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基于层次分析法和D-S证据理论的底板突水风险评估方法

发布时间:2017-10-12 22:36

  本文关键词:基于层次分析法和D-S证据理论的底板突水风险评估方法


  更多相关文章: 底板突水 预测 层次分析法 D-S证据理论


【摘要】:为对煤层底板突水风险性进行评估,首先利用层次分析法获得权重向量;基于D-S证据理论的基本合成法则与权重向量,对合成法则进行修正,建立底板突水风险评估模型;通过专家评分获得指标层各影响因素风险信任度概率分布,以此作为D-S合成的证据源,基于修正后的合成法则,对证据源从指标层到准则层再到目标层进行证据融合,得到风险评估结果。
【作者单位】: 山东科技大学矿业与安全工程学院;
【关键词】底板突水 预测 层次分析法 D-S证据理论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51274135;51034003;51428401) 山东科技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基金(YC140303)
【分类号】:TD745
【正文快照】: 0引言我国许多煤田水文地质条件十分复杂,煤层开采过程中受到多种水体的威胁。近几年来,随着开采水平不断延深,开采深度及强度不断加大,受承压水威胁日益严重,突水类型变得更复杂。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运用模糊数学、专家系统、地球信息系统等软科学决策和方法,使突水预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光泉,桂和荣,吴基文;煤矿底板突水分析及底板水防治[J];地下水;2001年03期

2 王新宇;肥城矿区工作面底板突水影响因素分析[J];西部探矿工程;2001年02期

3 刘伟韬,陈学星;底板突水预测与评价的专家系统方法研究[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1年02期

4 汪明武,金菊良,李丽;煤矿底板突水危险性投影寻踪综合评价模型[J];煤炭学报;2002年05期

5 张少春,张西民;采煤工作面底板突水判据的建立及应用[J];陕西煤炭;2004年02期

6 余永洋,李忠凯;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评价10煤底板突水危险性[J];煤炭技术;2004年09期

7 贾茂欣;邢吉亮;张宏军;;13701工作面底板突水治理技术探讨[J];江西煤炭科技;2006年03期

8 孔海陵;陈占清;;龙固煤矿采场底板突水因数与突水危害性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09期

9 程艳琴;王连国;张连福;吴宇;;突变学理论在桃园矿10煤底板突水预测中的应用[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7年01期

10 中国生;江文武;徐国元;;底板突水的突变理论预测[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佩佩;管恩太;;焦作演马庄煤矿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A];中国科协2004年学术年会第16分会场论文集[C];2004年

2 张金才;;采煤工作面底板突水的预测方法及其应用[A];岩石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第二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89年

3 施龙青;王永红;尹增德;陆泓;;肥城煤田地质构造与矿井底板突水[A];岩石力学理论与工程实践[C];1997年

4 张少春;张西民;;采煤工作面底板突水判据的建立及应用[A];陕西省煤炭工业科技成果评估探讨论文集[C];2004年

5 庞迎春;;底板注浆加固法防治淮北杨庄矿底板突水[A];中国煤炭资源现状与勘探开发利用技术进展及环境保护——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煤炭学会煤炭田地质专业委员会2004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6 施龙青;于小鸽;尹会永;魏久传;朱鲁;刘同彬;;“下四带”理论及其在底板突水评价中的应用[A];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论坛文集[C];2008年

7 王小军;司俊鸿;徐文全;王鹏;王威钦;;断层对底板突水因素的影响[A];煤矿水害防治技术研究——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3)[C];2013年

8 张文泉;李加祥;;矿井底板突水点空间分布规律的研究[A];首届全国青年岩石力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9 姜华;陈崇柱;潘光明;;10层煤开采底板突水原因分析[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第20分会场论文集[C];2005年

10 孙尚云;朱慎刚;;1026工作面底板突水实时监测技术应用[A];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论坛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通讯员尚勇 记者刘宏;打破底板突水防治瓶颈[N];中国煤炭报;2009年

2 苏章胜;孙疃矿1028工作面防治水取得成功[N];经理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郑纲;煤矿底板突水机理与底板突水实时监测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2 尹立明;深部煤层开采底板突水机理基础实验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3 张乐中;煤矿深部开采底板突水机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4 刘树才;煤矿底板突水机理及破坏裂隙带演化动态探测技术[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5 范书凯;华北型煤田南部底板突水评价与对策[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6 乔伟;矿井深部裂隙岩溶富水规律及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7 张文泉;矿井(底板)突水灾害的动态机理及综合判测和预报软件开发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明;深井底板突水判别和预测系统开发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姬保静;底板突水主控因素的敏感度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08年

3 黄俊;工作面底板突水机理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1年

4 吴伟征;查庄煤矿底板突水风险评价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5 舒丹丹;信息融合技术在矿井底板突水预测中的应用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3年

6 海龙;基于流固耦合理论的煤层开采底板突水问题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7年

7 杨利明;煤矿底板突水机理分析及数值模拟研究[D];东北大学 ;2009年

8 王兴;固液耦合作用下底板突水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1年

9 左丽琼;煤矿底板突水预测的突变理论研究[D];石家庄经济学院;2008年

10 原伟强;焦村矿水文地质条件及二_1煤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0213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10213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d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