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辐照对褐煤表面含氧官能团及孔隙结构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微波辐照对褐煤表面含氧官能团及孔隙结构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含氧官能团 化学滴定法 低温氮吸附法 比表面积 孔径分布
【摘要】:在微波场下对蒙东褐煤进行了6种不同功率及不同干燥时间的提质试验,采用化学滴定的方法测定不同的微波处理条件下褐煤表面含氧官能团的含量;采用低温氮吸附仪分析了褐煤的孔隙结构特征。通过研究发现:微波辐照初期褐煤表面水分和部分内在水分脱除,造成褐煤孔隙结构破坏,大孔收缩或坍塌,使得褐煤比表面积迅速降低,孔容积和平均孔径减小;微波辐照中期,主要是褐煤表面含氧官能团大量分解成CO_2和H_2O等气体,从褐煤内部孔道中穿过,使得比表面积和孔体积有所升高;微波辐照后期,脱水停止,含氧官能团分解产生的气体逸出以后,褐煤内部产生的胶凝物质冷却回流封堵褐煤孔隙,褐煤比表面积和总孔体积又呈现下降的趋势。认为:微波处理功率600~800W、处理时间4~8min可提高提质后褐煤稳定性。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资助项目(2012CB2149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274208;51204190)
【分类号】:TD849.2
【正文快照】: 褐煤中的羧基和羟基等亲水性含氧官能团会影响褐煤的热解、液化、燃烧和气化等利用过程[1]。含氧官能团作为褐煤中的主要吸附点是褐煤高含水量的主要原因[2]。现在常用的测定煤中的含氧官能团含量的主要方法是化学分析法及仪器分析法。由于仪器分析法的测试结果有时依赖于人为
【参考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曹伟;微波对药用植物有效成分提取及膜超滤过程影响的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纪仲光;王军;栾兆坤;;微波辅助水处理研究应用进展[J];给水排水;2013年S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孙明迪;微波强化膜分离传质过程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2 郝慧博;PVC/PU共混超滤膜制备及其对多糖的分离[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自军,王国卫;白芥子多糖的微波提取与含量测定[J];海峡药学;2005年01期
2 刘传斌,白凤武,冯朴荪,苗蔚荣,苏志国;酵母胞内海藻糖的微波破细胞提取[J];化工学报;2000年06期
3 解亚华,杨维霞,贺少堂,赵海峰;不同煎煮方法与煎煮时间对大黄煎液中蒽醌与鞣质含量的影响[J];河南中医药学刊;2002年04期
4 邱晔,王真,洪品杰,杨爱民,张承聪,戴树珊;微波等离子体处理聚乙烯膜的表面结构分析[J];化学物理学报;1997年03期
5 肖凯军,李琳,郭祀远,陈健,蔡妙颜;电场作用下超滤粘多糖的膜分子截留特性[J];中国海洋药物;2001年04期
6 孙晓娟,苏跃增,金凤明;微波化学非热效应初探[J];江苏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7 沈金玉,熊训浩,刘元帅;絮凝与膜超滤耦合预处理谷氨酰胺发酵液[J];精细化工;2002年11期
8 孙萍,李艳,顾承志,陈宏伟;甘草多糖的微波提取及含量测定[J];基层中药杂志;2001年06期
9 郭立玮,金万勤;无机陶瓷膜分离技术对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意义[J];膜科学与技术;2002年04期
10 陆晓峰,陈仕意,李存珍,王彬芳;表面活性剂对超滤膜表面改性的研究[J];膜科学与技术;1997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永刚;周剑林;陈艳巨;胡秀秀;张书;林雄超;;~(13)C固体核磁共振分析煤中含氧官能团的研究[J];燃料化学学报;2013年12期
2 陶建红;;褐煤中含氧官能团的测定与研究[J];河南化工;2010年08期
3 朱学栋,朱子彬,韩崇家,张成芳;煤中含氧官能团的红外光谱定量分析[J];燃料化学学报;1999年04期
4 张登峰;鹿雯;王盼盼;杨丽莉;李晨曦;曾向东;;活性炭纤维湿氧化改性表面含氧官能团的变化规律[J];煤炭学报;2008年04期
5 康士刚;宗志敏;水恒福;王知彩;魏贤勇;;超声波辅助法测定煤及其衍生物中酸性含氧官能团的研究[J];煤化工;2012年04期
6 韩京萍;赵根祥;陈邦杰;;硝酸法聚丙烯腈纤维中含氧官能团的定量分析[J];合成纤维工业;1992年03期
7 周剑林;张书;王永刚;林雄超;王彩红;许德平;;褐煤碳结构与含氧官能团分析方法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12年10期
8 夏娟;唐定兴;;氧化石墨片层中含氧官能团的探讨[J];安徽工程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9 姚帅;曲方;樊海兵;楼捚;;绝氧加热过程中煤分子结构变化特性[J];中国计量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10 刘红缨;郜翔;张明阳;朱彦敏;朱书全;;水热法改性褐煤及含氧官能团与水相互作用的研究[J];燃料化学学报;201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秦育红;赵清艳;李敏;;不同煤阶煤的表面含氧官能团研究[A];第九届全国化学工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申华臻;罗津晶;张龙东;王中页;;活性炭表面含氧官能团对汞吸附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2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剑林;低阶煤含氧官能团的赋存状态及其脱除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孟华平;煤焦表面含氧官能团对甲烷分解反应的催化作用[D];太原理工大学;2008年
2 仇欢欢;含氧官能团含量对褐煤水分回吸性及热解反应性影响[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3 赵鹏;胜利褐煤含氧官能团赋存形态及其在液化预反应中脱除的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3年
4 李敏;煤表面含氧官能团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4年
5 张艳丽;提质褐煤复吸水分主要影响因素的解析及其动力学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1399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1139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