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视角下沁水煤田煤炭资源效率评价及产业模式
本文关键词:多维视角下沁水煤田煤炭资源效率评价及产业模式
更多相关文章: 沁水煤田 煤炭资源效率 DEA 产业模式 模糊决策
【摘要】:煤炭产业模式变革是煤炭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方向,煤炭资源效率是煤炭产业模式选择的重要衡量指标,是推动煤炭行业走向良性发展道路的关键。沁水煤田是我国重要煤炭生产基地之一,在长期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粗放式开采及综合利用度低的问题,导致煤炭资源过度浪费及产业化较为单一。提高沁水煤田煤炭资源效率,合理选择煤炭产业模式,对实现煤炭产业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依托地质构造与煤田地质学、煤炭资源经济及产业经济等理论,以沁水煤田煤炭资源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沁水煤田安全、绿色及经济多维视角下煤炭资源效率现状及趋势,对煤炭产业模式选择及发展战略,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基于沁水煤田地质构造简单、煤层稳定煤质优良及煤炭资源易于预测与控制的特征,本文认为沁水煤田煤炭产业发展是有可靠地质依据与资源基础的。在此基础上运用非参数包络数据分析方法,根据煤炭资源安全、绿色及经济发展理念,构建了多维度煤炭资源效率模型,从安全、绿色及经济的视角给出了2005年至2014年沁水煤田煤炭资源效率从0.41提升到0.54的演进趋势,是由于市场供需变化和资源整合后增大安全投入所造成的;并对其区内5个矿区2005年至2014年煤炭资源效率差异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给出武夏矿区、霍东矿区、潞安矿区和晋城矿区的资源效率提升不如阳泉矿区,主要是由于资源差异和产业结构差异造成的,如阳泉矿区煤层气资源储量丰富、开采技术日趋成熟,其资源效率明显高于其它四个矿区。其次本文运用趋势分析方法,就现有产业模式下给出了未来五年沁水煤田煤炭资源效率呈现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主要是各矿区在必要的安全效率和绿色效率稳定增长情况下,其经济效率却由于现有产业模式的不可持续性而必然下降,这一研究结果表明沁水煤田进行产业模式选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煤炭产业模式是提升煤炭资源效率的条件之一,本文借鉴模糊决策理论及粗糙集多属性决策模型,构建出沁水煤田煤炭产业模式选择模型,并对影响矿区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给出了适合其五大矿区发展的产业模式,即绿色属性是潞安矿区煤炭资源效率发展的最关键因素,阳泉和晋城矿区则以安全属性为最关键因素,而经济属性又是霍东和武夏矿区的发展关键因素。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本文运用灰色预测模型理论,对沁水煤田现有模式与模式选择后未来五年的煤炭资源效率进行了预测对比,结果表明产业模式选择后的沁水煤田煤炭资源效率年均增长率可达3.26%,可比现有模式年平均值提升0.054,呈现出较快的提升趋势,进一步明确了沁水煤田煤炭产业模式选择与发展的科学性。依据上述研究,根据沁水煤田发展现状及远期煤炭产业模式选择,从煤炭资源效率及煤炭产业模式等两个层面提出沁水煤田煤炭产业组建“山西现代煤炭技术公司”、创立“联合发展基金”以及构建煤炭资源资产化、资本化、证券化运营机制的发展措施与建议。论文创新之处:(1)通过对传统资源效率dea评价模型进行扩展,构建了一个更能体现出煤炭资源安全、绿色及经济发展要求的资源效率评价模型,解决了传统资源效率评价模型过于偏重资源经济效率而轻视安全效率及绿色效率的问题。(2)借鉴模糊决策理论及粗糙集多属性决策方法,量化了煤炭资源产业评估指标中体现安全效率、绿色效率及经济等级的非数值性指标,为沁水煤田产业模式选择提供了更加科学的数量方法。(3)运用灰色系统预测模型,对沁水煤田现有模式与模式选择后未来五年的煤炭资源效率分别进行预测对比,解决了传统产业模式选择缺乏远期效益评估问题,论证了沁水煤田煤炭产业模式选择的科学性。本文认为,在沁水煤田实施煤炭产业发展模式变革,可以有效改变其煤炭产业资源效率低下的现状,有助于发挥其煤炭资源优势,进行高效率及生态化开发,变煤炭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实现沁水煤田安全效益、绿色效益及经济效益高度统一;同时也会有效促进廉洁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安全发展及统筹发展等六大发展的实现。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426.2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德;沁水煤田南部煤层气赋存及开发[J];山西煤炭;2003年03期
2 林宁;韩万围;刘涛;;沁水煤田赵庄矿区地质构造分析与研究[J];山东国土资源;2011年09期
3 赵建中;;山西省沁水煤田张村一带3号煤层厚度变化特征[J];西部探矿工程;2012年12期
4 王海生;山西沁水煤田南段煤层气资源[J];煤;2003年04期
5 周桂宁;韩应国;刘薇薇;;沁水煤田上马寨勘查区含煤地层对比分析[J];山东煤炭科技;2012年05期
6 张群,李建武,张新民,宋生印,员争荣,张培河;高煤级煤的煤层气开发潜力——以沁水煤田为例[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1年06期
7 ;信息资讯[J];煤炭工程;2007年09期
8 朱峰;山西沁水煤田煤层气分布特征与开发前景分析[J];中国煤田地质;1999年02期
9 魏书宏,韩少明;沁水煤田南部煤层气构造控气特征研究[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3年03期
10 李建武;沁水煤田石炭二叠系砂岩储集性研究[J];煤田地质与勘探;198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正;张庆辉;王海生;;山西省沁水煤田煤层气资源量预测及开发潜力[A];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2010年全国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程东;沈芳;;沁水煤田南部煤储层孔隙分形特征研究[A];200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要维维 李继文;晋城沁水煤田探明煤炭储量4.8亿吨[N];中国矿业报;2007年
2 要维维邋李继文;沁水煤田探明煤炭储量408亿吨[N];山西经济日报;2007年
3 赵元强;沁水煤田勘探创造深水文地质孔施工记录[N];中煤地质报;2008年
4 张临山邋王锦翠;省煤炭地质局获省政府百万元大奖[N];山西日报;2008年
5 特约记者 邢云鹏 记者 薄云山;山西煤炭地质局探获煤炭百亿吨[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6 宋俭;沁水煤田太谷县窑子头勘查区煤炭预查项目开钻[N];山西经济日报;2007年
7 记者 武俊鹏;年内力争新找煤炭10亿吨[N];山西日报;2006年
8 邢云鹏邋薄云山;山西煤炭地质局获百万元重奖[N];山西经济日报;2008年
9 宋俭;山西煤炭地质局地质找矿成绩斐然[N];山西经济日报;2008年
10 武俊鹏邋实习生 孟必显;太谷县将结束无煤历史[N];山西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健;多维视角下沁水煤田煤炭资源效率评价及产业模式[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真;山西省沁水煤田安泽县上马寨一带石炭—二叠系煤炭资源赋存特征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本文编号:11547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1154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