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填采煤开采沉陷主控因素及其影响规律研究
本文关键词:充填采煤开采沉陷主控因素及其影响规律研究
【摘要】:为了使煤矿充填技术进一步在"三下"压煤开采中得到推广应用,介绍了煤矿固体充填、膏体充填和高水充填等三类充填技术;系统分析了原岩应力、煤体和顶底板强度、开采高度、控顶距、充填率、充填体强度和压缩率等主控因素对开采沉陷的影响;研究了充填采煤中的开采沉陷及其顶板下沉量、未接顶量和压缩量等三量;最后,提出了提高充填减沉效果的系列控制技术措施。
【作者单位】: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战略规划研究院;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采设计事业部;
【基金】: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两淮矿区煤层群开采条件下煤层气抽采示范工程)(2016ZX05068002-003)
【分类号】:TD823.7
【正文快照】: 1充填采煤概述充填采煤是煤矿绿色开采的一种技术手段,可以用以置换出煤炭资源、提高煤炭采出率,同时能有效控制围岩变形、减轻地表移动变形和保护地面建筑设施。充填采煤方法,按充填料中含水比例,可分为固体矸石充填、膏体充填和高水充填等。固体充填的充填材料为矸石,充填料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胡炳南;;我国煤矿充填开采技术及其发展趋势[J];煤炭科学技术;2012年11期
2 胡炳南,袁亮;条带开采沉陷主控因素分析及设计对策[J];煤矿开采;2000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俊廷;陈世超;刘吉波;;单侧充填模式下煤柱失效宽度试验研究[J];煤矿安全;2016年05期
2 胡炳南;颜丙双;;充填采煤开采沉陷主控因素及其影响规律研究[J];煤矿开采;2016年02期
3 陈东;;采充留一体化绿色开采技术研究[J];煤炭工程;2016年03期
4 刘全明;;浅埋深薄基岩综放覆岩运移规律的埋深效应研究[J];煤炭工程;2016年03期
5 刘辉;;分层充填开采在水库下采煤的安全可行性分析[J];矿业工程研究;2016年01期
6 栗嘉彬;才庆祥;刘福明;尹文影;杨飞;任志红;;地下矿搬迁新村规划区压覆资源回收方案研究[J];金属矿山;2016年03期
7 邢晓东;刘金辉;樊振丽;;地下水示踪试验在煤矿地质的作用[J];化工设计通讯;2016年02期
8 张燕军;;浅析煤矿开采技术工艺及发展[J];能源与节能;2016年02期
9 王成真;;村庄下厚煤层开采方法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16年01期
10 张洪鹏;蒲志强;李亚楠;;岱庄煤矿4319条带工作面宽度优化设计研究[J];煤炭技术;2016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胡炳南;郭爱国;;矸石充填材料压缩仿真实验研究[J];煤炭学报;2009年08期
2 胡炳南;张文海;高庆潮;刘鹏亮;;矸石充填巷式开采永久煤柱试验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06年11期
3 许家林;朱卫兵;李兴尚;赖文奇;;控制煤矿开采沉陷的部分充填开采技术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06年01期
4 胡炳南;条带开采中煤柱稳定性分析[J];煤炭学报;1995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君利;;浅谈煤矿开采沉陷防治和控制技术[J];职业;2008年14期
2 从常奎;陈娜;朱磊;;煤矿开采沉陷及其治理对策[J];陕西煤炭;2008年03期
3 张天生;;浅谈煤矿开采沉陷防治和控制技术[J];河北煤炭;2010年04期
4 郭广礼;何国清;;开采沉陷主要环境影响因子选择方法及应用[J];煤矿环境保护;1993年03期
5 崔德仁;长壁重复开采沉陷“活化”机理和规律研究[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1996年03期
6 郑南山,胡振琪,顾和和;煤矿开采沉陷对耕地永续利用的影响分析[J];煤矿环境保护;1998年01期
7 李海龙;;关于煤矿开采沉陷及减沉控制研究[J];山东煤炭科技;2014年01期
8 朱孔盛,郭恒庆,张东俭;济宁矿区开采沉陷与综合治理[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2000年01期
9 吴侃,靳建明,王卷乐;开采沉陷时序预测技术[J];测绘工程;2001年04期
