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耐铀颗粒污泥微生物群落结构解析

发布时间:2017-12-23 06:18

  本文关键词:耐铀颗粒污泥微生物群落结构解析 出处:《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6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耐铀性能 颗粒污泥 微生物群落 高通量测序


【摘要】:以厌氧颗粒污泥为对象,测试其对不同浓度U(Ⅵ)(2.4~12 mg/L)的去除效果,通过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ESEM)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等方法解析铀胁迫下微生物群落结构特性。结果表明:在初始U(Ⅵ)浓度为9.6mg/L、p H为6、投加湿污泥2g(污泥的可挥发性悬浮在体浓度为0.1g)条件下,U(Ⅵ)的去除率最高,达到95.1%;颗粒污泥中微生物以直径约1μm的球形细菌为主,能谱分析(EDS)也证明细胞表面铀的存在。高通量测序得到15939条有效序列,可划分操作分类单元939个。样品文库覆盖率为0.967,Shannon指数、ACE指数和Chao1指数分别为4.099、3140.55与2122.53,表明样品具有较高的微生物多样性与丰富度。菌属分类显示:颗粒污泥中包含许多典型的铀还原固定菌属,如Acinetobacter、Clostridium、Pseudomonas、Sulfurovum、Sulfurospirillum及Trichococcus,这是颗粒污泥具有高效除铀效果与耐铀性能的原因。
【作者单位】: 南华大学矿业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南华大学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技术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南华大学铀矿冶生物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408293,11475080) 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2014M562114) 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基金资助项目(14B154) 湖南省博士后日常资助项目(2014SBH01) 南华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2013XQD10)~~
【分类号】:X753
【正文快照】: 2.南华大学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技术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衡阳421001;3.南华大学铀矿冶生物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衡阳421001)随着我国铀矿冶的发展,产生了大量含铀废水,其中铀浓度一般为1~5 mg/L,有些地方甚至更高,达到10 mg/L,对环境构成严重威胁。在自然界中,铀主要以难溶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彭国文;丁德馨;胡南;杨雨山;王晓亮;;纳米Fe_3O_4负载啤酒酵母菌对铀的吸附性能与机理[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涵;罗学刚;林晓艳;;胶原纤维固化单宁对U~(6+)的吸附特性研究[J];功能材料;2013年14期

2 卞战强;樊伟;田向红;罗庆;张娟;;氧化石墨烯/麦饭石分离富集-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水中镉[J];分析科学学报;2013年04期

3 陈华柏;谢水波;刘金香;肖拾红;李仕友;吴宇琦;;粉末活性污泥处理含铀废水的特性[J];环境工程学报;2015年03期

4 周洁;王劲松;林艳;朱雷;谢水波;杨金辉;;5,11,17,23,29,35-六羧基-37,38,39,40,41,42-六羟肟酸甲氧基杯[6]芳烃对铀(Ⅵ)的萃取[J];环境工程学报;2015年11期

5 李青竹;覃文庆;柴立元;王庆伟;;巯基化改性麦糟对Zn(Ⅱ)的吸附特性[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4年04期

6 陈华柏;谢水波;刘金香;肖拾红;曾涛涛;凌辉;王劲松;;厌氧颗粒污泥吸附铀(Ⅵ)的特性与机理[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4年09期

7 周洁;王劲松;李霞;方丰荣;谢水波;蔡萍莉;;HHMHC对Cu~(2+)、Ni~(2+)的萃取性能[J];中国环境科学;2015年03期

8 马佳林;聂小琴;董发勤;代群威;张东;杨杰;周娴;黄荣;龚俊源;龚运军;;三种微生物对铀的吸附行为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15年03期

9 谢水波;陈胜;马华龙;唐振平;曾涛涛;凌辉;吴宇琦;;硫酸盐还原菌颗粒污泥去除U(Ⅵ)的影响因素及稳定性[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5年06期

10 邓文静;周书葵;刘迎九;曾光明;江海浩;康丽;方良;;木屑季铵螯合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吸附铀矿酸法废水中U(Ⅵ)[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5年09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谭翔;固定化真菌微球吸附铀的研究[D];南华大学;2013年

2 吴伟林;纳米Fe_3O_4负载铜绿假单胞菌吸附铀U(Ⅵ)的特性与机理研究[D];南华大学;2013年

3 陈华柏;粉末污泥处理含铀废水的特性及机理研究[D];南华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聂小琴;丁德馨;李广悦;吴彦琼;胡劲松;刘玉龙;胡南;;铀矿浸出液胁迫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及抗氧化酶影响[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年02期

