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褐煤孔结构调变及其对提质煤水分复吸行为影响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4 06:06

  本文关键词:褐煤孔结构调变及其对提质煤水分复吸行为影响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褐煤 孔结构 含氧官能团 灰分 水分复吸 水分类型


【摘要】:随着一次能源消耗的持续增长,优质煤储量大幅下降,储量相对丰富的低阶煤资源终将构成未来的主体能源。褐煤作为低阶煤,具有开采成本低、化学反应性高等优势,是重要的能源资源。但褐煤的高水分含量导致了其昂贵的运输成本,同时也会造成煤在燃烧中较低的热能利用率。所以,在褐煤大规模利用前,有必要对其脱水提质处理。然而,提质褐煤因其内部发达的孔隙结构和丰富的亲水性基团,导致其容易再次吸收水分。因此探究褐煤内部孔结构和亲水性基团对水分复吸的内在影响,控制提质褐煤的水分复吸作用,对褐煤的高效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论文选取内蒙古某地的褐煤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褐煤原煤在不同压力和温度下进行了不同时间的干燥提质处理,考察了干燥提质条件对褐煤中水分的脱除及提质煤水分复吸行为的影响;然后考察了干燥提质过程中,煤样孔结构特性、含氧官能团含量、灰分及水分复吸行为的变化,分析了孔结构、含氧官能团和灰分对干燥提质褐煤平衡含水量的影响;最后考察了提质褐煤复吸水分的类型。研究结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干燥提质温度、压力和时间对褐煤中水分的移除均有促进作用。三种外界干燥提质因素对脱除褐煤中水分产生影响效果不同:干燥提质温度对脱除褐煤中水分的作用最明显,压力次之,时间的影响效果最小。(2)在相同复吸条件下,褐煤总孔体积越大,提质煤样的水分复吸量也越大;褐煤中孔体积也有相同的规律;在低温不破坏含氧官能团的前提下,褐煤比表面积越大,提质煤样在低相对湿度下的水分复吸量也越大。褐煤在干燥提质不完全时,干燥提质褐煤中剩余水分越大,其平衡含水量越大。(3)褐煤中的一些无机组分可以看做褐煤中的亲水性基团。在低相对湿度下复吸水分时,干燥提质褐煤中无机组分含量高,水分复吸量大。(4)在低相对湿度下,提质煤样水分复吸量主要和暴露在煤样表面的亲水性基团的量有关;在高相对湿度下,其复吸量主要和褐煤的孔体积有关。(5)在提质煤样吸附水分过程中,水分吸附量随着复吸相对湿度的增加而逐渐增高,且水分随相对湿度变化的吸附及脱附速率曲线可分为3段:降速段、恒速段和升速段。降速段对应的水分吸附类型主要为单层吸附;恒速段对应的水分吸附类型主要为多层吸附;升速段对应的水分吸附类型主要为毛细冷凝。(6)水分复吸相对压力p/p00.1和p/p00.8时,水分复吸量增长较快,水分复吸速率较大,分别发生了单层吸附和毛细冷凝;水分复吸相对压力介于二者之间时,水分复吸量增长较慢,水分复吸速率较小,主要发生的是多层吸附。
【关键词】:褐煤 孔结构 含氧官能团 灰分 水分复吸 水分类型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D849.2;TQ53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1
  • 符号说明11-12
  • 第一章 绪论12-26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2-13
  • 1.1.1 研究背景12
  • 1.1.2 研究意义12-13
  • 1.2 褐煤干燥提质技术概述13-15
  • 1.2.1 蒸发干燥技术13-14
  • 1.2.2 非蒸发脱水技术14-15
  • 1.3 褐煤中水分赋存类型与煤结构特性15-19
  • 1.3.1 褐煤中水分赋存类型15-16
  • 1.3.2 褐煤中孔结构的存在形式16-19
  • 1.3.3 褐煤中含氧基团的存在形式19
  • 1.4 干燥提质对褐煤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19-22
  • 1.4.1 干燥提质对褐煤水分含量的影响19-20
  • 1.4.2 干燥提质对褐煤物理性质的影响20-21
  • 1.4.3 干燥提质对褐煤化学性质的影响21-22
  • 1.5 褐煤中水分复吸行为22-23
  • 1.6 研究目的和内容23-26
  • 1.6.1 研究目标23-24
  • 1.6.2 研究内容24-26
  • 第二章 实验部分26-32
  • 2.1 实验煤样的选取与制备26
  • 2.2 实验主要仪器26-28
  • 2.3 实验主要化学试剂28
  • 2.4 实验方法28-30
  • 2.4.1 煤样干燥脱水实验28-29
  • 2.4.2 脱水褐煤水分复吸类型的测定29-30
  • 2.5 样品表征30-32
  • 2.5.1 褐煤孔隙结构表征30-31
  • 2.5.2 干燥褐煤平衡含水量的测定31-32
  • 第三章 干燥条件对褐煤中水分脱除的影响32-38
  • 3.1 干燥时间和干燥压力对褐煤脱水率及平衡含水量的影响32-34
  • 3.2 干燥温度对褐煤脱水率及平衡含水量的影响34-36
  • 3.3 本章小结36-38
  • 第四章 褐煤干燥过程中孔结构变化及其与水分复吸的关联38-56
  • 4.1 干燥条件对褐煤孔结构的影响38-48
  • 4.1.1 干燥时间对褐煤孔结构及水分复吸的影响38-40
  • 4.1.2 干燥压力对褐煤孔结构及水分复吸的影响40-43
  • 4.1.3 干燥温度对褐煤孔结构及水分复吸的影响43-46
  • 4.1.4 褐煤物理表面结构特性46-48
  • 4.2 孔结构与水分复吸的关联48-52
  • 4.2.1 煤样总孔体积与平衡含水量的关联49-50
  • 4.2.2 煤样中孔体积与水分复吸量的关联50-51
  • 4.2.3 褐煤微孔体积与平衡含水量的关联51-52
  • 4.3 煤样剩余水分与平衡含水量的关联52-53
  • 4.4 亲水性基团对水分复吸的影响53-54
  • 4.5 本章小结54-56
  • 第五章 褐煤中水分存在类型56-64
  • 5.1 褐煤等温吸附实验56-57
  • 5.2 褐煤等温吸附行为57-59
  • 5.3 褐煤中水分类型的划分59-61
  • 5.4 本章小结61-64
  • 第六章 总结及建议64-66
  • 6.1 论文总结64-65
  • 6.2 下一步工作建议65-66
  • 参考文献66-72
  • 致谢72-74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平生,李大东,闵恩泽;二氧化钛载体强度和孔结构的关系[J];催化学报;1984年04期

