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半焦末表面改性浮选脱灰及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0 16:01

  本文关键词:半焦末表面改性浮选脱灰及机理研究 出处:《煤炭科学技术》2016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半焦 低变质煤 表面活性剂 浮选机理


【摘要】:低变质煤热解后矿物质在其中富集而导致灰分升高,从而影响了半焦的后续加工利用。为此研究基于浮选脱除矿物质的基本理论,以半焦末为研究对象,在基本性质分析的基础上,采用药剂表面改性浮选分离方法,脱除半焦中的矿物质以降低其灰分。结果表明: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改性时浮选效果最好,其次是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最后是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同时,采用扫描电镜、润湿热、红外光谱、表面电位等分析方法,进行了半焦表面改性浮选机理研究。表面活性剂与半焦颗粒表面的吸附主要存在静电吸附、氢键键合和芳环的共轭效应。
【作者单位】: 西安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陕西煤业化工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核工业集团综合分析测试中心;国土资源部煤炭资源勘查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土资源部煤炭资源勘查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KF2014-2) 陕西省科技计划经费资助项目(2015KTZDGY05-02)
【分类号】:TD94
【正文快照】: Zhao Shiyong,Zheng Huaan,Lyu Shuzhan,et al.Study on mechanism of floatation deashing of surface modified semi coke fine[J].Coal Scienceand Technology,2016,44(1):196-200.0引言半焦是低变质褐煤、长焰煤和不黏煤在低、中温(500~750℃)条件下热解得到的固体产物[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春蓉;;半焦改性技术研究及应用进展[J];化学与黏合;2011年03期

2 杨巧文;任艳娇;赵璐炜;陈思;杨金华;赵昕伟;;内蒙半焦的脱灰工艺研究[J];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2014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杨勇贵;活化半焦吸附处理焦化废水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2 于大鹏;活性半焦烟气脱硫脱硝催化剂制备与再生工艺设计[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3 胡程程;固相合成氧化锌/改性半焦中高温煤气脱硫剂及其性能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4年

4 卢艳萍;煤基改性半焦的制备及其对含磷、氟废水吸附性能的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钰锋,周毅,陈晓平,赵长遂,章名耀,金保升;煤气化半焦的孔隙结构[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2 刘昌见,李荫重,李文华;改性半焦烟气脱硫的机理研究[J];环境化学;1999年04期

3 蒋文举,金燕,朱晓帆,钟本和,江霞;活性炭材料的活化与改性[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2年12期

4 郑仙荣,李春虎,房靖华;改性半焦脱除烟气中SO_2的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5年07期

5 黄瀛华,沙兴中,程秀秀,任德庆;煤及煤焦孔隙结构的研究——Ⅱ.煤及煤焦孔隙结构特徵与气化反应性的关系[J];华东化工学院学报;1986年03期

6 胡龙军;李春虎;王林学;冯丽娟;;改性半焦脱除FCC汽油中含硫化合物的研究[J];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06年10期

7 任永锐;中国煤质活性炭工业的发展趋势[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年05期

8 陈昌国,鲜学福;煤结构的研究及其发展[J];煤炭转化;1998年02期

9 李玉洁;王鹏;赵炜;张永发;;半焦对富含甲烷气体转化制备合成气的作用(Ⅱ)改性半焦对CO和H_2反应生成CH_4的作用[J];煤炭转化;2007年01期

10 张文辉 ,梁大明;我国煤基活性炭发展趋势探析[J];煤质技术;2003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宝岐;罗雄威;;我国半焦产业发展趋势及建议[J];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2014年04期

2 曾世泽;;半煤半焦炼出优质铁[J];河北冶金;1959年17期

3 ;裂解加氢[J];燃料学报;1957年01期

4 ;低温半焦的利用[J];石油炼制与化工;1958年12期

5 ;碱金属催化剂对煤半焦气化的影响[J];煤炭转化;1979年04期

6 沈满珍,黄克权;用气相色谱法研究煤与半焦的特性 Ⅰ.煤和在氮气氛下热解半焦的微孔[J];燃料化学学报;1984年02期

7 王剑秋;王贤清;;颗粒页岩半焦燃烧反应模型的研究[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1987年03期

8 王贤清;王剑秋;钱家麟;朱亚杰;;油页岩半焦燃烧中灰分层的扩散动力学研究[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1987年04期

9 白雪峰,郭树才;平庄褐煤干馏半焦的合理利用[J];煤气与热力;1989年03期

10 邱介山;郭树才;;固体热载体干馏半焦的分子筛性质研究[J];煤化工;199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军利;唐惠庆;郭占成;;炼焦收缩阶段半焦脱硫的实验研究[A];2004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专辑[C];2004年

2 张亚婷;云卉;王露;刘涛;周安宁;;神木半焦改性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12分会:催化化学[C];2014年

3 李春虎;杨林;王林学;胡龙军;齐欣;冯丽娟;;改性活性半焦选择性吸附脱除燃油中含硫化合物的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刘典福;魏小林;盛宏至;;半焦与RDF混烧排放特性实验研究[A];2004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2)[C];2004年

5 肖瑞瑞;李鹏;陈雪莉;于广锁;于遵宏;;生物质热解半焦对焦油吸附效果的研究[A];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2009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周宏仓;金保升;肖睿;仲兆平;郑有飞;汤莉莉;;原煤和半焦加压燃烧飞灰中PAHs分布特性研究[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06暨第一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王文泰;李春虎;阎子峰;;半焦的成型及脱除SO_2性能的研究[A];第六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王萍;于英民;李春虎;;改性半焦低温下脱除烟气中NO_x[A];中国化工学会2009年年会暨第三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会议论文集(上)[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本报记者 张苓 方雪萍;半焦产业欲“清洁转身”[N];中国冶金报;2009年

2 裴贤丰 曲思建 王利斌 商铁成 张樝 王晓磊;半焦的应用现状与发展[N];中国冶金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张兴刚;煤热解需破除半焦利用瓶颈[N];中国化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俊琪;煤的部分气化及半焦燃烧系统集成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2 周宏仓;流化床煤部分气化/半焦燃烧多环芳烃生成与排放特性的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3 张睿;烟煤热解半焦气化特性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4 郭峰波;半焦/改性半焦催化CH_4-CO_2重整特性及机理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5 王芳杰;胜利褐煤温和气化焦油催化重整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年

6 王林学;改性活性半焦选择性吸附汽油脱硫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7 邢德山;工业半焦吸附脱除烟气中SO_2和NO_x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7年

8 王坤;褐煤基吸附催化剂的制备及脱硝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从昭;褐煤低温热解实验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2 孟祥嵩;内蒙古褐煤热解特性及半焦燃烧特性试验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5年

3 周毅;半焦孔隙结构和加压燃烧特性的试验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4 周宏光;载纳米水合氧化铁复合半焦的研制及其除磷性能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5 吕淑湛;半焦末浮选脱灰试验及机理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4年

6 卢艳萍;煤基改性半焦的制备及其对含磷、氟废水吸附性能的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4年

7 李玉洁;半焦催化甲烷转化过程中主要反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07年

8 孙蕾;半焦催化松木锯末热解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9 齐欣;改性褐煤半焦用于柴油选择性吸附脱硫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10 吴仪;半焦的流化床气化实验研究[D];清华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3126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13126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6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