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应力特征对矩形巷道围岩松动区变形的影响研究
本文关键词:地应力特征对矩形巷道围岩松动区变形的影响研究 出处:《矿业研究与开发》2016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利用离散元数值分析方法,对矩形巷道在不同水平应力条件下围岩松动区应力分布及其变形破坏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侧压系数越大对围岩松动区深度及变形影响越大,并且侧压系数在较小值范围变化时,对松动区的影响明显小于侧压系数在较大值范围变化时的影响程度。变形量随着围岩深度的增加呈现非线性减小趋势,进一步证实围岩松动区变形量的大小主要体现在承载体与载荷体组成的平衡结构,变形主要产生在该平衡结构失衡与再平衡的形成过程。该研究对揭示巷道围岩的失稳机理以及矩形巷道支护方案的确定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作者单位】: 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重庆大学煤矿灾害动力学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274145) 煤矿灾害动力学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访问学者基金资助项目
【分类号】:TD353
【正文快照】: 0引言在巷道开挖时由于矩形断面巷道便于施工、成巷速度快,且有利于与回采工艺衔接,许多巷道选择矩形断面[1]。目前对于巷道围岩破坏规律的研究主要针对围岩弹塑性阶段以及圆形孔的应力及其变形特征,对于围岩处于峰后阶段岩体的破坏模式研究较少[2]。文献[3]、[4]对地应力的研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双锁;;煤矿回采巷道围岩控制理论探讨[J];煤炭学报;2010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建新;李术才;李树忱;仝兴华;汪雷;;贯穿裂隙岩体锚固方向优化的模型研究[J];工程力学;2012年12期
2 牛少卿;杨双锁;李义;刘光宇;;岩体结构类型对深井巷道围岩的稳定性影响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4年02期
3 张向阳;涂敏;;迎上下采空孤岛面沿空掘巷围岩变形破坏特征[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5年04期
4 翟英达;;多裂隙围岩中锚固结构形成的力学机理[J];煤炭学报;2011年09期
5 乔立瑾;;沿空留巷窄小煤柱结构及巷道稳定性研究[J];煤炭技术;2012年10期
6 陈恒;宋朝部;侯宪金;王广阔;;大南湖煤矿1301工作面切眼导硐支护方案优化[J];煤矿安全;2013年07期
7 王楠;韩丰;贾喜荣;;煤层巷道顶板岩层锚固机理模拟试验[J];煤矿安全;2013年06期
8 申佳啸;杨双锁;宋朝部;赵银虎;;二次采动影响期间沿空留巷矿压显现规律[J];煤矿安全;2013年08期
9 牛少卿;杨双锁;李义;;基于岩体强度理论的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级[J];金属矿山;2013年12期
10 孔德中;潘卫东;王兆会;栾合冰;;大倾角综采工作面支架稳定性分析及控制[J];煤矿安全;2014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严红;特厚煤层巷道顶板变形机理与控制技术[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2 杨光荣;李家壕矿切眼顶板冒顶危险区预测原理与方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3 张钦祥;保德矿采动巷道围岩分次控制方法及关键支护技术[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4 苏学贵;特厚复合顶板巷道支护结构与围岩稳定的耦合控制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5 李青海;查干淖尔一号井软岩巷道失稳机理及其控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6 赵志强;大变形回采巷道围岩变形破坏机理与控制方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年
7 张春阳;铝土矿围岩性质时空效应与巷道稳定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8 牛少卿;巷道围岩峰后大变形过程的稳定性特征及锚固控制机理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牛少卿;长壁开采三顺槽围岩控制理论技术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2 韩丰;煤巷顶板岩层锚固系统稳定性影响因素试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3 何涛;全煤巷道断面刷大开挖顺序及支护方案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4 孙伯乐;采动巷道围岩大变形机理及控制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5 杨博;长壁综放工作面间隔煤柱稳定性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6 王楠;火成岩顶板矿压规律计算分析及其控制技术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7 赵银虎;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煤壁片帮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8 申佳啸;中厚煤层沿空留巷岩控制技术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9 宋朝部;大断面煤巷变形破坏规律及锚固技术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10 刘玉田;火成岩侵入特厚煤层底煤巷顶板破坏规律及其控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侯朝炯;煤巷锚杆支护的关键理论与技术[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2002年01期
2 杨双锁;曹建平;;锚杆受力演变机理及其与合理锚固长度的相关性[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0年01期
3 王金华;;我国煤巷锚杆支护技术的新发展[J];煤炭学报;2007年02期
4 祁和刚;郭夕祥;于士芹;辛中选;于剑英;;破碎大巷变形机理与注锚加固技术[J];煤炭学报;2008年11期
5 郝凤山;齐有军;;锚杆扩孔技术及锚固力试验研究[J];煤炭学报;2008年12期
6 南培珠;房姗姗;王金安;;松软破碎煤巷锚网支护关键参数识别与优化[J];煤炭学报;2009年08期
7 侯朝炯,勾攀峰;巷道锚杆支护围岩强度强化机理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0年03期
8 杨双锁,张百胜;锚杆对岩土体作用的力学本质[J];岩土力学;2003年S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苏培莉;谷拴成;于远祥;;巷道围岩松动范围预测公式拟合分析[J];矿业研究与开发;2014年03期
2 马荣田;;巷道围岩松动区厚度的试验研究[J];铁道建筑;2006年11期
3 和心顺 ,柴一言 ,李化敏;用超声法检测喷射混凝土井壁质量及围岩松动范围的模拟实验报告[J];焦作矿业学院学报;1986年01期
4 辛亚军;勾攀峰;,
本文编号:13153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1315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