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薄覆盖隐伏断层电场响应特征研究——以废黄河断裂为例

发布时间:2017-11-26 15:26

  本文关键词:薄覆盖隐伏断层电场响应特征研究——以废黄河断裂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隐伏断层 地电模型 响应特征 数值模拟 阻尼最小二乘法


【摘要】:薄覆盖隐伏断层调查对城市规划建设和防震减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文中选择徐州废黄河断裂为例对薄覆盖隐伏断层电场响应特征进行研究.首先,对徐州废黄河断裂构造模式进行总结和概化,建立3种具有代表性的简化地电模型;其次,针对不同地电模型,采用有限差分和阻尼最小二乘法进行正、反演计算探讨其电场响应特征;然后,选择地震勘探和钻孔联合地质剖面已揭露断点上进行现场试验,检验和提升数值模拟成果;最后,将理论研究成果应用于指导野外调查工程实践.理论研究及工程实践结果表明,薄覆盖隐伏断层在电阻率断面上表现出典型且易于识别的电场响应特征,高密度电阻率法各装置均可有效地进行地质分层及断裂构造定性分析,但是相比较而言,偶极-偶极装置对隐伏断层响应特征最为显著,在地层成层性及基岩面起伏调查方面也最有优势,可作为薄覆盖隐伏断层探测的首选方法.
【作者单位】: 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基础地质研究所;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徐州城市地质调查、徐州地区岩溶塌陷调查(12120114022001) 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综合地质调查(12120115043201)联合资助
【分类号】:P631.3
【正文快照】: 1.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基础地质研究所,南京2100182.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1.Basic Geological Research Institute,Geological Survey of Jiangsu Province,Nanjing 210018,China2.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oal Resources and Saf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鹏;李丽梅;刘建达;许汉刚;李金良;顾勤平;蒋新;;徐州废黄河断裂的第四纪活动性[J];地震地质;2015年01期

2 魏永耀;孙树林;黄敬军;姜素;缪世贤;;徐州岩溶塌陷时空分布规律及成因分析[J];中国岩溶;2015年01期

3 张鹏;李丽梅;许汉刚;刘建达;李金良;顾勤平;王金艳;蒋新;;徐州活动断层探测项目主要断层活动性研究[J];震灾防御技术;2014年04期

4 罗登贵;刘江平;王京;程邈;;活动断层高密度电法响应特征与应用研究[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4年04期

5 顾勤平;康清清;许汉刚;刘建达;李大虎;聂碧波;;薄覆盖层地区隐伏断层及其上断点探测的地震方法技术——以废黄河断层为例[J];地球物理学报;2013年05期

6 刘斌;李术才;李树忱;聂利超;钟世航;李利平;宋杰;刘征宇;;基于不等式约束的最小二乘法三维电阻率反演及其算法优化[J];地球物理学报;2012年01期

7 聂利超;李术才;刘斌;苏茂鑫;薛翊国;路为;孙怀凤;;电阻率层析成像法探测滑坡面正演模拟与反演成像研究[J];岩土力学;2011年09期

8 徐凯军;胡立新;刘展;杨德宽;尹兵祥;;地质雷达在复杂山地近地表调查中的应用[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1年02期

9 陈丁;张景发;朱鲁;姜文亮;路晓翠;刘建达;李丽梅;张鹏;;徐州废黄河断裂带的空间展布与活动性研究[J];地震地质;2011年01期

10 王玉和;王厚臣;程久龙;姜国庆;;EH4电磁方法在断层定位及导水性探测中的应用[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国庆;徐士银;金永念;陈丁;卢进添;;薄覆盖隐伏断层电场响应特征研究——以废黄河断裂为例[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6年04期

2 杨建国;熊经纬;徐兰;项前;;应用混合种群遗传神经网络的精梳毛纺工艺参数反演模型[J];纺织学报;2016年07期

3 蒋镇涛;;贵州黔中地区岩溶塌陷的时空分布规律[J];山西建筑;2016年20期

4 许新刚;岳建华;李娟娟;张河瑞;;面波勘查技术及在滑坡地质调查中的应用研究[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6年03期

5 丁国辉;;板集煤矿F_(33)断层岩体工程性质及导水性研究[J];煤炭技术;2016年06期

6 王智;潘和平;吴爱平;李刚;方思南;;基于不等式约束的井中激电三维反演研究[J];石油物探;2016年03期

7 丁运涛;高级;;基于阻尼最小二乘的二维高密度电阻率CT层析成像研究[J];山东煤炭科技;2016年04期

8 杨建国;熊经纬;徐兰;项前;;基于遗传神经网络算法的纺织生产过程参数反演[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2期

