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回采巷道围岩峰后大变形规律及稳定性控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2 11:11

  本文关键词:回采巷道围岩峰后大变形规律及稳定性控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大变形规律 RFPA数值模拟 支护平衡 稳定性控制


【摘要】:随着我国煤炭资源开采不断转向深部开采,巷道围岩发生峰后大变形已发展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由于回采巷道在巷道布置及岩性选择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且受工作面采动与临近巷道掘进影响较大,往往导致矿压显现较为剧烈,因而回采巷道围岩极易发生峰后大变形,甚至绝大部分巷道围岩从掘进开始就已经处于峰后破坏状态。回采巷道具有服务年限短、开掘里程长、开掘次数频繁、安全性能要求高的特点。如何平衡安全与经济这对相互矛盾的关系,始终是巷道支护领域面临的一个难题。为了能够有效控制因回采巷道围岩发生峰后大变形而诱发巷道灾变,本文运用理论分析、实验室物理力学试验及RFPA数值模拟等手段相结合,针对回采巷道大变形渐进演化规律、失稳机理、围岩支护—平衡规律、支护控制技术等作了深入研究,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运用实验室力学试验以及RFPA数值试验等手段研究岩体在单向与三向压缩状态下的破裂规律,尤其是通过RFPA模拟,对岩体从起裂到破坏的整个过程进行分析,得出岩体破裂全过程中伴随的声发射规律。(2)运用RFPA数值模拟对四种典型回采巷道渐进演化规律进行研究,得出回采巷道的演化过程都是随着巷道软弱部位的劣化,最终导致上覆顶板破断垮落,从而导致巷道的整体性失稳。(3)基于岩体破裂规律研究,对大变形回采巷道围岩进行分区,认为大变形巷道的峰后变形是一个渐进演化的动态过程,巷道的变形失稳体现出一定的渐进性与动态性。(4)基于对回采巷道大变形过程中围岩波动性平衡规律的系统性分析,从破损力学角度出发,通过对围岩各区的载荷分担进行推导,推导出其所需支护力的大小,验证了峰后区围岩—支护力之间存在波动性平衡规律。(5)基于大变形回采巷道中峰后围岩各分区载荷带与承载带相互转化作用机制研究,在理论上构想出一种可伸缩—注浆式锚杆,使得处于不同分区的峰后围岩能充分发挥其承载能力,以达到控制围岩大变形的目的。
【关键词】:大变形规律 RFPA数值模拟 支护平衡 稳定性控制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D353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1
  • 第一章 绪论11-19
  • 1.1 选题背景及其意义11-12
  • 1.2 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12-15
  • 1.2.1 岩石峰后特性研究现状12-13
  • 1.2.2 巷道围岩峰后变形机理研究现状13-14
  • 1.2.3 围岩峰后大变形控制理论及技术研究现状14-15
  • 1.2.4 目前存在的问题15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15-19
  • 1.3.1 研究内容15-16
  • 1.3.2 技术路线16-19
  • 第二章 岩体破裂规律研究19-35
  • 2.1 引言19
  • 2.2 单向压缩作用下岩体破裂规律研究19-27
  • 2.2.1 全应力—应变曲线19-21
  • 2.2.2 岩体单轴抗压力学试验21-23
  • 2.2.3 岩体单轴抗压数值模拟23-27
  • 2.3 三向压缩作用下岩体破裂规律研究27-33
  • 2.3.1 岩体常规三轴试验建模27-28
  • 2.3.2 不同围压下岩体破裂规律28-33
  • 2.4 小结33-35
  • 第三章 回采巷道围岩峰后大变形渐进演化规律数值模拟研究35-59
  • 3.1 引言35-36
  • 3.2 RFPA数值软件基元本构特性分析36-37
  • 3.3 回采巷道围岩大变形渐进演化规律数值模拟研究37-58
  • 3.3.1 材料主要参数37
  • 3.3.2 两帮较软弱型巷道渐进演化规律37-42
  • 3.3.3 顶、帮较软弱型巷道渐进演化规律42-48
  • 3.3.4 底、帮较软弱型巷道渐进演化规律48-52
  • 3.3.5 顶、底、帮岩性相近型巷道渐进演化规律52-58
  • 3.4 小结58-59
  • 第四章 回采巷道围岩峰后大变形机理及支护—平衡规律研究59-81
  • 4.1 引言59
  • 4.2 围岩大变形影响因素分析59-61
  • 4.2.1 地质因素59-60
  • 4.2.2 时间因素60
  • 4.2.3 支护时机与支护强度因素60-61
  • 4.3 巷道围岩峰后大变形演化过程及分区研究61-62
  • 4.3.1 巷道围岩峰后大变形演化过程61-62
  • 4.3.2 峰后大变形巷道围岩分区62
  • 4.4 回采巷道围岩失稳机理研究62-70
  • 4.4.1 巷道两帮失稳机理62-64
  • 4.4.2 巷道边角部位失稳机理64-67
  • 4.4.3 巷道顶板失稳机理67-70
  • 4.4.4 巷道底板失稳机理70
  • 4.5 峰后状态下围岩-支护平衡规律研究70-79
  • 4.5.1 支护结构与围岩共同承载机制71-72
  • 4.5.2 围岩大变形峰后各区承载机制72-73
  • 4.5.3 峰后阶段围岩载荷块与承载块相互转化机制73
  • 4.5.4 峰后大变形回采巷道围岩波动性平衡规律73-75
  • 4.5.5 基于荷载分担原理的支护—平衡规律研究75-79
  • 4.6 小结79-81
  • 第五章 回采巷道围岩峰后大变形控制技术研究81-91
  • 5.1 引言81
  • 5.2 回采巷道锚固控制技术分析81-86
  • 5.2.1 回采巷道围岩控制理论81-83
  • 5.2.2 两帮较软弱型巷道锚固控制方式83-84
  • 5.2.3 顶、帮较软弱型巷道锚固控制方式84
  • 5.2.4 底、帮较软弱型巷道锚固控制方式84-85
  • 5.2.5 顶、底、帮岩性相近型巷道锚固控制方式85-86
  • 5.3 峰后阶段内围岩控制技术研究86-90
  • 5.3.1 破裂围岩主要控制方法86-87
  • 5.3.2 可伸缩—注浆式锚杆理论构想87-88
  • 5.3.3 可伸缩—注浆式锚杆支护原理88-90
  • 5.4 小结90-91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91-93
  • 6.1 结论91-92
  • 6.2 展望92-93
  • 参考文献93-97
  • 致谢97-99
  • 附录A: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99
  • 附录B: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99
  • 附录C: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的学术会议及进行的学术报告9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齐庆新,康立军;回采巷道受力状态的数值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1994年05期

