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基于GIS的煤层厚度变化规律及三维建模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2 04:13

  本文关键词:基于GIS的煤层厚度变化规律及三维建模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石拉乌素煤矿 煤层厚度预测 克里金插值 三维建模 ArcGIS Engine


【摘要】:煤层厚度是煤矿设计与开采必不可少的数据,准确地预测煤层厚度,不仅能给煤矿提供有力的地质保障,而且还能给煤矿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煤矿煤层的三维建模与可视化具有形象、直观、准确、动态、信息丰富等特点,它可以有效地提高勘探信息的管理水平,准确地进行矿产资源的决策规划,减少矿产资源勘探风险。因此,煤层厚度定量预测与三维建模可视化在煤矿的设计和实际生产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研究了GIS空间插值和GIS三维建模相关理论基础上,采用反距离加权法、趋势面法、样条函数法和普通克里金插值法分别对研究区实际钻孔煤层厚度数据进行插值,并以普通克里金插值为例详细阐述了其插值过程,最后使用交叉验证方法检验了各插值方法的优劣性,结果表明克里金插值整体表现较好。在此基础上,采用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使用Arc GIS Engine基础开发平台、.NET3.5框架、C#语言,利用钻孔煤厚及煤层底板等值线数据,构造煤层顶、底板的TIN数据模型,并采用基于面拉伸扩充的方式,构建煤层多面体三维数据模型,完成对煤层的三维建模及可视化,最后将各功能集成,形成煤层三维建模系统,并以实际的钻孔数据进行了应用验证,结果证实了该系统的实用性与可行性,为矿山三维信息系统的建设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与思路。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D163.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佐县;;三维地震二次采集工作量储量发现效应分析[J];中外能源;2009年10期

2 Bob A. Hardage,邬庆良,Randy L. Eemington,李言经;三维地震地层面概念用于解释沉积在高贮存环境下的河道体系[J];海洋石油;2000年02期

3 邬达理,郑伟建,金晓雷,赵改善,边高;复杂三维地震联片处理技术及其应用实例分析[J];石油物探;2001年01期

4 张二华;高林;马仁安;杨静宇;;三维地震数据可视化原理及方法[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07年03期

5 李祥权;苏明;张建新;张红杰;;三维地震技术在地质研究方面的应用[J];石油学报;2008年04期

6 张文书;李淑兰;王洪义;;三维地震网格参数提取方法研究与应用[J];石油工业计算机应用;2008年03期

7 王建成;;三维地震采勘对比及再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年16期

8 王学习;毕建军;;三维地震沉积解释方法初探[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年16期

9 李金辉;王晶;张建洲;;三维地震技术在崔庙复杂山区的应用[J];山东煤炭科技;2012年03期

10 郭恒;;三维地震试验在复杂山地地区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年1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常兴;;三维地震工作站在潘一东矿的应用及分析[A];2010年度淮南矿业集团煤炭学会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二)·地质专业[C];2010年

2 张二华;马仁安;赵春霞;杨静宇;;虚拟现实系统下三维地震数据可视化的实现方法[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张二华;马仁安;赵春霞;杨静宇;;三维地震数据场的面可视化方法[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霍英涛;;三维地震与钻探综合探测技术在煤矿生产中的应用[A];安全高效煤矿地质保障技术及应用——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煤炭学会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文集[C];2007年

5 邹晓红;王银邦;冯义然;;浅海重力式平台在三维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分析[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1年)[C];2011年

6 李雪峰;温声明;文桂华;李树新;;三维地震技术在韩城地区的应用[A];2011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程建远;郭恒庆;王屹;高明飞;;三维地震施工设计中几个有关问题的探讨[A];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2005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8 刘建平;张志斌;;对三维地震导水断层的探测[A];矿山地质灾害成灾机理与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C];2009年

9 严建文;崔远红;;三维地震方法中一些技术的进展[A];1998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10 李冰;刘洪;李幼铭;;三维地震数据离散光滑插值的共轭梯度法[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2学术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佐县;三维地震二次采集意义重大[N];中国石化报;2009年

2 张昭;三维地震报告通过终审[N];中煤地质报;2013年

3 本报通讯员;四川局地勘院利用三维地震技术查明水害[N];中煤地质报;2009年

4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地球物理所所长 张研;以三维地震技术引导勘探开发方式转变[N];中国石油报;2010年

5 马丽 马晓辉;陕西局物测队五个三维地震报告通过评审[N];中煤地质报;2011年

6 屈永志;川西苏码头构造三维地震施工顺利穿城[N];厂长经理日报;2001年

7 王晶 许崇宝;技术工作贵在求实[N];中国矿业报;2013年

8 记者 郭立杰邋刘泓波;三维地震:为何成为勘探家新宠?[N];中国石油报;2007年

9 陈磊;“三维地震”勘探 科技手段“掘金”[N];中华合作时报;2008年

10 记者 王侠 通讯员 蔡晓青;三维地震技术应用于新疆油气田开发[N];中国石油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文武;基于C/G架构的大规模地学三维场景渲染方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2 冯凯;三维地震观测系统最优化设计的方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3 李香臣;采区构造三维地震精细解释蚁群算法及其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4 王从镔;石油行业上游生产(勘探、开发)数据分类的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5 严哲;三维地震断层自动识别与智能解释[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骏声;利用高性能大规模计算平台进行三维地震波模拟及各向异性反演[D];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2015年

2 刘明夫;三维地震数据体的波形分类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3 欧祥钦;叠后三维地震信号的波形分类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4 吴王文;基于GIS的煤层厚度变化规律及三维建模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5 赵东卫;基于区域生长的三维地震数据场的面可视化方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6 王永;煤矿采区三维地震精细解释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7 李桂花;三维VSP模拟仿真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8 赵庆献;天然气水合物准三维地震资料采集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9 蔡萍萍;三维地震在煤田地质勘查中的应用研究[D];石家庄经济学院;2011年

10 贾敬;华北油田饶阳凹陷蠡县斜坡三维地震全信息解释研究[D];石家庄经济学院;2009年



本文编号:11742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11742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a1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