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斜壁放矿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30 00:30

  本文关键词:斜壁放矿实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斜壁放矿 散体移动规律 放出体形态 标志颗粒达孔量


【摘要】:中厚倾斜矿体在我国金属矿床地下开采中所占矿床开采总数比例较大。该类矿床在开采过程中矿石损失贫化较大。目前对该类矿床开采的散体移动规律研究较少。因此,研究中厚倾斜矿体松散矿岩移动规律,有利于提高矿石回收率,降低贫化率。主要结论如下:(1)设计制作了斜壁放矿物理实验模型,开展了厚度为10m、8m和6m,倾角为45~55°的放矿物理模拟实验;绘制了不同厚度、不同倾角矿体垂直进路方向的放出体形态;得到了不同厚度、不同倾角矿体放出量与放出高度关系的数学方程以及流轴方程。(2)矿体倾角一定时,矿体厚度越小,放出体形态受斜壁切割的比例越大,反之越小;矿体厚度一定时,矿体倾角越小,放出体形态受斜壁切割的比例越大,反之越小。(3)斜壁对散体流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流轴的控制作用。随着放出高度的增加,流轴与竖直方向的夹角逐渐增大;当放出高度达到一定高度时,流轴方向与斜壁保持平行,此时对应的放出体形态受斜壁切割的比例不发生改变。(4)矿体倾角一定时,矿体厚度越小,流轴从竖直方向偏转到与斜壁平行时散体的放出高度越小,反之越大;矿体厚度一定时,流轴从竖直方向偏转到与斜壁平行时散体的放出高度越小,反之越大。
【关键词】:斜壁放矿 散体移动规律 放出体形态 标志颗粒达孔量
【学位授予单位】:南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D853;TD32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1
  • 第1章 绪论11-19
  • 1.1 研究背景11
  • 1.2 放矿理论研究现状11-14
  • 1.2.1 随机介质放矿理论研究现状12-13
  • 1.2.2 椭球体理论研究现状13-14
  • 1.3 放矿方式研究现状14-15
  • 1.3.1 截止品位放矿方式14
  • 1.3.2 无贫化放矿方式14-15
  • 1.3.3 低贫化放矿方式15
  • 1.4 斜壁放矿研究现状15-16
  • 1.5 研究目的与内容16-17
  • 1.6 技术路线17
  • 1.7 本章小结17-19
  • 第2章 模型制作与材料制备19-29
  • 2.1 矿块参数选择19-21
  • 2.1.1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简介19-21
  • 2.1.2 矿块参数采集21
  • 2.1.3 矿块结构参数的确定21
  • 2.2 放矿模拟的相似21-23
  • 2.2.1 几何相似21-22
  • 2.2.2 力学相似22-23
  • 2.3 实验模型设计23-25
  • 2.3.1 模型设计原则23
  • 2.3.2 模型设计23-24
  • 2.3.3 模型的制作24-25
  • 2.4 散体材料的制备25-26
  • 2.4.1 矿石级配的选择25-26
  • 2.4.2 标志颗粒的制作26
  • 2.5 电子秤的选取26-28
  • 2.6 本章小结28-29
  • 第3章 实验方案29-37
  • 3.1 引言29
  • 3.2 实验原理29-30
  • 3.3 实验过程30-35
  • 3.3.1 标志颗粒布置30-31
  • 3.3.2 散体装填31-34
  • 3.3.3 出矿过程与实验数据记录34
  • 3.3.4 实验数据整理34
  • 3.3.5 实验可靠性保障34-35
  • 3.4 本章小结35-37
  • 第4章 55°矿体斜壁放矿实验研究37-59
  • 4.1 引言37
  • 4.2 55°矿体放矿物理模拟实验37-58
  • 4.2.1 55°矿体实验数据统计39-44
  • 4.2.2 55°矿体达孔量曲线44-47
  • 4.2.3 55°矿体达孔量等值点47-51
  • 4.2.4 55°矿体放出体形态51-53
  • 4.2.5 55°矿体放出量与放出高度的关系53-55
  • 4.2.6 55°矿体流轴回归方程55-58
  • 4.3 55°矿体散体流动规律分析58-59
  • 第5章 50°矿体斜壁放矿实验研究59-81
  • 5.1 引言59
  • 5.2 50°矿体放矿物理模拟实验59-79
  • 5.2.1 50°矿体实验数据统计61-66
  • 5.2.2 50°矿体达孔量曲线66-68
  • 5.2.3 50°矿体达孔量等值点68-72
  • 5.2.4 50°矿体放出体形态72-74
  • 5.2.5 50°矿体放出量与放出高度的关系74-76
  • 5.2.6 50°矿体流轴回归方程76-79
  • 5.3 50°矿体散体流动规律分析79-81
  • 第6章 45°矿体斜壁放矿实验研究81-103
  • 6.1 引言81
  • 6.2 45°矿体放矿物理模拟实验81-100
  • 6.2.1 45°矿体实验数据统计83-88
  • 6.2.2 45°矿体达孔量曲线88-90
  • 6.2.3 45°矿体达孔量等值点90-93
  • 6.2.4 45°矿体放出体形态93-95
  • 6.2.5 45°矿体放出量与放出高度的关系95-97
  • 6.2.6 45°矿体流轴回归方程97-100
  • 6.3 45°矿体散体流动规律分析100
  • 6.4 矿体厚度对散体流动规律的影响100-101
  • 6.5 矿体倾角对散体流动规律的影响101-103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103-105
  • 7.1 结论103
  • 7.2 展望103-105
  • 参考文献105-109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109-110
  • 致谢11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喜国;放矿截止品位的确定[J];黄金;1992年09期