9 林丹;游省易;唐小明;;矿坑排水与岩溶地面塌陷的关系[J];中国岩溶;2016年02期

10 尹志清;刘福兴;;浅层断层探测技术及工程应用[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6年07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雪;周丹;罗跃;;江苏徐州岩溶塌陷及其防治对策[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4年04期

2 金晓文;陈植华;曾斌;张文慧;史婷婷;;岩溶塌陷机理定量研究的初步思考[J];中国岩溶;2013年04期

3 陈玉玲;甘伏平;卢呈杰;韦吉益;赵伟;;裸露岩溶区地下河管道综合地球物理方法探测研究[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3年03期

4 范翠松;李桐林;严加永;;2.5维复电阻率反演及其应用试验[J];地球物理学报;2012年12期

5 刘斌;李术才;李树忱;聂利超;钟世航;李利平;宋杰;刘征宇;;基于不等式约束的最小二乘法三维电阻率反演及其算法优化[J];地球物理学报;2012年01期

6 陈丁;张景发;朱鲁;姜文亮;路晓翠;刘建达;李丽梅;张鹏;;徐州废黄河断裂带的空间展布与活动性研究[J];地震地质;2011年01期

7 刘斌;李术才;李树忱;聂利超;;基于预条件共轭梯度法的直流电阻率三维有限元正演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0年12期

8 李大虎;何强;邵昌盛;石金虎;刘保金;顾勤平;;综合地球物理勘探在青川县城区活动断层探测中的应用[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9 酆少英;龙长兴;高锐;石金虎;杨卓欣;谭雅丽;寇昆朋;;高分辨折射和浅层反射地震方法在活断层探测中的联合应用[J];地震学报;2010年06期

10 张勇慧;李红旭;盛谦;邬凯;李志勇;岳志平;;基于表面位移的公路滑坡监测预警研究[J];岩土力学;2010年1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仕栋,罗奇峰;非活动隐伏断层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J];自然灾害学报;2003年04期

2 马志飞;;探测城市隐伏断层 保障城市建设安全[J];城市与减灾;2010年01期

3 王基华,王亮,孙风民,金晓微;隐伏断层性状的汞地球化学标志研究[J];中国地震;1994年02期

4 杨晓平;袁洪克;宋新初;王里;刘保金;叶建青;陈献程;周本刚;;浙江宁波育王山山前隐伏断层勘探和新活动时代[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5 燕中林;梁斌;刘亮;文龙;付小方;;地质雷达在成都平原隐伏断层中的应用[J];甘肃科学学报;2013年04期

6 余传涛;刘鸿福;张新军;;测氡法用于隐伏断层探测的实验研究[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10年05期

7 韩竹军;聂晓东;周本刚;马文涛;向宏发;陈国光;;湖南常德地区桃源推测隐伏断层是否存在?[J];地震地质;2006年01期

8 雷启云;柴炽章;孟广魁;杜鹏;王银;谢晓峰;张学辉;;银川隐伏断层钻孔联合剖面探测[J];地震地质;2008年01期

9 刘天习;用数学方法预测综采工作面内的隐伏断层[J];煤田地质与勘探;1993年05期

10 苏鹤军,张慧,刘旭宙;兰州市刘家堡隐伏断层的地球化学探测方法试验[J];高原地震;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鸿福;白春明;刘志刚;;用测氡技术在地表探测隐伏断层位置的研究[A];第二届全国青年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3年

2 刘春来;庹先国;黄连美;宋茜茜;王磊;刘静;;地下氡气测量推断地质隐伏断层走向初探[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9册)[C];2009年

3 武学明;邓洪亮;;三维地震探测煤矿隐伏断层关键技术与应用[A];第二届全国环境岩土工程与土工合成材料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8年

4 何召全;吴毅;;1271(3)工作面坑透异常区分析[A];2010年度淮南矿业集团煤炭学会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二)·地质专业[C];2010年

5 何正勤;胡刚;张维;叶太兰;李桂银;;浅孔VSP技术在隐伏断层探测中的应用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张慧;张新基;苏鹤军;赵振q,

本文编号:12302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12302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df5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