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添加表面活性剂注水驱替煤层瓦斯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0 18:39

  本文关键词:添加表面活性剂注水驱替煤层瓦斯的实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表面活性剂 注水 驱替瓦斯 孔隙结构


【摘要】:在分析国内外注水驱气技术研究的基础上,基于自主研制的注水驱替煤层瓦斯实验装置,进行了注纯水和注表面活性剂溶液驱替煤样瓦斯实验,研究了煤样变质程度、注水压力、煤样瓦斯吸附平衡压力和注水介质对水驱替瓦斯的影响规律和机理。结合压汞实验测定煤样的孔隙分布特征和接触角测定仪测定水溶液的接触角和表面张力,探讨煤层孔隙结构和毛细管力之间的关系。通过实验室实验、理论分析以及现场试验,并结合毛细管力研究添加表面活性剂与注纯水在注水驱替瓦斯效果上的不同,系统揭示其影响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水溶液中添加表面活性剂后能有效降低其表面张力,增加水溶液的渗透能力,在同等条件下对煤体瓦斯的驱替效果较纯水明显;随着注水压力的增加,水溶液渗透至煤样的临界尺度减小,能够有效驱替更小孔径的瓦斯;通过对注水前后煤样进行孔隙分布特征测定,发现注水有效扩展煤的孔隙结构,煤样的总孔容增加10.9%~14.5%。水溶液对瓦斯驱替机理体现在大孔径的驱赶、小孔径的毛细管力自吸驱替和微孔中的竞位吸附三个方面。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 注水 驱替瓦斯 孔隙结构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科技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D712
【目录】:
  • 致谢4-5
  • 摘要5-6
  • Abstract6-16
  • 变量注释表16-17
  • 1 绪论17-23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7-18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8-20
  • 1.3 问题的提出20
  • 1.4 主要研究内容、思路及研究路线20-23
  • 2 实验装置的建立及实验方法23-31
  • 2.1 实验装置的建立23-25
  • 2.2 实验方法25-28
  • 2.3 表面活性剂的选择28-31
  • 3 三轴条件下注水驱替煤样瓦斯实验31-50
  • 3.1 不同注水压力驱替瓦斯实验31-40
  • 3.2 不同变质程度水驱瓦斯实验40-44
  • 3.3 不同吸附平衡压力水驱瓦斯实验44-50
  • 4. 注水驱替煤样瓦斯微观机理50-66
  • 4.1 煤的结构特征50
  • 4.2 注水前后对煤样孔隙特性的影响50-58
  • 4.3 水驱替瓦斯微观分析58-60
  • 4.4 水驱替瓦斯的机理分析60-64
  • 4.5 注水过程中水锁效应64-66
  • 5 现场注表面活性剂驱替实验66-72
  • 5.1 试验地点概述66
  • 5.2 现场注表面活性剂促抽瓦斯试验66-67
  • 5.3 注表面活性剂促抽瓦斯试验结果及分析67-72
  • 6 结论与展望72-74
  • 参考文献74-78
  • 作者简历78-80
  • 学位论文数据集8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论;;边界元法在油藏驱替问题中的应用[J];图书与石油科技信息;1995年03期

2 汤昌福;王晓冬;张静静;;注入非烃气体提高煤层气采收率的驱替特征[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12年05期

3 邰春磊;唐雷;;油相分布对驱替效率的影响[J];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4 田乃林,张巍,张喜瑞,林坤超;曙光油田杜124块污水驱替室内试验评价[J];断块油气田;1998年01期

5 孙凯;邰春磊;唐雷;;河流相储层驱替速率对驱替方向与驱替效率关系的验证[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4年04期

6 李希明;;微生物驱替盲端类剩余油的微观实验[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8年03期

7 刘振华;裂缝性地层流体驱替的分形模拟研究[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9年06期

8 苏玉亮,杨建,张鸣远,薛海晖;变形介质中粘弹性稠油驱替特征[J];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9 朱雪芹;双重驱替泵抽系统[J];国外油田工程;2003年12期

10 计秉玉,李莉,李群;不同类型储层驱替速度对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影响[J];石油学报;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陆业昌;周雯菁;董金凤;李学丰;;微米级毛细管中聚丙烯酰胺水溶液与气体的驱替[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王贵文;满万祥;康治华;陈勇;张彬;白旭;;基于压力驱替系统的辅助判别方式在油田开发中的研究及应用[A];创新·质量·低碳·可持续发展——第十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石化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4年

3 陆业昌;周雯菁;董金凤;李学丰;;静态接触角对三相流体自发驱替速度的预测[A];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5分会:胶体与界面化学中的理论问题[C];2013年

4 施晓乐;盛强;邢义良;刘维甫;;岩心CT三维成像与多相驱替分析系统研究[A];2004年CT和三维成像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赵天博;;CO_2注入深部盐水层的驱替特征研究[A];低碳经济与科学发展——吉林省第六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周雯菁;陆业昌;董金凤;李学丰;;扩展到连续三相流体驱替的Washburn方程[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李小春;张法智;方志明;王伟;任伟;汪海滨;白冰;王彦凯;傅国廷;赵英利;赵文才;;混合气体驱替煤层气现场试验研究[A];2008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迪;热力作用下CO_2驱替残留煤层CH_4渗流吸附解吸置换规律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彦克;添加表面活性剂注水驱替煤层瓦斯的实验研究[D];华北科技学院;2016年

2 杨泉;稠油多功能驱替装置的研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3 雷荣;微观驱替动态图象分析中的关键算法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4 周英芳;化学驱驱替特征及驱油效率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5 李达;特低渗透油藏驱替动力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1年

6 路浩;利用炼厂馏分油合成驱替剂的室内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7 张倍宁;超临界CO_2驱替开采煤层气的实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5年

8 邱茂鑫;基于CT的剩余油微观赋存状态描述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年

9 梅士盛;苏丹Palogue油田注CO_2采油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06年



本文编号:10687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10687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13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