2 马志刚,岳润芳,任凤玉;回收进路放矿规律及截止品位确定方法研究[J];矿业工程;2003年03期

3 刘兴国,张国联;论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放矿方式[J];金属矿山;2004年02期

4 胡杏保,牛有奎;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合理放矿方式探讨[J];金属矿山;2004年02期

5 杨才亮,马建军;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放矿截止品位的研究趋势[J];矿业研究与开发;2004年04期

6 杨才亮,马建军;对不同放矿截止品位关系的一点新认识[J];矿冶工程;2004年05期

7 柳小波,姚江,孙豁然,刘晓军;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放矿方式计算机模拟研究[J];矿业研究与开发;2004年05期

8 谭玉叶;宋卫东;匡忠祥;尹小鹏;;大冶铁矿放矿截止品位动态优化研究[J];金属矿山;2007年09期

9 潘贵豪;明世祥;王艳辉;张文哲;;放矿截止品位动态优化方法研究及应用[J];矿业研究与开发;2008年04期

10 苏宏志;;放矿截止品位应该如何确定[J];金属矿山;197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巍;;尖山地采挂帮矿采场放矿截止品位初步研究[A];第十八届川鲁冀晋琼粤辽七省矿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2 胡杏保;;低贫化放矿诱顶技术[A];2011年中国矿业科技大会论文集[C];2011年

3 张志贵;;关于“无贫化放矿”与“低贫化放矿”的辨析[A];2004年全国矿山信息化建设成果及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才亮;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合理放矿截止品位的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4年

2 陈诗墨;大结构参数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放矿方式与结构参数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6年

3 欧阳斌;斜壁放矿实验研究[D];南华大学;2016年

4 张巍元;低贫化放矿的三维数值模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5 涂文知;大间距结构参数过渡分段放矿方式优化的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7年

6 董文阳;基于无贫化放矿理论的岩体端壁效应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7 李彬;武钢程潮铁矿采场放矿规律及放矿步距优化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2年

8 原野;篦子沟矿有底柱分段崩落法放矿控制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9 王长军;基于动态最佳经济出矿品位的控制放矿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10 柳小波;基于.NET平台的崩落法放矿计算机仿真系统(SLS)的研发与应用[D];东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1153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11153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27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