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冲—梁河W-Sn成矿带中与侵入岩有关铋—金矿床地球化学研究
本文关键词:腾冲—梁河W-Sn成矿带中与侵入岩有关铋—金矿床地球化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铋-金相关性 Au-Ag-Bi-Mo-W-Te-Sb成矿元素组合 白云母-绿泥石蚀变 腾冲-梁河W-Sn成矿带 与侵入岩有关的铋-金矿床
【摘要】:“铋熔体捕获机制”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解释许多矿床中普遍见到的金和铋的密切共生现象,以及铋熔体从热液中捕获金的过程。本文通过详细研究缅甸克钦邦东北部某金矿远景区中Au-Bi-Mo-Te-Ag金属矿物组合的化学成分及结构、构造关系,以分析这种金成矿机制是否能解释该地区的金矿化作用。通过扫描电镜结合能谱分析、电子探针分析表明,在研究区Ⅰ号矿体中发现的Bi-Te-S相矿物以自然铋(Bi)、硫碲铋矿-A(Bi_4TeS_2)、硫碲铋矿-B(Bi_4Te_2S),脆硫铋矿(Bi_4S_3)、辉铋矿(Bi_2S_3)为主,含少量赫铋碲矿(Bi_7Te_3)等。对该矿体中的36件探槽样的成矿元素SPSS相关性分析表明,成矿元素中Bi与Au相关系数达到了0.792,铋矿物与金成矿关系密切。此外,Au与Mo,W,Ag和Sb也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特征。在相关性分析基础上结合因子分析,本文对研究区的金属元素组合进行了划分,主要有两种类型:(1)铜-铁多金属硫化物组合;(2)Au-Bi-Mo-W-Te-Ag多金属元素组合。镜下普遍见到铋矿物、自然金、辉钼矿共生状产出于白云母-绿泥石蚀变带内以及铋矿物与自然金多分布于辉钼矿颗粒内的现象。因此,本文认为白云母-绿泥石蚀变作用、辉钼矿的沉淀作用使成矿体系pH值、fS2下降,从而促进了Bi~(3+)从热液中析出。但是,由于此时热液温度高于铋矿物的熔点,从热液中析出的铋矿物以熔体形式继续运移,该过程中铋熔体可以不断从周围热液中吸附Au形成Bi-Au多金属熔体。在温度下降后铋-金熔体结晶分异,从而形成了自然金、铋矿物及Bi-Te-(S)相矿物密切共生状现象。因此,成矿体系pH值、fS2、温度的下降以及铋-金熔体的分解,对该成矿远景区铋-金成矿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成矿远景区中的金矿化作用主要存在以下5点特征:(1)矿石中成矿元素组合为Au、Ag、Bi、W、Mo、Te、Sb;(2)热液矿物组合中硫化物含量较低;(3)金矿化过程中具有弱的白云母-绿泥石蚀变;(4)研究区位于著名的腾冲-梁河钨、锡岩浆岩带中;(5)矿床产出的大地构造位置是会聚板块边缘的内侧。综合上述特征,本文认为该铋-金成矿作用可能为与侵入岩有关的铋-金成矿作用。
【关键词】:铋-金相关性 Au-Ag-Bi-Mo-W-Te-Sb成矿元素组合 白云母-绿泥石蚀变 腾冲-梁河W-Sn成矿带 与侵入岩有关的铋-金矿床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618.51;P618.69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1. 绪论10-16
- 1.1 研究背景介绍10-13
- 1.1.1 铋矿物与金矿化研究意义10-11
- 1.1.2 与侵入岩有关金矿床研究进展11-13
- 1.2 研究思路13
- 1.3 工作方法13-15
- 1.4 工作量15-16
- 2. 区域地质背景16-23
- 2.1 区域地层16-18
- 2.1.1 石炭系(C)16-17
- 2.1.2 二叠系(P)17
- 2.1.3 三叠系(T)17
- 2.1.4 第四系17-18
- 2.2 区域构造18-20
- 2.2.1 断裂19-20
- 2.2.2 褶皱20
- 2.3 区域岩浆岩20-23
- 2.3.1 晚二叠世—中三叠世花岗岩20-21
- 2.3.2 早白垩世花岗岩21
- 2.3.3 晚白垩世花岗岩21-22
- 2.3.4 古近纪花岗岩22-23
- 3. 矿区地质23-31
- 3.1 研究区概况23-24
- 3.2 构造特征24-27
- 3.3 矿区主要地层岩性27-29
- 3.4 岩浆岩29-30
- 3.5 围岩蚀变特征30-31
- 4. 矿体特征31-47
- 4.1 金矿化分布与矿石组构31-37
- 4.1.1 矿石组构特征32-33
- 4.1.2 热液阶段矿石矿物成分分析33-37
- 4.2 成矿元素组成特征37-38
- 4.3 成矿阶段划分38-41
- 4.3.1 矿相学分析38-39
- 4.3.2 SPSS相关性分析39
- 4.3.3 成矿元素组合因子分析39-41
- 4.4 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41-42
- 4.5 流体包裹体研究42-47
- 4.5.1 成矿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特征43
- 4.5.2 成矿的物理化学条件43-45
- 4.5.3 成矿流体的密度及压力45-47
- 5. 讨论47-51
- 5.1 金的富集与沉淀47-49
- 5.2 矿床类型对比划分49-51
- 6. 结论51-52
- 致谢52-53
- 参考文献53-57
- 附录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蝶;毕献武;周汀;张文兰;王新松;胥磊落;;金沙江—红河富碱侵入岩磷灰石挥发分组成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矿物学报;2013年02期
2 ;鲁东地区侵入岩岩石谱系单位划分序列(草案)[J];山东地质;1996年01期
3 张成基,,王世进;山东省侵入岩岩石谱系单位划分序列[J];山东地质;1996年02期
4 李中明,赵有福,赵晓斌;豫北辉卫淇地区侵入岩就位机制的探讨[J];西部探矿工程;2004年01期
5 段春生;;侵入岩的分布与赋存规律的综合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6期
