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火烧煤层提高煤层气采收率技术的可行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1 12:05

  本文关键词:火烧煤层提高煤层气采收率技术的可行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火烧煤层 煤炭地下气化 采收率 可行性研究


【摘要】:从火烧煤层机理、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原理及其实验研究,类比探讨了火烧煤层提高煤层气采收率的可行性,并与现有的提高煤层气采收率技术进行了对比。研究认为火烧煤层技术通过利用煤层自身燃烧产生的热量和CO_2等气体,可以达到提高煤层气采收率的目的,未来的应尽快开展火烧煤层提高煤层气采收的模拟实验,对其机理和关键控制技术进行深入研究。
【作者单位】: 燕山大学石油工程系;
【关键词】火烧煤层 煤炭地下气化 采收率 可行性研究
【基金】: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15236007)
【分类号】:TE37;TD84
【正文快照】: 近二十年来,中国煤层气开发经历了矿场试验到规模化开发,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截止到2014年,累计探明煤层气地质储量5754.35×108m3,已完钻煤层气井超过14000口,年产量达到了36×108m3。但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井产量低,稳产时间短,采收率低,影响整体开发效益,迫切需要提高煤层气井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启红;邵先杰;战南;接敬涛;乔雨朋;张珉;霍梦颖;;注CO_2驱替煤层气过程的影响因素分析[J];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2015年06期

2 杨珊;倪师军;李相臣;;应用生物酶提高致密煤层气采收率探讨[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4年04期

3 祁满意;;焦坪矿区煤层气井压裂裂缝扩展规律研究[J];煤炭工程;2014年07期

4 李相臣;康毅力;尹中山;张梦莲;;川南煤层甲烷解吸动力学影响因素实验研究[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3年04期

5 李全贵;翟成;林柏泉;张萌博;李贤忠;倪冠华;;低透气性煤层水力压裂增透技术应用[J];煤炭工程;2012年01期

6 毛琼;王绪性;王芳;彭成敏;;火烧煤层开采煤层气的研究[J];中国煤层气;2011年06期

7 王晓锋;吕玉民;吴敏杰;吕建伟;;注入CO_2提高煤层气井产能技术的作用机理[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8 王建中;;高能气体压裂技术在云南恩洪盆地煤层气开发中的试验应用[J];中国煤层气;2010年05期

9 姜文利;叶建平;乔德武;;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的最新进展及发展趋势[J];中国矿业;2010年01期

10 张俊威;;晋煤集团采煤采气一体化综合开发模式应用探讨[J];中国煤层气;2008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桂晶;气润湿反转方法提高煤层气采收率的研究与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启红;邵先杰;;火烧煤层提高煤层气采收率技术的可行性研究[J];煤炭工程;2016年12期

2 秦江涛;陈玉涛;;高压水力割缝和压裂联合增透技术及应用[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6年06期

3 骆大勇;;煤层水力压裂效果评价分析[J];能源技术与管理;2016年05期

4 苏恒;曹运兴;陈莲芳;;气相压裂增透技术在煤巷掘进工作面中的应用[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6年05期

5 谢启红;邵先杰;时培兵;张珉;霍梦颖;武宁;朱明;;低温氮吸附法在页岩储层微观孔隙表征中的作用[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3期

6 孙成龙;张联波;陈代军;李永伟;于锋;;煤层气分支井轨迹控制技术[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16年03期

7 焦义;;负压下构造煤加卸载过程瓦斯渗透率变化研究[J];煤炭工程;2016年09期

8 宋斌;;煤层气抽采地面压裂与井下钻孔衔接时空关系研究[J];中州煤炭;2016年07期

9 赵亚军;梁阿古拉;;孔间煤体水力压裂增透技术数值模拟研究[J];煤炭与化工;2016年06期

10 曹传文;;新凉风垭铁路瓦斯突出隧道快速揭煤方案分析[J];铁道建筑技术;2016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德飞;康毅力;孟祥娟;;注气过程中煤层裂纹扩展速度研究[J];石油钻采工艺;2015年03期

2 张文勇;倪小明;王延斌;;注CO_2与煤中矿物反应渗透率变化规律[J];煤炭学报;2015年05期

3 李相方;蒲云超;孙长宇;任维娜;李莹莹;张亚琦;李靖;臧加利;胡爱梅;温声明;赵培华;陈东;翟雨阳;;煤层气与页岩气吸附/解吸的理论再认识[J];石油学报;2014年06期

4 高莎莎;王延斌;倪小明;袁钧;王向浩;;CO_2注入煤层中煤储层渗透率变化规律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14年02期

5 童晓光;郭建宇;王兆明;;非常规油气地质理论与技术进展[J];地学前缘;2014年01期

6 马行陟;宋岩;柳少波;姜林;洪峰;;煤储层中水的成因、年龄及演化:卤素离子、稳定同位素和~(129)I的证据[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3年10期

