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空留巷围岩稳定性分析与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本文关键词:沿空留巷围岩稳定性分析与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巷道围岩稳定性在沿空留巷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随着煤炭的开采深度的增加,如若围岩稳定性差,将会影响煤炭的开采速度以及人身的安全。本课题以平煤十二矿典型动压巷道具体成果为基础,形成针对平煤十二矿的围岩支护技术体系。通过对沿空留巷研究现状和围岩支护技术的发展情况的分析,初步了解本论文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的特点。本论文对沿空留巷的特性和应力演化的特征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的分析,对留巷中出现的三种顶板的垮落特点进行了试验分析。通过对平煤十二矿己14-31010工作面实施围岩控制方案和效果分析,对围岩稳定性的分析和控制关键技术有了较深度的研究。该项目不仅保证了本煤层的正常开采,而且对巷道的维护效果进行有效的分析,最后对顶板离层的特征分析的原因做了有效说明。通过物理模拟实验、软件数值分析及实际观测考察,证明对围岩有效支护能够满足对煤层的正常开采。巷道的围岩稳定性问题是巷道维护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围岩的支护能力直接决定巷道的正常使用。
【关键词】:沿空留巷 围岩支护 围岩稳定性 围岩变形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D322.4;TD35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1 绪论11-15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1
- 1.1.1 研究背景11
- 1.1.2 研究意义11
- 1.2 沿空留巷研究现状11-12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1-12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2
- 1.3 围岩支护技术发展现状12-14
- 1.3.1 U型可缩性支架13
- 1.3.2 锚杆支护技术13
- 1.3.3 其他重要的围岩支护技术13-14
-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14-15
- 2 沿空留巷的围岩应力特征15-31
- 2.1 沿空留巷的基本特性15-17
- 2.1.1 侧向顶板的运动和破断特点15
- 2.1.2 留巷期间的矿压特点15-17
- 2.2 留巷围岩应力的演变特征17-31
- 2.2.1 不同顶板条件下围岩的应力特点18-25
- 2.2.2 采区双T型应力环的分布25-28
- 2.2.3 侧向承载区的结构分布和支承应力的渐次弱化28-31
- 3 顶板的垮落特征试验研究31-43
- 3.1 试验方案设计31-37
- 3.1.1 模型的基本参数33-36
- 3.1.2 模型制作与测量36-37
- 3.2 三种顶板条件下沿空留巷的顶板垮落特点37-41
- 3.2.1 厚层直接顶的顶板垮落特点37-39
- 3.2.2 薄直接顶的顶板垮落特点39-40
- 3.2.3 基本顶直覆的顶板垮落特点40-41
- 3.3 本节小结41-43
- 4 工程应用及效果评价43-55
- 4.1 工程概况及开采条件43-46
- 4.1.1 工程概况43-44
- 4.1.2 开采条件44-46
- 4.2 留巷围岩控制的方案和效果分析46-53
- 4.2.1 回采前巷道加固参数46-51
- 4.2.2 待充填区顶板加固51-52
- 4.2.3 采动影响区巷内的辅助支护52-53
- 4.2.4 留巷后期处理53
- 4.3 本节小结53-55
- 5 沿空留巷维护效果的分析与应用技术55-65
- 5.1 矿压观测测站的设置55-58
- 5.1.1 观测项目55
- 5.1.2 测站布置55
- 5.1.3 测站安装与观测55-58
- 5.2 表面位移特征分析58-60
- 5.3 顶板离层特征分析60-63
- 5.4 本节小结63-65
- 6 主要结论与展望65-67
- 6.1 主要结论65-66
- 6.2 存在问题及展望66-67
- 参考文献67-69
- 致谢69-71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7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真洪;王炎冰;;新型支护技术在沿空留巷中的应用[J];煤炭技术;2007年08期
2 冯改果;秦文强;李志强;李昆;张宏军;;沿空留巷在裴沟14井的应用[J];煤;2011年02期
3 冯志祥;;对煤矿开采沿空留巷支护技术的对策分析[J];中国市场;2011年19期
4 周加启;华兴斌;刘光照;;综采充填工作面沿空留巷支护技术[J];山东煤炭科技;2012年02期
5 刘海春;王羲;;宁煤集团某矿井下沿空留巷工程[J];中国科技信息;2013年15期
6 张贵山;;用小煤垛保护沿空留巷[J];煤炭科学技术;1990年10期
7 刘国辉;;沿空留巷技术应用研究[J];民营科技;2014年03期
8 张俊云,柴敬;沿空留巷研究中若干问题分析[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2000年01期
9 勾攀峰;厚煤层底分层沿空留巷支架载荷的确定[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2000年02期
10 赵祉君,王茂军;应用穿峒法进行薄煤层沿空留巷[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200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缪协兴;张东升;段庆芳;赵英利;;综放沿空留巷充填巷帮变形机理分析[A];新世纪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开拓和发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2 郑富洋;;探讨解决沿空留巷注浆施工的几个突出问题[A];第四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文集[C];2009年