6 张向飞;李佑国;;班公湖蛇绿混杂岩带酸性侵入岩岩石学特征[J];矿物学报;2011年S1期
7 陈志海;;山区侵入岩地段地基处理方案[J];能源与环境;2013年03期
8 邢凤鸣;;安徽沿江中生代侵入岩的基本特征[J];安徽地质;1991年01期
9 王世进;张成基;;山东省侵入岩期次划分及岩石单位代号的厘定[J];山东国土资源;2009年01期
10 孙斌;邢立亭;;济南泉群附近侵入岩体变化特征研究[J];铜业工程;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建仁;岳元珍;苏郁香;陈三元;赵曙良;程启芬;;长江中下游中生代侵入岩的成因[A];中国地质科学院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23)[C];1986年
2 李志红;罗照华;陈岳龙;赵俊香;;康定变质侵入岩的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A];第八届全国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资料集[C];2005年
3 李志红;罗照华;陈岳龙;赵俊香;;康定变质侵入岩的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A];第八届全国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4 陈三元;毛建仁;苏郁香;赵曙良;程启芬;;苏南中生代侵入岩的地球化学特征[A];中国地质科学院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27)[C];1987年
5 任富根;孙忠和;亓绍玫;党泽发;;汉中钢厂晚元古代火山-侵入岩系特征及相关地层对比[A];中国地质科学院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21)[C];1989年
6 谢才富;朱金初;丁式江;付泰安;李志宏;张业明;;海南岛晚二叠世—中三叠世镁铁质-超镁铁质侵入岩:后碰撞阶段岩石圈减薄的证据[A];2004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7 阎国翰;牟保磊;曾贻善;;中国北方碱性和偏碱性侵入岩的时空分布及大地构造意义[A];中国地质科学院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19)[C];1989年
8 李建威;马昌前;赵新福;周美福;;大冶地区晚中生代埃达克质侵入岩时代、成因及地球动力学意义[A];2006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梁祥济;张仲明;李德兴;;侵入岩与碳酸盐岩接触形成交代岩的实验研究[A];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文集(15)[C];1986年
10 高庆华;;试谈侵入岩的原生构造和岩相分带与构造体系的关系[A];中国地质科学院562综合大队文集(1)[C];198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于德福;富碱侵入岩“泄秘”[N];中国矿业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楼亚儿;安徽繁昌中生代侵入岩的特征和成因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2 苏慧敏;北武夷天华山盆地火山—侵入岩的成因及其与成矿关系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3 裴福萍;辽南—吉南中生代侵入岩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对华北克拉通破坏时空范围的制约[D];吉林大学;2008年
4 刘敏;青藏高原中部聂荣微陆块侏罗纪早期富碱侵入岩的岩石成因及构造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秀敏;新疆阿拉套山东段晚古生代侵入岩活动特征及其成矿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郑博;黑龙江省铁力市东南部地区中生代晚三叠世—早侏罗世侵入岩的时代、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D];吉林大学;2016年
3 李忠水;吉林省桦甸市头道溜河一带变质深成侵入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年代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4 王长红;腾冲—梁河W-Sn成矿带中与侵入岩有关铋—金矿床地球化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5 刘潇;安徽贵池—青阳地区中生代侵入岩岩石学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6 邱宏;安徽庐枞地区中酸性侵入岩成岩作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4年
7 陈云杰;新疆若羌县克孜勒塔格东北地区晚古生代侵入岩特征及构造背景[D];长安大学;2008年
8 严毅发;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构造岩浆岩带西段中生代侵入岩时空分布[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9 李朝文;东天山上石炭统侵入岩的成因与阿其克库都克断裂的关系[D];新疆大学;2011年
10 张向飞;班公湖蛇绿混杂岩带酸性侵入岩特征及成因[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0870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1087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