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冲击危险巷道锚杆支护防冲原理解析

发布时间:2017-10-19 07:21

  本文关键词:冲击危险巷道锚杆支护防冲原理解析


  更多相关文章: 冲击地压 锚杆支护 防冲原理 理论解析 采矿工程


【摘要】:为揭示锚杆支护对冲击地压的防治原理,基于失稳理论进行锚杆支护巷道冲击地压解析,探究锚杆支护间排距对冲击地压发生的临界阻力区、临界载荷以及冲击释放能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对于脆性岩体,锚杆支护间排距对冲击地压影响微弱;对于塑性岩体,随着锚杆支护间排距减小,冲击地压发生的临界阻力区、临界载荷与冲击释放能量逐渐增加,且这种规律随着岩体冲击倾向性降低越发明显。从临界阻力区与临界载荷角度看,降低锚杆支护间排距,能够增加冲击地压发生难度,但锚杆支护间排距降低导致冲击释放弹性能增加,冲击破坏能力提升。因此,应在弹性区与塑性区交界处设置吸能结构吸收多余的弹性能,从而削弱冲击能对锚固岩体的破坏力。
【作者单位】: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力学与工程学院;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冲击地压研究院;辽宁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关键词】冲击地压 锚杆支护 防冲原理 理论解析 采矿工程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51404131) 辽宁省煤炭资源安全开采与洁净利用工程研究中心开放基金(LNTU15KF11)
【分类号】:TD353.6
【正文快照】: 我国是世界上冲击地压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随着煤炭开采深度与强度的逐年增加,冲击地压影响更加严重[1-3]。研究表明[3],85%以上的冲击地压灾害发生在巷道中。因此,深入研究巷道冲击地压尤为迫切,且意义重大。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大量关于巷道冲击地压的研究。例如:潘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罗浩;潘一山;赵扬锋;肖晓春;李国臻;;基于电荷监测技术预测矿山动力灾害试验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2年08期

2 赵毅鑫;姜耀东;田素鹏;;冲击地压形成过程中能量耗散特征研究[J];煤炭学报;2010年12期

3 贺虎;窦林名;巩思园;王利利;高明仕;张学飞;;巷道防冲机理及支护控制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0年01期

4 章梦涛,宋维源,潘一山;煤层注水预防冲击地压的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3年10期

5 黄庆享,高召宁;巷道冲击地压的损伤断裂力学模型[J];煤炭学报;2001年02期

6 张晓春,缪协兴,杨挺青;冲击矿压的层裂板模型及实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9年05期

7 缪协兴,安里千,翟明华,张晓春,杨挺青;岩(煤)壁中滑移裂纹扩展的冲击矿压模型[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8 周晓军,鲜学福;煤岩体变形失稳破坏条件的研究[J];西部探矿工程;1998年04期

9 潘一山,章梦涛,李国臻;稳定性动力准则的圆形洞室岩爆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1993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潘一山;冲击地压发生和破坏过程研究[D];清华大学;199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少虹;;卸压爆破振动下锚索支护全煤巷道动力响应特征[J];煤炭科学技术;2016年08期

2 卢国斌;李达;吴宪;董子文;;东荣二矿煤层注水工艺优化及应用[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8期

3 王爱文;潘一山;李忠华;赵宝友;;冲击危险巷道锚杆支护防冲原理解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6年08期

4 钱继发;刘晓斐;刘贞堂;林松;;赵庄矿煤层注水治理强矿压预评价研究[J];工矿自动化;2016年08期

5 Ding Yanlu;Dou Linming;Cai Wu;Chen Jianjun;Kong Yong;Su Zhenguo;Li Zhenlei;;Signal characteristics of coal and rock dynamics with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techniqu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6年04期

6 王岗;潘一山;肖晓春;吴迪;丁鑫;赵鑫;;组合煤岩体冲击倾向性及破坏特征的电荷规律试验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6年07期

7 王岗;潘一山;肖晓春;陈广阳;代连鹏;;煤体剪切破坏电荷感应规律试验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6年03期

8 曹建涛;来兴平;崔峰;单鹏飞;杨毅然;;复杂煤岩体结构动力失稳多参量预报方法研究[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6年03期

9 王开德;宁洪进;万纯新;邱晗;侯兴鹏;王庆超;;煤层注水压力及渗透率分布规律数值模拟[J];煤矿安全;2016年05期

10 任学坤;王恩元;李忠辉;;预制裂纹岩板破坏电位与电磁辐射特征的实验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6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绪涛;深部洞室分区破裂机理与数值模拟分析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蔡武;断层型冲击矿压的动静载叠加诱发原理及其监测预警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3 代树红;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方法的断层破裂扩展实验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13年

4 张向阳;采场围岩应力壳力学特征的柱宽效应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3年

5 郭玲莉;断层失稳滑动瞬态过程的实验观测与分析[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13年

6 吕进国;巨厚坚硬顶板条件下逆断层对冲击地压作用机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7 何江;煤矿采动动载对煤岩体的作用及诱冲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3年

8 李勇;鸡西矿区冲击地压诱发机制及防治措施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9 李佃平;煤矿边角孤岛工作面诱冲机理及其控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10 宋大钊;冲击地压演化过程及能量耗散特征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扬锋;潘一山;李国臻;任伟杰;罗浩;;岩石变形破裂过程中电荷感应信号的检测[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0年03期

