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眼前山铁矿露天转井下开采矿井涌水预测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0 12:41

  本文关键词:眼前山铁矿露天转井下开采矿井涌水预测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眼前山铁矿 水文地质条件 矿井涌水 水力联系 Visual MODFLOW


【摘要】:眼前山铁矿始建于1960年,为满足矿山经济和安全要求,该矿在2012年由露天开采转为井下开采。随着铁矿进一步的开发,地下巷道不断掘进,巷道涌水对工程的影响程度日益增大。本文通过收集资料,进行深入的水文地质勘探与调查,采用水化学分析等方法,细致地研究了区内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对地下水运动产生主要影响的地质构造,评判了区内地下水水力联系。并在此基础之上,运用Visual MODFLOW软件建立了可靠度较高的研究区三维地下水渗流模型,模拟并分析矿区地下巷道开挖后的地下水流场的变化、巷道涌水的来源,预测矿井涌水总量,可为巷道涌水防堵工作设计做参考。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研究区的主要含水层是在采场周边地表的第四系孔隙潜水含水层,以及以鞍山变质岩为主的基岩裂隙含水层。千枚岩与石英岩作为相对隔水层对含水层内的地下水流动起限制作用,并利用钻孔岩芯RQD值验证了上述结果。切割含水层的F19、Fm-1两条断层导水性较好,对区内地下水流动的影响较大。(2)研究区地下水的补给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大气降水直接渗入第四系形成孔隙水或通过裸露基岩的裂隙渗入地下基岩成为裂隙水。第四系内的孔隙水与基岩裂隙含水层、相对隔水层内的水有着不同程度的水力联系,其联通性的好坏,主要由岩体裂隙的发育程度及断层填充物性质等来决定。矿区采矿及地下巷道开挖会破坏其周围岩体的完整性,形成导水裂隙,增加各类水体之间的连通性。(3)运用研究区三维地下水模型模拟地下巷道开挖后地下水流场变化,模拟结果表明地下巷道附近的地下水水位下降明显。通过在模型中加入示踪粒子追踪巷道涌水来源,根据计算结果所得的结论应证了之前理论分析。距离含水层较近的巷道涌水主要来源于含水层内的地下水。在相对隔水层内且距离含水层较远的(特别是处在层面巷道外围的)巷道相当于相对隔水层内地下水的一条良好渗流通道,相对隔水层内的地下水会不停向巷道汇入。在加入巷道后经过5年的模拟计算,地下水变化基本稳定,矿井涌水量为81016m3/d。建议通过地面及井下综合防治措施来减少巷道涌水,并且将涌水分级排至地表后,经适当处理进行综合利用。
【关键词】:眼前山铁矿 水文地质条件 矿井涌水 水力联系 Visual MODFLOW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D74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1章 绪论11-19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1-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6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16-19
  • 1.3.1 研究内容16-17
  • 1.3.2 技术路线17-19
  • 第2章 研究区地质背景与开采概况19-27
  • 2.1 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19-21
  • 2.1.1 地形地貌19
  • 2.1.2 气象19-21
  • 2.2 研究区地质概况21-23
  • 2.2.1 地层岩性21
  • 2.2.2 地质构造21-23
  • 2.3 眼前山铁矿概况23-25
  • 2.3.1 开采历史23
  • 2.3.2 位置交通23-24
  • 2.3.3 可采矿层24-25
  • 2.4 本章小结25-27
  • 第3章 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27-45
  • 3.1 矿区地表水文地质特征27-29
  • 3.2 矿井及巷道水文地质特征29-30
  • 3.3 水文地质勘探30-33
  • 3.3.1 水文地质钻探31
  • 3.3.2 钻孔岩芯RQD及地层富水性与隔水性评判31-33
  • 3.4 含水层与隔水层33-34
  • 3.5 断层导、富水性34-35
  • 3.6 水力联系评判35-43
  • 3.7 地下水的补给及排泄条件43
  • 3.8 巷道充水水源分析43
  • 3.9 水文地质类型43-44
  • 3.10 本章小结44-45
  • 第4章 基于Visual MODFLOW对研究区的建模与模型验证45-60
  • 4.1 Visual MODFLOW简介45-47
  • 4.1.1 软件发展历程45-46
  • 4.1.2 Visual MODFLOW的特点与优势46-47
  • 4.2 三维模型的建立47-58
  • 4.2.1 模拟范围47
  • 4.2.2 模型的空间离散和时间离散47-49
  • 4.2.3 模型的边界处理49
  • 4.2.4 水文地质参数设置49-51
  • 4.2.5 源汇项处理51-55
  • 4.2.6 等效与概化55
  • 4.2.7 模型的识别与验证55-58
  • 4.3 本章小结58-60
  • 第5章 巷道涌水分析及防排建议60-76
  • 5.1 巷道开拓方案60-61
  • 5.2 矿井涌水量预测61-62
  • 5.3 矿井涌水来源分析62-69
  • 5.3.1 地下水流场及水位降深等值线图62-65
  • 5.3.2 示踪粒子分析65-69
  • 5.4 防治建议69-70
  • 5.5 矿井排水与矿井水综合利用建议70-75
  • 5.6 本章小结75-76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76-79
  • 6.1 结论76-77
  • 6.2 展望77-79
  • 致谢79-80
  • 参考文献80-8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艳丽;肖晓存;罗世田;高明华;;平顶山市煤矿矿井涌水的资源化[J];洁净煤技术;2007年02期

2 张俊栋;;矿井涌水资源化利用分析[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0年07期

3 季叔康,张新建;用数学分析法判别矿井涌水水源[J];煤矿安全;1986年09期

4 王玉民,焦立敏;利用水质分析法判定矿井涌水水源[J];煤矿安全;2001年10期

5 尹喜霖;双鸭山矿区矿井涌水问题的研究[J];地下水;2002年04期

6 赵华;水质分析法在判定矿井涌水水源中的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年01期

7 岳力群;庞景波;;矿井涌水的合理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4年04期

8 郑连科;;永城矿井涌水水资源的综合评价及利用[J];煤炭科学技术;2007年06期

9 齐跃明;吴吉南;赵平娃;;复杂矿井涌水动态的混沌效应及其预测[J];煤炭工程;2010年10期

10 孙刚力;陈贵林;;峻德煤矿矿井涌水热资源利用研究[J];煤炭工程;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廖红梅;;矿井涌水水位与流量关系的拟合方法[A];第十八届全国煤矿自动化学术年会中国煤炭学会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冯海峰;;静化水装置的研制和应用[A];开滦矿区采矿技术与实践文集[C];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韩淑新;矿井涌水对地下水流影响数值模拟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2 宋煜;云南会泽铅锌矿区深部岩溶水特征及矿井涌水预测[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3 林蔚如;眼前山铁矿露天转井下开采矿井涌水预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4 周彦章;山东夏甸金矿床矿井涌水机理构造控制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刘媛;潘家窑煤矿副斜井涌水水源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6 岳佳佳;太原市西峪煤矿二水平采煤矿井涌水数值模拟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672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10672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71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