3 武书泉;;柔模泵注混凝土沿空留巷技术方案设计[A];第五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文集[C];2010年
4 李晋平;;综放大断面沿空留巷围岩稳定性研究[A];中国科协2004年学术年会第16分会场论文集[C];2004年
5 高明涛;;沿空留巷围岩结构模型的建立及其稳定性分析[A];第十二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6 李学彬;曲广龙;黄万鹏;张国炎;陆侃;王军;;高支承压力区沿空留巷充填体强化支护的数值模拟研究[A];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创新和实践: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李晋平;;综放大断面沿空留巷三维数值模拟研究[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第20分会场论文集[C];2005年
8 李永浍;张鸿斌;李建卫;;凤凰山矿坚硬顶板条件下沿空留巷无煤柱回采的试验[A];全国煤矿复杂难采煤层开采技术[C];2012年
9 李群;刘树宏;李辰龙;李欣;;困难条件下锚网索支护沿空留巷Y形通风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实践[A];煤炭开采新理论与新技术——中国煤炭学会开采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李晋平;;综放大断面沿空留巷三维数值模拟研究[A];采矿工程学新论——北京开采所研究生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常素莉邋通讯员 薛喜忠 梁军;充填式沿空留巷新技术在陶一矿获成功[N];河北经济日报;2007年
2 张延颖;河北金牛葛泉矿沿空留巷创效近千万元[N];科技日报;2008年
3 张庆良 贾世方;沿空留巷减少煤柱损失[N];科技日报;2008年
4 记者李仁堂 通讯员孔繁锋 曹琰;沿空留巷“留”出效益 煤柱回收“榨”尽资源[N];中国煤炭报;2012年
5 任润山 薛喜忠;给难题一个漂亮答案[N];中国煤炭报;2010年
6 首席记者 柳尧杰 通讯员 尹雪峰;鄂庄煤矿一项新技术创效千万元[N];莱芜日报;2009年
7 西山煤电(集团)公司屯兰矿 朱国平;巷旁充填沿空留巷Y型通风无煤柱开采技术在屯兰矿试验成功[N];山西科技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耿梦济 赵静;绿色输送助力沿空留巷无煤柱开采[N];中国煤炭报;2013年
9 常培亮 孙达佳;金信粉煤灰厂两年“吃”掉电厂废渣10万立方米[N];太原日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郭永跃 通讯员 彭忠 路凤国;一个工作面生出两个“胖娃娃”[N];中国煤炭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苏海;高瓦斯综放沿空留巷围岩稳定控制与瓦斯治理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5年
2 李迎富;二次沿空留巷围岩稳定性控制机理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2年
3 陈勇;沿空留巷围岩结构运动稳定机理与控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4 杨绿刚;深部大采高充填开采沿空留巷矿压规律及协同控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5 卢小雨;深井大断面沿空留巷围岩稳定控制机理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3年
6 王新亚;煤矿新型沿空留巷模板支护技术及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年
7 阚甲广;典型顶板条件沿空留巷围岩结构分析及控制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8 于宪阳;沿空留巷滞后段煤帮采动破坏机理及注浆重构技术[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9 文志杰;无煤柱沿空留巷控制力学模型及关键技术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游小伟;赤峪矿高水材料沿空留巷技术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5年
2 花锦波;近距重复采动无墙体沿空留巷围岩稳定与控制技术[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3 杨帆;海石湾煤矿6113工作面深部沿空留巷围岩控制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4 李钢;沁新煤矿遗留煤柱内沿空留巷围岩控制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5 陈进;钢排桩法控制沿空留巷底鼓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6 冯平海;葛泉矿厚层直接顶综放沿空留巷围岩控制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7 卢海超;三河尖矿千米深井沿空留巷围岩控制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8 李建建;综放沿空留巷锚注支护应用[D];山东大学;2015年
9 马强;高水充填沿空留巷支护优化设计[D];河北工程大学;2015年
10 冉川;二次沿空留巷覆岩移动破坏规律及巷旁支护参数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1143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1114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