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实验室制备岩石浆体流变本构模型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6 10:28

  本文关键词:实验室制备岩石浆体流变本构模型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岩石浆体 蠕变模型 粒子群最小二乘法 参数辨识


【摘要】:研究岩石浆体的流变力学特性和本构模型,对于分析巷道开挖注浆加固后的长期流变特性及围岩变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以淮北祁南煤矿34下采区的破碎泥岩顶板为研究对象,从现场取得破碎岩石,实验室制备岩性不同,破碎程度不同,浆液成分不同的岩石浆体标准试件,采用试验研究、理论研究、数值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对岩石浆体的力学特性及蠕变规律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对岩石浆体试件基本力学特性试验和三轴分级加载蠕变力学特性试验,得出不同试件的抗压强度以及不同应力水平下的蠕变曲线应变与时间的关系;基于岩石浆体的蠕变规律,建立了适用于岩石浆体的流变模型,将一个与时间相关的描述加速蠕变阶段的非线性粘弹塑性元件与线性的元件Burgers模型相串联,根据模型的结构推导出了它的三维本构方程;利用线性递减权重粒子群算法和非线性最小二乘法相结合,对流变模型的参数进行辨识,相关拟合度很高;利用FLAC3D软件验证了岩石浆体蠕变模型选取的合理性和参数辨识的精确性;对工程实践现场巷道围岩采用推导出的模型结构,根据流变力学的基本解法,推导出流变注浆巷道的围岩位移及变形速率公式,结合蠕变模型参数辨识结果预测围岩位移变化的动态过程,为巷道支护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并结合现场实测围岩变形数据来验证模型的正确性。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D31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明阶,许锡宾,徐 蓉;岩石在三轴加卸荷过程中的一种本构模型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年05期

2 刘听成;矿山岩石机械性研究之现状及主要方法简介[J];北京矿业学院学报;1957年01期

3 川北稔;木下重教;于亚伦;佐藤一彦;;用三轴霍甫金松高速冲击试验机对岩石进行冲击试验的研究[J];有色金属(矿山部分);1983年06期

4 杨圣奇,简荣林,张学民;岩石失稳破坏的理论研究[J];湘潭矿业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5 曹文贵,赵明华,田政海;岩石变形破坏全过程的概率损伤方法研究[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6 贺智慧;;影响岩石力学性质和岩石变形的因素[J];山西焦煤科技;2012年07期

7 林星华;;岩石压入硬度的实际意义[J];新疆有色金属;2008年06期

8 林天健;吴学谋;;岩石的变形特性(下)[J];金属矿山;1976年05期

9 王子潮,王威;高温高压岩石三轴蠕变实验系统[J];力学与实践;1988年06期

10 常春,周德培,郭增军;水对岩石屈服强度的影响[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增朝;赵阳升;段康廉;;非均质细胞元随机分布对岩石峰前变形特性的影响[A];岩石力学新进展与西部开发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2年

2 杨俊英;杜丽芳;王立民;段保谦;;某几种岩石实验室内变形过程的测定[A];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所刊(第1号)[C];1985年

3 胡江春;祝彦知;何满潮;孙晓明;;深部岩石隐性裂纹的电化学检测机制[A];中国软岩工程与深部灾害控制研究进展——第四届深部岩体力学与工程灾害控制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百年校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高红梅;梁冰;兰永伟;;高温下岩石非达西渗流规律的探讨[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5 王绳祖;;岩石的脆性—延性转变:力学行为、微观机制和宏观结构[A];第五届全国构造物理、第三届全国高温高压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C];1992年

6 黄理兴;;岩石动力学研究现状与展望[A];2009—2010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学科发展报告[C];2010年

7 周思孟;;关于岩石变形的基本偏微分方程[A];陈宗基论文选[C];1994年

8 肖建华;;岩石的多相本构方程及其物性参数与几何形态的演化[A];和谐地球上的水工岩石力学——第三届全国水工岩石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9 潘一山;袁旭东;章梦涛;;岩石失稳破坏的应变梯度模型[A];第六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C];1998年

10 冯增朝;赵东;王江芳;;静水压力状态下岩石的应力分布特性[A];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创新和实践: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煜曦;岩石断裂表面细观接触演化与剪切力学模型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6年

2 李勇成;地下水封油库岩石变形破坏机制及围岩稳定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3 张志镇;岩石变形破坏过程中的能量演化机制[D];中国矿业大学;2013年

4 张杰;岩石压胀特性及压胀松动增产技术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08年

5 胡柳青;冲击载荷作用下岩石动态断裂过程机理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6 赵衡;岩石变形特性与变形全过程统计损伤模拟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7 刘巍;高温高压下几种岩石的弹性纵波速度及其动力学特征[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2年

8 褚卫江;低孔隙度岩石细观本构模型及损伤—渗流耦合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9 朱杰兵;高应力下岩石卸荷及其流变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9年

10 金解放;静载荷与循环冲击组合作用下岩石动态力学特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厚坤;花岗岩试样岩爆弹射破坏过程的三维离散元模拟[D];广西大学;2015年

2 罗小彦;砂岩蠕变断裂及水的流固耦合试验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3 徐云飞;实验室制备岩石浆体流变本构模型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6年

4 姚鹏;炸药与岩石的匹配分析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5 杨丽娟;岩石细观统计损伤数值模型及在地下工程中的应用[D];河海大学;2007年

6 翟小洁;岩石在单轴受荷条件下的超声波特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7 丁海洋;岩石动态响应特性与爆破破碎效率的研究[D];辽宁科技大学;2013年

8 高红梅;高温作用下岩石渗透规律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5年

9 张志雄;岩石直接拉伸与压缩变形特性的试验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10 马艺;岩石在不同应力条件下的分叉分析[D];重庆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2957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12957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c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