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酸浸渣中回收铜的工艺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8 15:23
本文关键词:从酸浸渣中回收铜的工艺研究
【摘要】:本论文来源于某公司委托湖南有色金属研究院对来自刚果金的某酸浸渣进行回收其中有价金属的试验研究。依据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矿样目的矿物为铜、钴,其中铜主要以硫化矿的形式存在,大部分为次生硫化铜矿。脉石矿物以SiO_2为主,还含有Al_2O_3、MgO等。由于该矿样经过酸浸处理,试验矿样粒度超细,-0.023mm含量超过68%,且脉石矿物有一定量炭质物,易导致脉石矿物可浮性变好,增加分选难度。针对该矿样特性,做了大量试验,最终试验结果表明:(1)确定采用异步浮选,先回收可浮性好的铜矿物,再回收可浮性差的铜矿物,能有效提高最终总精矿的品位和回收率;(2)采用分段加药的方法能提高捕收剂的作用效果,增加精矿品位和回收率。(3)对矿样进行的大量条件试验表明:该矿样的最佳磨矿细度为-0.023mm占77.6%;使用碳酸钠作为矿浆调整剂、新型改性硫胺脂类捕收剂BP作为试验捕收剂,能很好的选别铜矿物;粗选一适合的药剂用量分别为碳酸钠600g/t,BP60g/t;较为适宜的粗选矿浆浓度为25%~33%。(4)最终确定的实验室闭路工艺流程合理,药剂制度恰当,得到了较好的选矿指标。具体流程为:粗一、粗二合并精选三次得到精一,粗三、粗四合并精选三次得到精二,扫选两次;扫选精矿及中矿顺序返回。在给矿铜品位3.53%的情况下,获得总精矿含铜14.40%,回收率91.25%。(5)通过扩大连续试验研究,证明了实验室小型试验确定的工艺流程合理,指标稳定,在给矿铜品位5.62%的情况下,扩大连选试验指标为:总精矿铜品位17.56%,回收率94.79%。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D952;X7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立;钟晖;戴艳阳;;钨渣酸浸与钠碱熔融回收钽铌的研究[J];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2008年02期
2 严谨;;揗,
本文编号:12002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1200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