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基于D-InSAR技术的龙口矿区地表沉降遥感监测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8 21:33

  本文关键词:基于D-InSAR技术的龙口矿区地表沉降遥感监测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D-InSAR 二轨法 沉降监测 遥感 龙口矿区


【摘要】:以山东省龙口市矿区为研究区,选取2007年7月至10月的3景L波段的ALOS PALSAR数据,采用"二轨法"D-InSAR技术提取了研究区的沉降空间分布、地面沉降量、沉降面积、动态下沉曲线以及下沉速率等值线,分析了两个监测时段龙口矿区的塌陷状况及地表形变规律。结果表明:(1)沉降区域主要集中在研究区的西部、北部矿区,坐落于北皂前村、北皂后村和兴隆庄村;(2)2007年7月10日至2007年8月25日时段内累积最大沉降量22 mm,沉降总面积约为0.21 km~2,平均沉降速率为0.32 mm d~(-1),北皂前村附近的矿区沉降剖面下切最深,该时段的沉陷形变不活跃;(3)相比上一监测期,2007年8月25日至2007年10月10日时段内,最大沉降量减少为11 mm,沉降总面积增大为1.2 km~2,平均沉降速率减少为0.11mm d~(-1),说明沉降深度减少,但沉降范围增大,沉陷形变趋缓。本研究可为矿区周边建筑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耕地重建提供参考。
【作者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山东省煤田地质规划勘察研究院;山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关键词】D-InSAR 二轨法 沉降监测 遥感 龙口矿区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1395) 山东省煤田地质规划勘察研究院项目(鲁勘字【2012】110号) 山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项目(鲁勘字【2011】14号)资助
【分类号】:TD326
【正文快照】: 康日斐,吴泉源,王菲,曹文涛,曹见飞,曹学江,王集宁.基于D-In SAR技术的龙口矿区地表沉降遥感监测研究[J].土壤通报,2016,47(5):1049-1055KANG Ri-fei,WU Quan-yuan,WANG Fei,CAO Wen-tao,CAO Jian-fei,CAO Xue-jiang,WANG Ji-ning.Remote SensingMonitoring of Surface Subsid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何亚倩;郑宇;何晴倩;;D-InSAR在矿区开采沉陷监测中应用的探析[J];现代矿业;2009年09期

2 李晶晶;郭增长;;浅析D-InSAR在煤矿开采沉陷监测中的应用[J];矿山测量;2006年02期

3 王平;吴清星;刘少峰;王涛;;利用D-InSAR测量和高密度电阻率剖面揭示焦作市王封煤矿老采空区地面沉降机制[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1年06期

4 刘晓菲;邓喀中;薛继群;陈炳乾;王江涛;;基于D-InSAR技术的公路采空区变形监测[J];煤矿安全;2012年08期

5 许义;岳东杰;;大气延迟误差对InSAR和D-InSAR数据处理影响的定量分析[J];勘察科学技术;2013年04期

6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林珲;江利明;赵卿;;城市地面沉降及其D-InSAR监测[A];灾害风险管理与空间信息技术防灾减灾应用研讨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蒋弥;D-InSAR可检测的最大最小形变梯度的函数模型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2 崔璐;基于D-InSAR技术监测矿区地面沉降变形的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0572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10572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df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