2 王广昌,李百利,崔海龙,吕承贤;钢筋桁架锚梁支护在回采巷道中的应用[J];煤矿开采;2000年S1期

3 王育德,郭延华;下分层回采巷道布置位置有限元模拟研究[J];煤矿设计;2001年05期

4 许梦国,伍佑伦,叶义成;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回采巷道收敛的影响因素分析[J];矿业研究与开发;2001年01期

5 高明中,孙家斌,王汉民,李明好;极难维护回采巷道封闭式支架支护试验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03年09期

6 赵兴东,唐春安,王维纲;回采巷道稳定性的数值模拟研究[J];中国矿业;2003年03期

7 李少刚,张开碧,张开智;回采巷道围岩稳定性模糊等价聚类分析[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8 徐富胜;树锚(索)网支护在回采巷道中的应用[J];煤炭技术;2004年01期

9 兰瑞学,何富连;回采巷道围岩稳定性分析数学模型[J];江苏煤炭;2004年02期

10 李洪;;回采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类的应用实践[J];煤;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勤芝;樊胜强;;模糊聚类分析法在神火矿区回采巷道分类中的运用[A];煤炭开采新理论与新技术——中国煤炭学会开采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周保生;朱维申;李术才;;基于模糊数学方法的综放回采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类[A];新世纪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开拓和发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3 姚建国;杨厚柱;;回采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类的灰色模糊类比法[A];矿山坚硬岩体控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1年

4 樊胜强;王勤芝;;运用数值模拟方法确定回采巷道临界深度的研究[A];煤炭开采新理论与新技术——中国煤炭学会开采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叶召明;;12_下煤层回采巷道主要支护参数试验研究[A];第3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文集[C];2008年

6 王广平;;下石节煤矿回采巷道破坏剖析[A];安全高效矿井安全保障技术——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C];2011年

7 侯民川;孙思云;陈相红;;破碎顶板下动压区回采巷道的维护技术[A];2003年度优秀学术论文集——煤矿先进生产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8 华心祝;陈登红;;淮南矿区深部回采巷道矿压显现特征及支护技术[A];全国煤矿千米深井开采技术[C];2013年

9 尹增德;陈彦军;潘世功;;复杂构造条件下回采巷道稳定性研究[A];2009矿山灾害预防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韩立军;林登阁;;不稳定回采巷道破坏机理及支护对策的研究[A];矿井建设与岩土工程技术新发展[C];199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绪言;大采高回采巷道围岩控制技术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2 陈登红;深部典型回采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特征及控制机理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4年

3 卫进;深部回采巷道耦合支护机理及其应用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4 赵志强;大变形回采巷道围岩变形破坏机理与控制方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年

5 白启树;高应力软岩回采巷道预应力锚杆—锚索支护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6 姚宝珠;采空区下回采巷道围岩破坏机理及控制技术[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年

7 刘倡清;综放变宽度煤柱回采巷道围岩变形规律及其控制技术[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涛;特厚煤层上向分层充填回采巷道围岩控制技术[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2 刘飞;上行开采覆岩运移规律与回采巷道位置优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3 李召鑫;“三软”煤层回采巷道断面优化及平顶U型棚力学性能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4 魏昌彪;残煤综放回采巷道矿山压力显现规律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5 仝晓军;回采巷道围岩峰后大变形规律及稳定性控制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6 郭建国;急斜特厚煤层综放回采巷道稳定性控制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0年

7 张勇;寺河矿二号井15号煤层回采巷道围岩控制技术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8 孙允聪;阳湾沟煤矿采空区下回采巷道支护技术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3年

9 于正军;大采高回采巷道围岩变形控制研究及支护优化[D];河北工程大学;2014年

10 侯晓志;综采回采巷道矿压显现规律及围岩稳定性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0780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10780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93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