科技学院;2015年
2 孙闯;长平矿3号煤层回采工作面顶底板运动规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4年
3 姜玉龙;综放采场底板损伤破坏规律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4 张缓缓;基于采场损伤的潘北矿A组煤开采底板破坏深度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6年
5 李振龙;叠合板用预制带肋底板的力学性能[D];兰州大学;2016年
6 王刚;富山矿承压水上开采底板破坏规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5年
7 刘灏;城郊煤矿底板高承压太灰水疏降可行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8 王红;博孜墩煤矿“一硬两软”大倾角厚煤层开采底板活动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9 张世威;梁北矿带压开采底板破坏规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4年
10 张药秋;近距离煤层群开采顶底板破坏规律研究[D];贵州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0159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1015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