7 张骞;冯文光;杨宇;肖翠;吴政国;王珂;杨俊龙;;煤层气采收率影响因素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年30期

8 李雪;赵志红;荣军委;;水力压裂裂缝微地震监测测试技术与应用[J];油气井测试;2012年03期

9 赵金;张遂安;马东民;湛凤巍;叶姜;安腾飞;张维驿;;注二氧化碳提高煤层气采收率数值模拟[J];天然气与石油;2012年01期

10 王晓锋;吕玉民;吴敏杰;吕建伟;;注入CO_2提高煤层气井产能技术的作用机理[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宇靖;国家“九五”科技攻关煤层气项目五个专题通过验收[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1年01期

2 梅文;云南省稳步推进煤层气的开发利用工作[J];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2001年02期

3 隋玉林;抚顺煤层气项目规划与发展[J];中国煤层气;2004年01期

4 谢然浩;;首个煤层气产业化示范项目投入商业运营[J];安全与健康;2006年01期

5 林宗虎;;煤层气——一种亟待开发利用的清洁能源[J];工业锅炉;2006年03期

6 朱志敏;沈冰;谢晓东;;四川省煤层气开发利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6年03期

7 范章群;;煤层气解吸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煤层气;2008年04期

8 杜丽娟;;浅谈煤层气的开发与利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年11期

9 任会斌;;内蒙古将大规模利用煤层气[J];煤炭工程;2010年01期

10 ;煤层气开发系列技术获重大技术创新[J];地质装备;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牟学军;崔越;;铁岭市开发利用煤层气工程综述[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城市燃气分会输配专业委员会2005年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王保玉;史纪敦;李国富;王峰明;卫家印;田永东;张乃春;王国义;王正正;王祖亮;李贵山;宋洪刚;白建平;;煤层气企业精细管理的探索与实践[A];2008煤炭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集[C];2009年

3 左景栾;孙晗森;;国内外煤层气开发技术综述[A];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2010年全国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房超;陈贵峰;孙铭伟;;中国煤层气开发模式对比及开发技术研究[A];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2010年全国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吴立群;焦养泉;李绍虎;潘思东;王小明;;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教学实践环节的科学设置[A];城市空间结构理论与资源型城市转型研究——中国科协第224次青年科学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白建梅;秦义;石惠宁;王胜利;段宝玉;;煤层气低成本排采技术探讨[A];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实践[C];2007年

7 李献水;李雪峰;陈平;张心彬;;浅谈加强煤层气学科人才培养[A];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王红霞;王遇冬;薛岗;刘yN;王登海;;山西沁水煤层气地面集输工艺的实践与认识[A];2008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秦万成;陈仕林;;沁南煤层气田地面工程建设[A];2008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周丽霞;李震;;煤层气综合利用的发展方向和环境效益[A];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论坛专辑[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各国减排新举措:回用煤层气[N];中国环境报;2005年

2 焦洋;煤层气:稳定清洁的廉价能源[N];中国经济导报;2005年

3 记者 胡萌;我市煤层气开发提上日程[N];重庆日报;2004年

4 易茗忻;企业直接排放煤层气将受限[N];中国工业报;2006年

5 吕晓宇;太原社会车辆开始使用煤层气[N];中国化工报;2006年

6 特约记者 陈继军 武保洲;煤层气:产业化开发指日可待[N];中国化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徐建军;四大煤炭集团投身煤层气[N];中国证券报;2006年

8 苏梅;矿城阜新靠煤层气来充“气”[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6年

9 曹英邋实习生 张琴琴;山西推进煤层气开发利用[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李雁争;欲携手山西 李嘉诚重磅投资煤层气[N];上海证券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杨蕾;煤层气解析—扩散—渗流问题的数值模拟方法及理论[D];山东大学;2015年

2 吴世跃;煤层气与煤层耦合运动理论及其应用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6年

3 高婷;含氮煤层气二氧化碳净化指标与液化提纯流程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4 陈艳容;煤矸石和煤层气循环流化床混烧关键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5 崔永君;煤对CH_4、N_2、CO_2及多组分气体吸附的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剑;煤层气水平井测井环境影响校正方法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2 孙玉琦;古交矿区山西组沉积环境及其对煤层气富集的影响[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3 袁松;煤层气水平井随钻岩性判识方法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4 陈泽升;河南中马村矿辅助层开采煤层气研究与实践[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5 安东杰;余吾煤业煤层气开发地质条件评价与区块划分[D];河南理工大学;2014年

6 詹敏;煤层气排采出煤粉预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7 秦一天;促进我国煤层气开发的财税支持政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8 李凯;基于双扩散模型的煤层气注气开发数值模拟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9 阳兴洋;声震法促进煤层气解吸扩散流动的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10 夏艳东;煤层气开发公司技术对标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0732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10732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6d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