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十二胺体系下白云母表面性质与可浮性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1 04:16

  本文关键词:十二胺体系下白云母表面性质与可浮性关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白云母 抑制剂 浮选 作用机理 十二胺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内外白云母深加工企业对白云母的需求逐年增加及国内白云母资源的过度开发,从尾矿中回收白云母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白云母属于金属矿选矿过程中常见的脉石矿物,在金属矿的浮选过程中需要对白云母进行抑制以提高金属矿精矿质量,研究和实践表明,由于对白云母受抑制的规律掌握不够充分,如何有效回收受抑制的白云母仍然是个难题。因此,了解并掌握白云母的抑制规律对提高我国金属矿尾矿中白云母资源的利用率极为重要。基于此,本文就十二胺体系下白云母表面性质及可浮性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以期为高效回收金属矿尾矿中白云母提供理论依据。研究通过白云母单矿物浮选试验,探索了pH值、十二胺用量、不同种类金属阳离子、阴离子以及有机调整剂对白云母浮选行为的影响,并通过溶液化学计算、动电位测试、红外光谱分析以及XPS分析手段研究了Fe3+、Al3+、Pb2+、K+以及六偏磷酸钠、水玻璃对白云母抑制作用机理。l-电位、红外光谱及XPS研究表明,十二胺主要以、RNH3+、(RNH3+)22+等胺根阳离子的形式在白云母表面产生静电吸附;溶液中的(Na4P6O18)2、HPO42-等在白云母表面产生静电吸附,导致白云母表面l电位负值增加。(Na4P6O18)2-与[Fe, Mg;O4]中的阳离子发生键合以及HPO42-与[SiO4]形成氢键,从而降低Si-OH的活性;水玻璃以硅酸胶粒的形式在白云母表面产生静电吸附,导致其表面正电性增强,负电性减弱,H2Si03吸附在白云母表面Si-O区,降低了白云母表面Si-OH的活性。这些作用均可有效降低白云母的可浮性。Fe3、Al3+在溶液中主要以氢氧化物的形式在白云母表面发生特性吸附,导致白云母表面毛电位值迅速增加至反号,同时与白云母表面的[SiO4]产生螯合作用,降低了白云母表面Si-OH的活性;Pb2+在溶液中主要以PbOH+的形式吸附在白云母表面,导致白云母表面毛电位负值逐渐增大,同时与Si-O产生键和,增加了白云母表面的亲水性,减弱十二胺在其表面的吸附作用;K+使得白云母表面动电位由负变正。由于同离子效应,阻碍了白云母表面K+的溶解,K-O键的形成,影响了白云母表面的Si-O键的活性,从而减弱了十二胺在白云母表面的静电作用。在pH=4,十二胺用量为1.4×10-4mol·L-1的条件下,六偏磷酸钠用量为1×10-3mol·L-1使得白云母产率降低了70%;水玻璃用量为1×10-3mol·L-1可使白云母产率降低10%;Al3+用量为1×10-4mol·L-1可使白云母产率降低20%;Fe3+用量为1×10-3mo1·L-1可使白云母产率降低12%;柠檬酸用量4×10-5mol·L-1可使白云母产率降低24%;羧甲基纤维用量1×10-3mol·L-1可使白云母产率降低10%。抑制作用大小比较:六偏磷酸钠柠檬酸Al3+Fe3+水玻璃羧甲基纤维素K+Cu2+ Ca2+、Mg2+Pb2+。本文就抑制剂对白云母表面作用机理进行研究,对补充白云母浮选理论体系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同时对从尾矿中有效回收白云母也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关键词】:白云母 抑制剂 浮选 作用机理 十二胺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D923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1.绪论9-17
  • 1.1 尾矿中云母资源概况9
  • 1.2 尾矿中云母矿物急需二次资源化9-11
  • 1.2.1 云母的应用领域及消耗量逐渐扩展增大9-10
  • 1.2.2 国内云母资源及质量不断下降10
  • 1.2.3 尾矿中云母矿物的回收意义重大10-11
  • 1.3 尾矿中云母回收方法单一11-15
  • 1.3.1 云母的选别工艺多样化11-12
  • 1.3.2 尾矿中云母回收的方法集中于浮选工艺12-13
  • 1.3.3 生产中存在的理论问题急需补充完善13-15
  • 1.4 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15-17
  • 2. 试验矿样、药剂、设备及研究方法17-21
  • 2.1 试样制备及性质17-18
  • 2.2 试验药剂及设备18
  • 2.3 试验方案18-19
  • 2.4 试验方法及检测19-21
  • 2.4.1 试验方法19
  • 2.4.2 检测方法19-21
  • 3. 浮选试验21-31
  • 3.1 试验流程21
  • 3.2 不同pH值条件试验21
  • 3.3 十二胺用量试验21-22
  • 3.4 调整剂对白云母可浮性影响试验22-29
  • 3.4.1 无机阴离子对白云母可浮性影响试验22-24
  • 3.4.2 金属阳离子对白云母可浮性影响试验24-28
  • 3.4.3 有机调整剂对白云母可浮性影响试验28-29
  • 3.5 本章小结29-31
  • 4. 调整剂与白云母表面作用机理研究31-63
  • 4.1 白云母矿物学特征31-33
  • 4.1.1 白云母晶体结构31
  • 4.1.2 表面化学态31-33
  • 4.2 十二胺捕收机理分析33-38
  • 4.2.1 十二胺的溶液化学33-34
  • 4.2.2 十二胺捕收机理分析34-38
  • 4.3 无机阴离子对白云母可浮性的影响机理38-47
  • 4.3.1 六偏磷酸钠对白云母浮选影响浮选机理分析38-42
  • 4.3.2 水玻璃对白云母浮选影响浮选机理分析42-47
  • 4.4 金属阳离子对白云母浮选影响机理47-61
  • 4.4.1 Fe~(3+)对白云母可浮性影响机理分析[58]47-51
  • 4.4.2 Al~(3+)对白云母可浮性影响机理51-55
  • 4.4.3 Pb~(2+)对白云母可浮性影响机理55-59
  • 4.4.4 K~+对白云母可浮性影响机理59-61
  • 4.5 本章小结61-63
  • 5. 结论63-65
  • 参考文献65-69
  • 附录 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发表论文69-71
  • 致谢7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健;;蛭石和白云母的浮选特性[J];国外非金属矿;1985年04期