2 牛艳;关晓辉;尹荣;;纳米Fe_3O_4的制备及其强化生物聚合铁絮凝性能的研究[J];工业水处理;2010年07期

3 王晓;夏良树;郑伟娜;谭凯旋;;改性麦秸对U(Ⅵ)的吸附性能及机理[J];过程工程学报;2010年06期

4 关晓辉,赵洁,秦玉春;纳米Fe_3O_4的制备及其辅助吸附重金属离子的特性[J];环境化学;2005年04期

5 聂小琴;丁德馨;李广悦;高斌;吴彦琼;胡南;刘玉龙;;某铀尾矿库土壤核素污染与优势植物累积特征[J];环境科学研究;2010年06期

6 杨沛珊;于艳卿;李超峰;邹晓兰;王新亭;朱校斌;;硅胶固定的褐藻渣对重金属Cu~(2+)吸附特征研究[J];海洋科学;2011年02期

7 吴云海;米娴妙;冯仕训;李斌;;啤酒酵母吸附Cr(Ⅵ)的动力学及热力学研究[J];应用化工;2010年04期

8 夏良树;谭凯旋;王晓;郑伟娜;;铀在榕树叶上的吸附行为及其机理分析[J];原子能科学技术;2010年03期

9 冯媛;易发成;;稻壳对铀吸附性能的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2011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侯典训;王紫嫣;梁爽;;连续流好氧颗粒污泥流化床启动与颗粒污泥形成特征研究[J];中国环境管理丛书;2010年02期

2 沈耀良;;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中颗粒污泥的特性[J];国外环境科学技术;1992年01期

3 李克勋,徐智华,张振家;水力作用对颗粒污泥形成的影响[J];中国沼气;2003年01期

4 王怡,彭党聪;反硝化颗粒污泥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4年01期

5 江瀚,王凯军,石宪奎,陈淑祥;一种新型颗粒污泥——无机核颗粒污泥的形成和机理探讨[J];微生物学报;2005年06期

6 金雪标;刘国红;阎宁;赵庆祥;刘勇弟;;一种高速反硝化颗粒污泥的培养[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6年08期

7 仲海涛;胡勇有;张宪宁;崔理华;;颗粒污泥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江苏环境科技;2006年04期

8 余国忠;张大丽;常田聪;荻原基树;;硝化颗粒污泥的成长特性[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9 曾金樱;杨仁斌;吴根义;;用麸皮纤维做载体培养颗粒污泥的可行性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6年10期

10 韩青青;赵红梅;穗贤杰;彭党聪;;缺氧颗粒污泥特性研究[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8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王毅力;芦家娟;刘燕;;ABR反应器成熟颗粒污泥的分形特征[A];中国化学会第七届水处理化学大会暨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王景峰;王暄;卢姗;季民;刘卫华;杨造燕;;序批式颗粒污泥MBR中有机物去除及脱氮特性[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6年

3 芦家娟;王毅力;赵洪涛;韦红才;;ABR反应器的启动及颗粒污泥特征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八届水处理化学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邓旭亮;;膨胀颗粒污泥床反应器在石化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前景分析[A];中国化工学会2008年石油化工学术年会暨北京化工研究院建院50周年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李志华;贺春博;张云姣;王晓昌;;丝状菌颗粒污泥结构及形成机理研究[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浦华环保优秀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利;铁修饰好氧颗粒污泥对含锑废水中重金属的吸附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2 王新华;好氧硝化颗粒污泥的性能及储存与解体后的自修复行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3 赵红梅;缺氧颗粒污泥的培养及反硝化特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4 吴蕾;双污泥系统颗粒污泥的培养及脱氮除磷性能[D];北京工业大学;2012年

5 刘小英;生物除磷颗粒污泥及反硝化聚磷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6 王景峰;好氧颗粒污泥脱氮除磷及颗粒污泥膜生物反应器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7 陈芳媛;序批式间歇反应系统(SBR)好氧颗粒污泥脱氮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8 尹航;一体化生物膜—颗粒污泥耦合反应器实现同步脱氮除磷的技术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4年

9 张云霞;颗粒污泥SBR中试研究及颗粒污泥氧传质机理与胞外聚合物分析[D];天津大学;2009年

10 王暄;厌氧—好氧SBR中颗粒污泥胞内储存及脱氮除磷特性[D];天津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窦元;DO浓度对全程自养脱氮颗粒污泥脱氮效能的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张翠丹;生活污水SBR亚硝化颗粒污泥的快速启动及稳定运行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3 宋延军;好氧硝化颗粒污泥的培养及其耐盐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4 张宇坤;颗粒污泥除磷特性和磷的去除途径[D];浙江工业大学;2009年

5 刘国红;反硝化颗粒污泥形成过程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6 苏忠萍;厌氧反应器处理酱油废水过程中颗粒污泥的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7 于海波;基质限制条件下好氧硝化颗粒污泥的稳定性及热力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8 刁目贺;好氧硝化颗粒污泥的快速培养及其稳定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9 郭秀丽;好氧硝化颗粒污泥的动态储存[D];东北林业大学;2013年

10 邹林琳;生物造粒流化床颗粒污泥物理化学特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227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13227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01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