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CDMA粒子群多用户检测在井下带状空间的性能分析
本文关键词:MC-CDMA粒子群多用户检测在井下带状空间的性能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矿井巷道 多载波码分多址 多用户检测 粒子群优化
【摘要】:矿井巷道无线传输系统中基站检测用户信息的准确度对井下安全监测和安全作业至关重要,为此提出上行链路多载波码分多址(MC-CDMA)多用户检测方案来改善信息传输的可靠性.矿井巷道MC-CDMA系统中当多个用户同时向基站发送信息时,用户不同符号在不同子载波上经历相互独立的衰落,破坏了用户间扩频码的正交性,引起多址干扰.针对矿井巷道带状结构的特点,提出了一种矿井巷道MC-CDMA粒子群多用户检测(PSO-MUD)算法.PSO-MUD将常规的正交恢复合并检测(ORC)或解相关多用户检测(D-MUD)的输出作为第一次迭代第一个粒子的输入,通过迭代更新每个粒子位置,从而找到使目标函数取得最大值时对应的最佳粒子的位置作为检测结果.结果表明:相比于MC-CDMA常规ORC和D-MUD,采用所提出的MC-CDMA粒子群多用户检测显著地改善了矿井巷道MC-CDMA系统的无线传输性能,检测效果接近于最佳多用户检测.同时,相比于最佳多用户检测(O-MUD)所提出的粒子群多用户检测算法具有收敛速度快、复杂度低的特点,有利于矿井巷道MC-CDMA高效、实时的无线传输.
【作者单位】: 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关键词】: 矿井巷道 多载波码分多址 多用户检测 粒子群优化
【基金】: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3BAK06B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274018,51474015)
【分类号】:TD655
【正文快照】: 移动通信系统在煤矿安全生产调度、安全避险和应急救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2].多载波码分多址(MC-CDMA)无线传输有机地融合了正交频分复用(OFDM)和码分多址(CDMA)调制的优良特性,可充分利用矿井巷道中开放的空间、时间和频率资源来改善和提高矿井巷道中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3-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华,邵宇丰,杨济安;第三代移动通信中的多用户检测技术[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陈英;周焱;;煤矿通信中遗传神经网络的最优多用户检测研究[J];煤矿机械;2010年04期
3 韩静;;一种新的基于随机神经网络的多用户检测方法[J];山西煤炭;2010年04期
4 刘辉;赵乐军;;一种基于卡尔曼滤波的改进多用户检测算法[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11期
5 成德峰,马刈非;多用户检测中并行干扰加权消除的研究[J];南方冶金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6 刘家彬;李文元;;支持向量机在WCDMA移动通信系统多用户检测中的应用[J];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7 李绍辉,张鸣,韦惠民;并行干扰抵消算法在多用户检测中的应用[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8 康晓非;韦惠民;;CDMA系统中多用户检测算法的研究[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9 朱国晖;张磊;;基于度量值的球形检测算法改进[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2期
10 王秀芳,赵忖,张秀艳,夏树林;基于Kalman滤波的盲自适应多用户检测[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生妹;李飞;郑宝玉;;基于量子检测的最佳多用户检测方法[A];现代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进展——2003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张元敏;殷志锋;周雅;;蚁群算法在多用户检测中的应用及其改进[A];第十三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7)论文集[C];2007年
3 周宏斌;李文元;胡勇;;智能算法在多用户检测中的应用[A];2007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4 程莹;查长军;李晓辉;;基于噪声独立分量分析的多用户检测[A];第十九届电工理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林子杰;;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线性多用户检测技术[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三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1年
6 王翔英;梁双春;钟义信;;支持向量机在多用户检测中的应用[A];2004年全国通信软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黄石;吕振肃;;变异粒子群算法在多用户检测中的应用[A];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新进展——2005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魏建荣;王砚;张立毅;;遗传算法在多用户检测中的应用[A];2006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6年
9 王红;胡玉兰;赵泽睿;周越;;一种基于模拟退火遗传算法的多用户检测方法[A];2006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金萍;任前义;陈晓挺;赵国栋;刘会杰;梁旭文;;一种新的频域多用户检测技术[A];2007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实习记者 钱小聪;多用户检测:提高CDMA性能的关键[N];人民邮电;2002年
2 吕静;3G奥运 不足100天的冲刺[N];中国经营报;2008年
3 UT斯达康公司 马晟;TD-SCDMA为用户提供可靠服务[N];通信产业报;2005年
4 赵训威;3G扩容与抗干扰必不可少[N];计算机世界;2005年
5 ;TD-SCDMA特点[N];网络世界;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普英;计算智能及其在多用户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2 蒋笑冰;DS-CDMA/TD-SCDMA系统中多用户检测技术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3 高洪元;多用户检测中的智能信息处理理论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王伶;移动通信中的多用户检测与自适应空时接收机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5 林丽莉;DS-CDMA与MC-CDMA系统中的多用户检测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6 李江源;扩频通信系统多用户检测技术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6年
7 李艳萍;CDMA移动通信系统上下行链路多用户检测算法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8年
8 刘胜美;现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多用户检测和降低峰均比技术的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9 熊尚坤;宽带CDMA移动通信系统多用户检测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4年
10 刘婷;改进人工蜂群算法及其在多用户检测中的应用[D];天津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凤华;3G系统中多用户检测算法分析与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8年
2 赵彦杰;动态环境下的多用户检测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3 王磊;基于免疫克隆算法的多用户检测算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4 周璨;基于蚁群算法的多用户检测技术[D];重庆大学;2009年
5 李波;移动通信中的多用户检测技术[D];重庆大学;2010年
6 屈炳云;移动通信中的多用户检测算法[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7 马海波;DS/CDMA通信系统中的智能多用户检测算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8 陈玉;第三代移动通信中自适应多用户检测的研究与实现[D];湖南大学;2004年
9 刘明伟;第三代移动通信多用户检测技术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
10 邸智源;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多用户检测技术的研究及其仿真[D];兰州理工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0183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1018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