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浓密旋流器对重介悬浮液性质的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8 18:11

  本文关键词:浓密旋流器对重介悬浮液性质的优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浓密旋流器 重介悬浮液 浓缩 稳定性 粘度


【摘要】:重介分选技术一直是矿物加工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中重介悬浮液特性研究又是热点中的关键,浓密旋流器作为优化悬浮液性质的新型设备,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分别研究了硅铁粉配制的A矿泥悬浮液特性和浓密旋流器对该悬浮液特性的优化作用。通过对密度范围在1.7-2.5 g/cm3的高密度A矿泥悬浮液特性进行研究,我们发现加重质对悬浮液特性有明显影响。当加重质-0.045mm含量在60%-75%时,加重质密度越大,配制低密度悬浮液时,沉降速度越快,稳定性较差;但当悬浮液密度高于1.7 g/cm3,沉降速度相差不大;配制相同密度悬浮液时,加重质的密度越大,悬浮液粘度越小,流动性越好;综合悬浮液稳定性和粘度,本文选择密度较大的硅铁矿作为A矿物分选的加重质。同时我们发现以下规律:悬浮液密度或A矿泥含量增大,悬浮液稳定性变好,悬浮液粘度增大。本文利用浓密旋流器的浓缩作用提高悬浮液的密度、稳定性、磁性物含量。通过单因素与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浓密旋流器对悬浮液特性的优化作用。结果表明浓密旋流器可以显著提高悬浮液的密度,且底流密度随着入料非磁性物含量的提高而逐渐降低,随着入料压力与中心管直径的增大而逐渐增大,在矿泥含量10%,入料压力0.08MPa,中心管直径47mm时,底流密度增幅0.56 g/cm3,达到2.31 g/cm3。而溢流密度降幅0.48 g/cm3。其次浓密旋流器可以改善入料悬浮液的稳定性,底流稳定性随着入料非磁性物含量与入料压力的提高而逐渐提高,随着中心管直径的增大而逐渐减小;浓密旋流器底流磁性物含量随着入料非磁性物含量的提高而逐渐降低、随着入料压力、中心管直径的提高而逐渐提高;在浓密旋流器的浓缩过程中,入料非磁性物含量与溢流中心管直径均对其有显著性影响。我们得到针对A矿泥悬浮液,适宜本浓密旋流器入料、操作与结构条件为:A矿泥含量5%~10%,入料压力0.08MPa~0.10MPa,中心管直径35mm~47mm。本文为A矿物的重介分选提供理论基础并得到小试结果,同时也为浓密旋流器工业化应用起到了推动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D4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兴国;;重介洗煤厂降低介耗的讨论[J];河北煤炭;2011年05期

2 M.C.阿伯莱希特 ,俞炳铨;重介选过程的有效控制[J];选煤技术;1992年04期

3 王正书,彭骧,李雪勤;重介分选槽的使用及存在问题[J];露天采煤技术;2000年03期

4 李树军;;浅谈介质粒度对重介分选的影响[J];山西焦煤科技;2011年09期

5 周全柱;重介管路系统的改进[J];选煤技术;1980年05期

6 泽基·阿克坦,杜淑凤,李文英;土耳其粉煤的重介离心浮沉分选[J];煤质技术;2000年05期

7 牛纪元,鲁晏,崔俐,郭大林;重介悬浮液分流量的计算[J];选煤技术;2002年04期

8 钟小伟;;浅析重介洗煤中磁铁矿粉的要求与控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年03期

9 ;谈谈块煤重介选的几个问题[J];选煤技术;1973年03期

10 杨建国,张文军,欧泽深,胡军,曹之传,李明海,方庆洲,黄大河;降低介耗 提高块煤重介选效率[J];选煤技术;199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迪业;;煤矿井下重介浅槽排矸系统的设计与应用[A];2013年全国选煤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2 吴茹英;李俊斌;;重介悬浮液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及改进措施[A];2011年全国选煤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3 彭阳;;内蒙古能源公司中心选煤厂重介主再选工艺磁铁矿粉粒度的选择[A];2011年全国选煤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4 艾杰廉;;任家庄洗煤厂中煤再洗研究与探讨[A];2013年全国选煤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王洪涛 孔繁锋 记者 常素莉;我国首个洗选高变质程度无烟煤重介洗煤厂投产[N];河北经济日报;2007年

2 王洪涛 孔繁锋;重介洗煤厂技改 精煤回收率提5%[N];中国煤炭报;2007年

3 崔怀纲 赵运京;金能集团:3000万重介洗煤[N];中国现代企业报;2007年

4 王洪涛邋施玉奇;创新理念 技术挖潜 实施全过程节能减排[N];科技日报;2008年

5 李保平 王箐;李风劲吹风帆启[N];山西经济日报;2007年

6 霍鹏渊 孔繁锋;冀中能源四年造就四个“第一”[N];中国企业报;2010年

7 通讯员 王明科 本报记者 常素莉;冀中股份技改不停步 “废”煤变“肥”煤[N];河北经济日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孙卫东;介质粉的长途之旅[N];六盘水日报;2011年

9 李仁堂;技改 生存 市场[N];中国煤炭报;2000年

10 孔繁锋 记者 张立宽;章村矿 积极打造矿山生态工业园[N];中国企业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东彪;重介密度控制算法及介质回收系统参数优化方法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2 李停;基于无模型自适应的重介悬浮液密度控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3 张睿;浓密旋流器对重介悬浮液性质的优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4 马秀文;悬浮液组成对细粒煤重介分选影响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5 孙武峰;差压式重介悬浮液密度与粘度一体化测量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6 王波;重介悬浮液密度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7 朱博;重介分选机链传动系统设计与动力学分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2年

8 姜华;基于PLC控制系统重介质洗选煤方法的研究与实现[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5年

9 姚海生;太原选煤厂重介一期工艺设计与工程实践[D];太原理工大学;2003年

10 丁晴晴;淮北选煤厂重介中煤再选试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3051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13051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2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