2 李晖;周澎;薛再君;张玉亮;;华亭煤矿冲击矿压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J];煤矿开采;2009年03期

3 卢爱红;郁时炼;秦昊;茅献彪;;应力波作用下巷道围岩层裂结构的稳定性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4 连传杰;徐卫亚;王志华;;一种新型让压管锚杆的变形特性及其支护作用机理分析[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8年02期

5 黄维新;贾明涛;陈有燎;王李管;唐礼忠;;基于微震监测技术在矿山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年01期

6 姜耀东;赵毅鑫;何满潮;彭苏萍;;冲击地压机制的细观实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05期

7 王恩元,何学秋,窦林名,周世宁,聂百胜,刘贞堂;煤矿采掘过程中煤岩体电磁辐射特征及应用[J];地球物理学报;2005年01期

8 张农,高明仕;煤巷高强预应力锚杆支护技术与应用[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9 邹德蕴,姜福兴;煤岩体中储存能量与冲击地压孕育机理及预测方法的研究[J];煤炭学报;2004年02期

10 赵阳升,冯增朝,万志军;岩体动力破坏的最小能量原理[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年1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立君;冯英伟;;锚杆支护的实践与认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4年06期

2 任永安;预应力锚杆支护的实践与认识[J];中国西部科技;2005年06期

3 郭忠华;;完善锚杆支护技术,,提高锚杆支护效果[J];科技信息;2007年01期

4 王君辉;;浅谈认识与实践锚杆支护[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18期

5 徐世勇;;制约煤矿锚杆支护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发展建议[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年15期

6 伊腾福夫;孟庆仁;;锚杆支护法(1)[J];国外金属矿采矿;1979年01期

7 青义琢;;锚杆支护的新发展[J];云南冶金;1987年01期

8 黄建岳,王传银;钢带锚杆支护及改进[J];煤炭科学技术;1989年08期

9 A.A.Balkemea;王丽静;;锚杆支护与经济[J];有色矿山;1991年06期

10 景小明;;关于煤矿锚杆支护的探讨[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树屏;;隧道围岩中系统锚杆支护效果的研究[A];岩石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第二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89年

2 胡林;;综掘锚杆支护装备的现状与发展趋势[A];煤矿安全、高效、洁净开采——机电一体化新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桂祥友;马云东;郁钟铭;;锚杆支护可靠性动态设计计算机系统与应用研究[A];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司林坡;;对锚杆支护中一些问题的探讨[A];采矿工程学新论——北京开采所研究生论文集[C];2005年

5 王联合;侯俊锋;;黄陵一号煤矿锚杆支护施工监测方案设计[A];西部矿山建设工程理论与实践[C];2009年

6 张玉君;段升金;张振海;;锚杆支护失效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A];第六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文集[C];2011年

7 王万冬;;大力推广锚杆支护 促进煤矿安全生产[A];2003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术年会、“安全健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专题交流会、全国第三次安全科学技术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3年

8 顾金才;沈俊;;锚杆支护洞室受力反应与破坏形态比例模型试验研究[A];水电与矿业工程中的岩石力学问题——中国北方岩石力学与工程应用学术会议文集[C];1991年

9 林健;康红普;;煤矿锚杆支护构件精细化研究方向和趋势[A];中国软岩工程与深部灾害控制研究进展——第四届深部岩体力学与工程灾害控制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百年校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刘永禄;高明涛;;千米深井煤巷桁架与锚杆支护效果的数值模拟研究[A];2010全国采矿科学技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永亮;淮北矿业集团海孜矿锚杆支护节支二千余万[N];中国矿业报;2003年

2 崔大汉邋薛建宏;煤科院专家解读“锚杆支护”[N];经理日报;2007年

3 张瑛;秦斌青:生命的升华[N];山西科技报;2000年

4 李宛玲 郭雪飞;王庄矿一项技术节支2.45亿元[N];山西经济日报;2004年

5 梁勇;祁东矿锚杆支护达100% 彻底取消架棚支护[N];经理日报;2007年

6 梁勇;祁东矿:推广锚杆支护 取替架棚支护[N];经理日报;2007年

7 刘循;采矿工程学科领域获新突破[N];科技日报;2005年

8 刘俊恒 本报记者 张富江;太行脊梁[N];中国煤炭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黄靖龙;新型机械式可回收端锚杆支护机理及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2 周纪军;爆炸动载对近区锚杆支护结构影响的试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东才;铁法局锚杆支护力学研究与实践[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1年

2 陆雪峰;锚杆支护作业平台的设计与仿真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3 张福祥;回采巷道锚杆支护监测技术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2年

4 陈东印;地下工程预应力锚杆支护数值模拟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05年

5 娄培杰;煤巷围岩稳定性分类及锚杆支护辅助设计系统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8年

6 孙倩;矿用锚杆支护静态电阻应变仪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1年

7 邹常富;大冶铁矿玻璃钢锚杆支护的应用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2年

8 李红英;超载顺序和软土夹层对锚杆支护结构性能的影响[D];湘潭大学;2009年

9 王志清;全煤巷破碎顶板围岩控制及锚杆支护配套技术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3年

10 杨壮;大断面煤巷综掘锚杆支护快速掘进关键技术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0597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10597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ba0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