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波段D-InSAR在矿区地面沉降监测中的应用
本文关键词:L波段D-InSAR在矿区地面沉降监测中的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摄影测量与遥感 矿区 地面沉降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 GAMMA
【摘要】: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fferential interferometry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D-InSAR)是目前矿区地面沉降监测的常用技术之一,阐述与分析了基于GAMMA的双轨D-InSAR技术的数据处理流程及其关键技术,对三景L波段的ALOS PALSAR雷达影像进行处理,得到兖州矿区地面沉降图。借助Arcgis、ENVI等对研究区2007-12-02—2008-02-06、2008-02-06—2008-03-23的沉降进行详细对比分析,得到其沉降分布图、东滩矿区地面沉降图、剖面图、部分特征点的沉降情况等。研究结果表明,利用L波段双轨D-InSAR技术可以对矿区的地面沉降位置、分布、沉降量等信息进行直观、详细地对比分析和重现,为DInSAR技术监测矿区地面沉降的应用与分析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单位】: 山东科技大学测绘科学与工程学院;
【关键词】: 摄影测量与遥感 矿区 地面沉降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 GAMMA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274007;41404003)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123718110001)
【分类号】:TD327;P642.26
【正文快照】: 地下矿产资源的开采给人们带来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着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其中矿区地面沉降会导致农田减少、平地积水、房屋倒塌、道路裂缝等。因此,有必要对煤矿区进行地面沉降监测。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fferential inter-ferometry synthetic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俞煜华 ,陈蔚蔚;海门建成长三角最大地面沉降监测点[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5年05期
2 郭新华;李建欣;;开展郑州市地面沉降监测工作的必要性[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7年01期
3 赵守生;刘明坤;周毅;;北京市地面沉降监测网建设[J];城市地质;2008年03期
4 徐益峰;;小区域地面沉降监测的实施与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9年05期
5 刘明坤;贾三满;褚宏亮;;北京市地面沉降监测系统及技术方法[J];地质与资源;2012年02期
6 陈基禄,王海军,,邸剑;地面沉降监测管理系统软件设计[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1995年06期
7 ;江苏省常州市地面沉降监测系统[J];江苏地质;1996年02期
8 宋波;德州地面沉降监测[J];地矿测绘;2001年03期
9 方正,武健强,赵建康;长江三角洲地区地面沉降监测[J];上海地质;2003年02期
10 宋波,王德生,王锦丽;东营地面沉降监测[J];地矿测绘;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汉忠;张晓菊;;盘锦市地面沉降监测与管理初探[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2 路旭;王巍;徐鸣;;“永久散射体”法用于地面沉降监测初[A];全国控制地面沉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董洪波;张冠军;王兵海;;高速铁路区域地面沉降监测方案的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2分会场-测绘服务灾害与应急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严学新;张阿根;龚士良;顾为栋;万贵富;李勤奋;黄小秋;俞俊英;曾正强;朱恒银;;上海地面沉降监测标技术与重大典型建筑密集区地面沉降防治研究[A];“十五”重要地质科技成果暨重大找矿成果交流会材料二——“十五”地质行业获奖成果资料汇编[C];2006年
5 吴燕;吴俊雄;;微机自动监测网络系统在地面沉降监测中的应用[A];1995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6 朱恒银;王幼凤;;地面沉降监测标结构设计及施工技术要点探讨[A];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朱恒银;张文生;王海洲;;地面沉降监测标孔施工技术研究[A];岩土钻掘技术在资源、环境和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与发展学术论文集[C];2001年
8 黄立人;武艳强;姜衍祥;匡绍君;路旭;周俊;;GPS连续站在地面沉降监测中的应用[A];全国控制地面沉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李文一;程增杰;陈宗卿;储智邦;;垂直形变仪在地面沉降监测中的应用[A];全国控制地面沉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王冬;;GIS技术在地面沉降监测管理中的应用初探[A];全国控制地面沉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段金平 通讯员 崔文君;北京将实现地面沉降监测全覆盖[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2 段金平邋崔文君;北京将实现地面沉降监测全覆盖[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7年
3 岳德亮;浙江规划地面沉降监测网络体系[N];中国矿业报;2007年
4 记者 段金平 特约记者 段海明;北京全面提升地面沉降监测预警能力[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2年
5 陈伟进;浙江省测绘大队中标嘉兴地面沉降监测项目[N];中国测绘报;2007年
6 岳德亮;浙江加强对隧道及轨道交通等设施的地面沉降监测[N];中国社会报;2009年
7 冯国南 蔡迎新;全国首份轨道交通地面沉降监测规划出炉[N];中国矿业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李岩 本报通讯员 王猛;建好监测网 随时测沉降[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年
9 记者 李风;浙江建覆盖全省的地面沉降监测网络[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4年
10 王立彬;地面沉降监测全面提速[N];中国矿业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志勇;星载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在地面沉降监测中的应用[D];山东科技大学;2007年
2 陶秋香;PS InSAR关键技术及其在矿区地面沉降监测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赫;基于PS-InSAR技术的大范围多轨道数据地面沉降监测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2 武松超;基于PS-InSAR技术的地面沉降监测研究及应用[D];东华理工大学;2015年
3 陈蓓蓓;北京地区地面沉降监测及风险评价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4 卢学辉;PS-InSAR技术在北京典型地区地面沉降监测中的应用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钮小坤;基于SBAS技术在北京地区的地面沉降监测与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6 贺婧;基于D-InSAR技术的西安地面沉降监测[D];长安大学;2013年
7 方志雷;InSAR技术及其在沧州地区地面沉降监测中的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8 张金芝;InSAR技术在地面沉降监测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9 周琦;基于SBAS-InSAR技术的北京平原区地面沉降监测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10 张佳磊;基于相干目标的D-InSAR方法研究及在北京地面沉降监测中的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本文编号:11298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1129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