2 Timothy J.Mays;卫凌秋;;利用低压气流的测量确定石墨的孔结构[J];新型碳材料;1986年01期

3 黄曜,李全芝,关明华,葛在贵;不同方法制备的脱铝Y沸石的孔结构[J];催化学报;1993年02期

4 杨俊佼;王丹;;扫描电镜法研究硅胶填料的孔结构[J];硅酸盐通报;2008年01期

5 李金旺;邹勇;程林;;多孔结构毛细抽吸性能及渗透率测量实验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2年11期

6 宁方红,刘坐镇,诸蓓艳,刘勤凤,邬行彦,王彬芳;硼基亲和层析介质的合成及其应用研究 I.基质的合成及孔结构[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1998年05期

7 孙德坤,鲍书林,陈晶,须沁华;高硅Y沸石的研制及性能 Ⅱ.沸石孔结构及吸附性能[J];无机化学学报;1999年01期

8 陈胡星,马先伟,陈柏连;含粉煤灰或矿渣水泥石的孔结构[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3年03期

9 解强,张香兰,李兰廷,金雷;活性炭孔结构调节:理论、方法与实践[J];新型炭材料;2005年02期

10 尤飞;姚远;胡庆夕;;仿生骨支架微观孔结构的构建与评价[J];机械工程学报;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祺;贺传兰;张长生;徐澜;;混合孔结构硅海绵材料的研制[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2)[C];2002年

2 鲍俊玲;李悦;谢冰;周孝军;王敏;;水泥混凝土孔结构研究进展[A];中国混凝土进展2010[C];2010年

3 卢天健;;从材料的孔结构设计谈如何开展原创性力学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4 常钧;房延凤;李勇;;碳酸化对钢渣制品孔结构和碳酸化深度的影响[A];2013年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3年

5 薛用芳;;超薄切片法研究多相催化剂孔结构[A];第三次中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二)[C];1983年

6 戴劲草;吴航宇;萧子敬;黄继泰;;几种多孔粘土复合材料的孔结构和吸附行为[A];2000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上)——2000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7 刘玉新;;颗粒材料孔结构形态的测量和表征[A];第六届全国颗粒制备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8 冯庆革;卢凌寰;;混凝土孔结构对强度影响的灰色系统研究[A];《硅酸盐学报》创刊50周年暨中国硅酸盐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张奇龙;赵毅;张云黔;朱必学;;具有多孔结构的Ag(Ⅰ)配合物的设计与合成[A];大环化学和超分子化学的新发展——当前学科交叉的一个重要桥梁——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五届大环化学暨第七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10 刘玉新;程晓霞;;加温老化对粉体孔结构的影响[A];2003年全国粉体设备—技术—产品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奎;多层多孔结构金属陶瓷材料[N];广东建设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金枝;水蒸气活化木材液化物碳纤维的孔结构与性能[D];北京林业大学;2015年

2 苏向辉;多层多孔结构内热湿耦合迁移特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2年

3 王晓花;生物多孔钛力学行为及孔结构表征[D];西北工业大学;2014年

4 赵骞;多孔智能水凝胶的合成与性能[D];浙江大学;2009年

5 于文彬;孔结构改型及硅烷化改性对硅藻蛋白石的苯吸附性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温英林;褐煤孔结构调变及其对提质煤水分复吸行为影响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2 孟庆超;混凝土耐久性与孔结构影响因素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3 段平;海水环境下混凝土孔结构演变规律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4 尹红宇;混凝土孔结构的分形特征研究[D];广西大学;2006年

5 刘海东;具有微/纳多孔结构NiO的制备及其电化学和催化性能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6 刘鑫鑫;具有贯通孔结构的整体催化剂的制备及应用[D];齐齐哈尔大学;2012年

7 田云龙;阳极氧化多孔结构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8 庞何苗;基于多孔结构的超疏水表面可控制备[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9 涂湘巍;稻秸秆气化灰渣的理化性质及煤焦孔结构表征方法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5年

10 何龙;基于SLS的多孔结构体二次烧结工艺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0873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10873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8f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