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蒙煤炭开采对地下水环境系统扰动机理及评价研究
本文关键词:陕蒙煤炭开采对地下水环境系统扰动机理及评价研究 出处:《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16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现代开采区 地下水环境系统 扰动机制 数值模拟 定量评价 控水采煤
【摘要】:我国西部地区煤炭资源总体埋藏浅、厚度大、储量丰富,随着煤炭资源开采西移战略的加快推进,全国煤炭基地分布与水资源丰富程度已呈逆向分布。尤其是位于陕西省和内蒙古交界的陕北、神东煤炭基地,以其大规模、高强度、高效、高回收率的开采特征被合称为现代煤炭开采区。开采区在煤炭资源开发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对地下水环境造成影响或破坏,由此产生的地下水环境与生态环境破坏问题日益突显,制约着我国大型煤炭基地“安全、持续、绿色、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论文以我国西部陕西省与内蒙古接壤地区的陕北和神东煤炭能源基地为研究对象,在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综合采用理论分析、实验室测试、计算机模拟等方法,针对研究区煤炭资源开发对地下水环境扰动机理及定量评价技术进行系统研究,旨在正确认识煤矿开采对地下水的扰动机制及其影响程度,探索定量化程度高的评价方法,为我国西部矿区煤-水资源合理开发、科学管控、制度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依据。本项研究得到的主要结论和认识如下:1)采煤活动对覆岩结构控制层的破坏是地下水环境系统扰动的根本原因。论文在系统分析陕蒙现代煤炭开采区水、煤、环及煤炭资源开发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地下水环境系统的概念、结构、要素及其功能。地下水环境系统的概念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以地下水体为系统中心,以控制地下水存储和运动形式的各种要素为系统结构,以地下水的资源与生态价值为核心系统功能的整体;人类活动导致地下水环境系统某项或多项功能的削弱、消失、增强或增加即称为地下水环境系统的扰动。另外从系统的空间结构、范围以及功能内涵出发,将地下水环境系统的构成分为“结构控制层”、“水力驱动层”和“外围扰动层”三个部分;得出采煤活动通过对地下水环境中结构控制层的扰动而导致水力驱动层的响应是煤炭开采区地下水环境系统演化的根本原因。2)“三带一区”是地下水环境结构控制层扰动的主要形式。论文以采动覆岩附加应力变化-损伤变形-介质渗透能力变化为研究技术思路,对采掘扰动下地下水环境结构控制层的演化机理进行了系统研究。从采掘扰动形成的附加应力状态出发,总结了拉应力区、拉压应力区、压应力区三个区段的应力状态与覆岩变形、损伤的一般关系;分析得出典型覆岩“三带一区”(冒落带、裂隙带、弯曲带、地面沉陷区)变形损伤规律。3)不同类型的地下水环境系统结构控制层煤层开采覆岩变形损伤的规律差距较大。应用实验室相似材料模拟技术、计算机数值模拟技术(FLAC3D, F-RFPA2D)定量研究了浅埋松散孔隙型(红柳林)和深埋孔隙-裂隙复合型(沙拉吉达)煤层开采覆岩扰动特征。案例结果显示,浅埋松散孔隙型煤层开采范围小于60m时,可形成典型的“三带”变形损伤,当大于100m后,采动裂缝直达地表,地表发生地堑式垮落,而形成最终的“两带”型破坏;深埋孔隙-裂隙复合型煤层开采过程中均可形成典型的“三带”变形损伤,当采掘范围大于300m后,“三带一区”结构控制层损伤形式趋于稳定。4)采动覆岩结构控制层变形损伤导致覆岩渗透能力变化具有差异性。通过实验室轴向压缩伺服渗透试验,得出岩石在变形损伤不同阶段渗透能力变化具有差异性:在受力初期岩石由于空隙压密渗透率在最低点减少了70%以上,岩石过渡为剪裂变形后渗透率在突增点减少50%左右,岩石在软化变形阶段渗透率在峰值点增大了5倍以上,在出现塑性流变阶段后渗透率基本趋于稳定,残余强度下的渗透率增大了3倍左右;通过流固耦合数值模拟(COMSOL多物理场耦合软件),得出采动覆岩不同区段渗透能力变化具有差异性:采动覆岩应力拉伸区岩体的渗透率相对增大,在采掘空间的直接顶渗透率增大15%,在地表沉陷盆地边缘增大3%;覆岩压缩区渗透率相对减小,在煤岩柱两侧渗透率减小26%,在采掘空间正上方约300m处孔隙率减小10%。5)采动覆岩结构控制层的变形损伤尺度是控制水力驱动层扰动程度的主要因素。运用地下水动力学分析方法,得出覆岩扰动的面积越大、冒裂带高度越高、弯曲带渗透能力越强、地下水压力越大,则地下水环境系统扰动越大;通过数值模拟研究(COMSOL多物理场耦合软件),得出采掘后井下采掘空间直接与大气连通,形成了以导水裂缝带上限圈闭的井下水压“自由表面”,并以“自由表面”为中心,其水位降落漏斗明显、垂向水力梯度和流速加剧的水力驱动层响应。6)提出了构建地下水环境水力驱动层扰动的定量评价模型的技术思路,定量地回答了在采掘扰动影响下具体地下水资源的漏失量、水位降幅等,并给出三大评价指标。从地下水环境系统扰动因素出发,在地下水系统数值建模(MODFLOW)的基础上,通过数值化处理采掘扰动结构变异要素(三带一区),提出了导水裂缝带(冒落带和裂缝带)内边界化、弯曲带覆岩渗透能力分区化,地面沉陷区重新剖分的模型化处理手段,以系统构建地下水环境水力驱动层扰动定量评价模型。并从地下水水位、含水层厚度、水均衡分配角度提出了表征地下水环境系统扰动程度三大评价指标。7)不同地下水环境系统类型的煤层开采扰动程度差异大。通过分别建立研究区深埋孔隙-裂隙型(沙拉吉达)和浅埋松散孔隙型(补连塔)煤层开采条件下的地下水演化的定量评价模型,研究得出沙拉吉达井田导水裂缝带直接揭露延安组基岩裂隙含水层,基岩裂隙含水层形成明显的降落漏斗,由于导水裂缝带不能沟通近地表的松散孔隙含水岩系,松散含水层流场受采掘扰动小,其最大水位附加降深约为0.25m,通过绘制生态扰动指标EHe和含水层扰动指标EHa等值线,识别得出在沙拉吉达井田范围内生态扰动指标EHe≥1,表明局部地段为生态环境影响区,而含水层扰动指标EHa均小于0.07。