10 陆晋湘,张志宏;煤矿开采沉陷对地面环境和建筑物的破坏损失[J];机械管理开发;2002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振琪;吴侃;顾和和;胡锋;刘德辉;;开采沉陷对耕地破坏的机理及其复垦对策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2 王金庄;戴华阳;郭增长;;开采沉陷若干理论与技术问题研究进展[A];第六届全国矿山测量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3 李廷春;石朝霞;张金泉;;多断层区煤矿开采沉陷的数值模拟分析[A];现代爆破理论与技术——第十届全国煤炭爆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余学义;种可;李邦邦;;陕北侏罗纪煤田开采沉陷损害控制及生态环境恢复重建[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5 崔保锋;;张北井田开采沉陷对环境影响及综合治理分析[A];全国开采沉陷规律与“三下”采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刘梅;曾勇;;矿区开采沉陷地质灾害与防治对策[A];煤矿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论文集[C];2005年
7 柴华彬;邹友峰;;模糊综合评判在开采沉陷对土地影响评价中的应用[A];第七届全国矿山测量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黄乐亭;;开采沉陷力学的研究与发展[A];第六届全国矿山测量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9 隋旺华;;开采沉陷厚松散层应力变形分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七届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10 吴侃;靳建明;;开采沉陷中土体的失水固结研究[A];第六届全国矿山测量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盘县断江煤管站 谭旭;浅谈煤矿开采沉陷防控技术[N];贵州政协报;2008年
2 山西焦煤西山煤电集团公司屯兰矿 仝金厚;论煤矿开采沉陷防治和控制的技术[N];科学导报;2010年
3 记者 高文静 刘飞;治理塌陷地[N];中国煤炭报;2009年
4 盘县红果镇煤管站 秦忠雄;煤矿区沉陷防治技术初探[N];贵州政协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丽艳;开采沉陷预测与数值分析中的三维地质建模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2 任松;岩盐水溶开采沉陷机理及预测模型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3 蔡来良;适宜倾角变化的开采沉陷一体化预测模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4 王建学;开采沉陷塑性损伤结构理论与冒矸空隙注浆充填技术的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1年
5 贾瑞生;矿山开采沉陷三维建模与可视化方法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宋世杰;基于关键地矿因子的开采沉陷分层传递预计方法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3年
7 刘玉成;开采沉陷的动态过程及基于关键层理论的沉陷模型[D];重庆大学;2010年
8 闫大鹏;基于D-InSAR技术监测云驾岭煤矿区开采沉陷的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9 周大伟;煤矿开采沉陷中岩土体的协同机理及预测[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10 刘振国;DInSAR技术在矿区地表重复采动开采沉陷监测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宏磊;煤炭资源开采沉陷地质环境响应研宄[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彭亚捷;黄沙煤矿开采沉陷规律离散元法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3 吴晨亮;基于Matlab的开采沉陷预测交互式可视化分析系统[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4 赵伟颖;面向矿区沉降监测的InSAR技术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5 李翠竹;基于矿井三维模型的开采沉陷数值模拟软件耦合方法及应用[D];东北大学;2014年
6 周新鹤;煤矿开采沉陷预测模块研发及在钱家营矿的应用[D];东北大学;2013年
7 刘国志;矿区开采沉陷系统的开发及其在三道沟煤矿中的应用[D];西安科技大学;2009年
8 冀伟珍;渭北煤矿区开采沉陷对土地资源的破坏及防治对策[D];西安科技大学;2010年
9 娄宁;开采沉陷区环境影响及其预计评价系统[D];西安科技大学;2004年
10 王珊珊;矿区开采沉陷时空分析研究与应用[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2980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1298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