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地区基底组成与构造演化及其对成岩成矿的控制
发布时间:2017-10-30 02:21
本文关键词:华南地区基底组成与构造演化及其对成岩成矿的控制
更多相关文章: 华南地区 结晶基底 变质基底 褶皱基底 陆内造山带 控岩控矿构造
【摘要】:综合分析已有区域地质资料,结合新的年龄测试数据,将华南地区基底岩系划分为3类5层:新太古—古元古代结晶基底(D1);中元古代变质基底(D2);新元古代青白口系(D3A)、新元古代青白口系至中下泥盆统(D3B)、新元古代青白口系至中下三叠统(D3C)的褶皱基底。自北而南划分出秦岭—大别—苏鲁、扬子、江南、南华、武夷—云开、华夏及康滇等不同构造单元。阐述了华南地区形成演化与全球18亿年的Columbia、10亿年的Rodinia、2.5亿年的Pangea超大陆、裂解、汇聚相吻合过程。提出了陆内造山带形成,一般都经历了裂解成盆、伸展拆离、收缩挤压、热隆成山阶段。形成的主要动力源,可能是在地球旋转所产生地球圈层差速旋转总动力背景前提下,由地幔差速环流所引发的岩石圈及地壳内各分层与界面伸展拆离所产生。总结了中新生代,主要是燕山运动在华南地区形成的新构造格局,及火山-岩浆活动的分布广阔性、展布的方向性、时间的迁移性,岩性的分带性,侵位的规律性,显然与"东亚多向汇聚"及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无关。将分布于华南地区主要金属矿床,分同生、内生、叠生3类,并就其矿床类型、形成条件、分布规律等作了初步归纳,就其控岩控矿特征及找矿方向提出了建议。
【作者单位】: 安徽省地质矿产局327地质队;安徽省公益性地质调查管理中心;安徽省地质矿产局321地质队;
【关键词】: 华南地区 结晶基底 变质基底 褶皱基底 陆内造山带 控岩控矿构造
【分类号】:P548;P611
【正文快照】: TANG Jiafu1,2,DAI Shengqian31.No.327 Geological Team,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of Anhui Province,Hefei 230011,China2.Geological Survey of Anhui Public Management Center,Hefei 230011,China3.No.321 Geological Team,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阚泽忠,乔正福;四川会理—河口地区褶皱基底的双层结构[J];四川地质学报;1999年03期
2 曲国胜;马宗晋;邵学钟;张先康;;准噶尔盆地基底构造与地壳分层结构[J];新疆石油地质;2008年06期
3 余和中,蔡希源,韩守华,易万霞,朱德丰;松辽盆地石炭—二叠系分布与构造特征[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3年03期
4 吴富强,陈文礼,曹建康,段心建;对焉耆盆地基底的认识[J];新疆石油地质;1998年06期
5 ;[J];;年期
,本文编号:11156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1115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