水均衡总量稍有增加,水资源的损失量约为2040m3/d,水均衡扰动指标EQ值为2.8%,说明该井田采掘扰动对松散层地下水影响极小。浅埋松散孔隙型(补连塔矿)煤层采掘扰动形成的导水裂缝直接发育至地表,导致采掘区段顶部松散含水层被直接疏干,通过绘制生态扰动指标EHe和含水层扰动指标EHa等值线,分析得出在该井田内均两指标均大于1,说明含水层已被大范围疏干,生态破坏严重。随着采掘范围逐年增加,地下水总补给量稍有增加,其补给增量主要是袭夺了区外侧向补给增量、河流排泄减量和潜水蒸发减量。地下水的排泄量增加明显,其排泄增量主要是由于地下水向采掘区段渗漏排泄,而导致了井田地下水资源损失,案例显示2012年补连塔井田因采掘扰动导致地下水损失量达到1.90万m3/d,而水均衡扰动指标EQ值也随着采掘范围拓展逐年增大,2012年达到28%,说明采煤对水均衡影响较大。8)提出了“控水采煤”技术思路。根据地下水环境系统的类型对陕蒙煤炭开采区进行了“控水采煤”分区,其中浅埋黄土裂隙型井田为煤炭资源正常开采区或鼓励开采区,浅埋松散孔隙型井田为煤炭资源限制开采区,深埋孔隙-裂隙复合型井田为煤炭资源减沉控制开采区。
【学位授予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D82;P6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福弘,殷正宙;持续发展的环境战略与地下水环境[J];水科学进展;1992年02期
2 王俊有;山西地下水环境剖析[J];地下水;2002年03期
3 薛廉清;人类活动影响下地下水环境的演化及发展[J];甘肃农业;2005年06期
4 刘卫林;董增川;陈南祥;贺新春;;基于多指标多级可拓评价的地下水环境脆弱性分析[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7年01期
5 曹剑峰;李升;姜纪沂;冶雪艳;曹东平;苏玛莱;;黄河河南悬河段地下水环境健康评价[J];人民黄河;2007年12期
6 董华;张发旺;程彦培;黄志兴;倪增石;高昀;;论地下水环境系统内涵及其编图[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8年06期
7 杨梅忠;江红利;任红星;;韩家湾煤矿技改工程对其矿区地下水环境的影响评价[J];中国西部科技;2009年05期
8 张毅丁;;郑州市地下水环境综合评价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2009年07期
9 毕二平;;对“地下水环境工程”授课方式的探讨[J];中国地质教育;2009年04期
10 周斌;;平凉市崆峒区主要地下水环境问题及防治意见探讨[J];地下水;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毕二平;;对“地下水环境工程”授课方式的探讨[A];中国高等地质教育历史经验与科学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李从仁;杨艳华;;云南省地下水资源分布特征及地下水环境问题[A];资源·环境·循环经济——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张发旺;;典型矿区地下水环境变化及其对矿业城市发展影响预测[A];中国地质科学院“九五”科技成果汇编[C];2001年
4 李绍飞;冯平;李建柱;;海河流域地下水环境状况的风险评价[A];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二)[C];2006年
5 李闽;;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模型探讨[A];资源·环境·产业——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厉福荣;;关注我国地下水环境问题 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A];资源·环境·循环经济——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周骏业;;采矿条件下地下水环境效应及水资源保护利用初期研究[A];中国地质科学院“九五”科技成果汇编[C];2001年
8 ;关于设置地源热泵系统地下水环境监测孔的通知[A];地温资源与地源热泵技术应用论文集(第三集)[C];2009年
9 董华;张发旺;程彦培;黄志兴;倪增石;高昀;;论地下水环境系统内涵及其编图[A];亚洲大陆深部地质作用与浅部地质—成矿响应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8年
10 张秋霞;周建伟;吴艳飞;;山东淄博洪山-寨里矿区煤炭开采的地下水环境效应[A];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S16矿山地质环境防治研讨会分会场[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刊记者 刘艳飞;地下水环境健康:健康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N];中国水利报;2010年
2 记者 段金平 特约记者 段海明;确保首都地下水环境[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年
3 钟鹤萱;我国将全面建立地下水环境监管体系[N];中国水利报;2011年
4 本刊评论;行动,为了健康的水循环[N];中国水利报;2010年
5 全国政协委员 张洪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博士 蒲俊兵;西南地区:地下水环境不断恶化 供水安全谁来保证?[N];人民政协报;2011年
6 采访人 本报记者 黄婷婷;地上项目要不要考虑地下?[N];中国环境报;2012年
7 夏s,
本文编号:13261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1326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