2 喻茹;林金辉;王晓艳;;纳米SiO_2改性PP/微晶白云母复合材料的研究[J];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2009年06期

3 王晓艳;林金辉;郝孝丽;;微晶白云母/PE-g-MAH/PP复合材料制备及其力学性能研究[J];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2009年05期

4 徐本梁;;微晶白云母的改性研究现状与应用[J];广州化工;2011年04期

5 刘冲;林金辉;;煅烧温度对微晶白云母介电常数和结构的影响[J];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2008年05期

6 张翼;张小伟;程亮;钱玉鹏;朱瀛波;;印度白云母矿浆光学散射特性研究[J];矿产保护与利用;2010年05期

7 陈忠,沈明道,赵敬松,唐洪明;白云母在碱剂中的溶蚀实验研究[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8 刘德春;熊小丽;黄晓英;李秀云;;白云母的化学膨胀性及插层性能研究[J];非金属矿;2009年03期

9 陈相花;灵寿县小文山白云母的矿物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建材地质;1994年03期

10 叶巧明,汪灵,刘菁,林金辉,邓苗;微晶白云母活性填料的铝酸酯表面改性研究[J];矿物岩石;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林金辉;汪灵;邓苗;叶巧明;刘菁;常嗣和;范良明;;川西地区微晶白云母的矿物学特征研究[A];2005年全国矿物科学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叶巧明;汪灵;刘菁;林金辉;邓苗;;微晶白云母活性填料的铝酸酯表面改性研究[A];2005年全国矿物科学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刘f平;范桥辉;潘多强;吴王锁;;Th(Ⅳ)在白云母上的吸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4 刁乃昌;张华丽;唐淑兰;王艳英;;变质岩中白云母的钾-氩法适应性研究[A];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13)[C];1986年

5 桑海清;王非;龚俊峰;周晶;;用于早前寒武纪岩石Ar-Ar法定年的K-Ar法年龄国家二级标准物质——ZMT04白云母的定值结果[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3年度(第13届)学术论文汇编——科技支撑系统[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本报记者 郑荣 本报通讯员 郭建强 杨更;追寻云之母[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6年

2 徐福利 吕霞;钾与其它养分的关系[N];科技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徐尧;白云母浮选体系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5年

2 周世一;微晶白云母的表面修饰及其与核—壳型ACR共同改性PVC材料的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帅;河南卢氏伟晶岩白云母的矿物学及绝缘性能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2 管世王;离子诱发白云母表面纳米结构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3 郭娜;高温高压下白云母与水反应动力学实验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4 王凡非;川西某白云母花岗伟晶岩的综合[D];西南科技大学;2015年

5 余乐;十二胺体系下白云母表面性质与可浮性关系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年

6 李自强;白云母类矿物及其表面改性产物的电阻率特征与机理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7 刘冲;微晶白云母高温结构变化及其对介电性能的影响[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8 韩璐;有机插层微晶白云母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9 孙丰云;基于川西地区微晶白云母制备莫来石的实验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10 关淞云;基于微晶白云母制备新型绝缘灌注胶的基础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0712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10712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32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