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再吸附现象及机理研究
本文关键词: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再吸附现象及机理研究
【摘要】:离子型稀土矿浸取过程,存在稀土矿再吸附母液中稀土离子情况发生,使收液时母液中稀土离子量减少甚至没有稀土离子。针对此现象,本文以安远某离子吸附型稀土矿为研究对象,进行稀土矿再吸附现象及机理的研究,为降低浸出过程中再吸附发生概率和提升稀土矿提取效果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先进行稀土矿浸取条件试验,主要研究浸取条件影响稀土矿浸取效果情况,了解母液中各离子含量及浓度等情况。在浸取试验基础上,对稀土矿进行再吸附试验,研究不同因素影响稀土矿再吸附的效果情况,查明母液在矿山中可能出现的再吸附情况等。并结合理论知识、试验及仪器检测等对再吸附机理进行分析和研究。浸取条件对稀土矿浸出效果:淋浸方式效果最佳,硫酸铵浸取剂效果最好,浸取剂浓度、浸出液液固比和压顶水液固比升高或增大使浸出率先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平衡,pH值升高会使浸出率先增大后急剧减小。再吸附试验表明,稀土母液与稀土矿相互接触越充分,再吸附效果就越好;母液稀土离子浓度升高或母液液固比增大,会使稀土矿再吸附量增大;母液中阳离子离子交换能力大于稀土离子的会抑制稀土矿再吸附,交换能力小于稀土离子的会促进稀土矿再吸附;pH值升高再吸附量先增大后减小;稀土矿饱和再吸附量越大再吸附效果越好。再吸附能力:全风化矿原矿半风化矿原矿半风化矿尾矿全风化矿尾矿。离子型稀土矿再吸附是放热过程,升温会使稀土矿再吸附能力减弱。稀土矿再吸附速率很快,再吸附过程是自发进行。稀土矿再吸附属于内扩散控制,其动力学方程:1-2a/3-(1-a)~(2/3)=Kt(a为再吸附率,K为不同条件下的数率常数)。离子型稀土矿再吸附是物理吸附,稀土矿再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方程。红外光谱测定稀土矿再吸附前后的变化,没有观察到新的特征峰产生,再吸附后矿物表面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再吸附不会改变稀土矿物表面。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D9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瑞祥;谢博毅;余攀;张兆雪;毛继勇;熊家春;;离子型稀土矿浸取剂遴选及柱浸工艺优化研究[J];稀有金属;2015年11期
2 赖兰萍;欧阳红;伍莺;陈冬英;;离子型稀土矿无氨浸出研究[J];金属矿山;2014年10期
3 邓茂春;王登红;曾载淋;张永忠;赵芝;邹新勇;陈斌锋;;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圈矿方法评价[J];岩矿测试;2013年05期
4 王瑞苹;;江西赣南离子型稀土矿原地浸矿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J];科技资讯;2012年33期
5 陈健;吴楠;;世界稀土资源现状分析与我国稀土资源可持续发展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2年01期
6 高志强;周启星;;稀土矿露天开采过程的污染及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11年12期
7 丁始安;李楠;邓岚;魏佳;邓盛齐;;盐酸替利定在Amberlite IRP-69上的静态离子交换特性[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年08期
8 刘政;孙丽宁;施利毅;张登松;;近红外稀土荧光在功能材料领域的研究进展[J];化学进展;2011年01期
9 伍红强;尹艳芬;方夕辉;;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开采及分离技术的现状与发展[J];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2010年06期
10 吴唯;薛扬;徐嘉凉;钱琦;刘敏;浦伟光;;层析聚酰胺树脂对茶多酚的吸附热力学和吸附动力学研究[J];塑料工业;2008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睿;土壤电场对土壤中离子扩散/吸附动力学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唐学昆;低品位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浸出传质过程优化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3年
2 陈晓明;难浸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配合助浸工艺及机理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3年
3 刘凯;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抑杂浸取工艺及水动力学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1525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1152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