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尾砂胶结充填体蠕变特性试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全尾砂胶结充填体蠕变特性试验研究 出处:《矿业研究与开发》2016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胶结充填体的时效性往往影响着采矿工程的长期稳定性。为分析胶结充填体的蠕变特性,进行了单轴蠕变试验。采用BLW-3000微机控制剪切蠕变试验机对灰砂比为1∶6浓度70%的胶结充填体在0.75应力水平下进行单轴压缩蠕变试验。试验结果和数据分析表明:在0.75应力水平下胶结充填体具有明显的衰减蠕变和等速蠕变阶段,并未显示出加速蠕变过程。其应变速率与时间呈指数衰减关系;变形模量随时间可用Logistic函数进行描述。采用伯格斯模型描述充填体蠕变特性并对参数进行辨识,拟合结果与试验数据可很好的吻合。
【作者单位】: 华北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河北省矿业开发与安全重点实验室;
【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E2015209172) 唐山市科技计划项目(12140208A-12,12140208A-11)
【分类号】:TD853.343
【正文快照】: 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要求的越来越严格以及征地成本的加大,越来越多的矿山采取充填采矿法以及充填早期的采空区。目前对胶结充填体强度的研究较多[1-5],但这些研究均忽视了其流变特性,因而与工程实践有差别。目前对蠕变研究主要集中在岩石和土的方面,并取得了很大进展。杜超等[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田洪铭;陈卫忠;田田;王辉;赵武胜;;软岩蠕变损伤特性的试验与理论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2年03期
2 杨志强;高谦;王永前;陈得信;把多恒;;金川全尾砂 棒磨砂混合充填料胶砂强度与料浆流变特性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4年S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杨志波;拓勇飞;郭小红;;峡口高地应力软岩隧道蠕变损伤参数反演分析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3年07期
2 易富;李军;孙迪;;化学效应下的砂岩蠕变机理[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3期
3 Manchao He;;Latest progress of soft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in China[J];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2014年03期
4 刘志祥;肖思友;兰明;唐志祥;;基于蠕变损伤耦合的海底开采点柱稳定性分析[J];科技导报;2015年13期
5 田洪铭;陈卫忠;郑朋强;于建新;;考虑流变效应的高地应力软岩隧道断面形态优化研究[J];岩土力学;2013年S2期
6 李宁;刘波;吕高;;泥岩隧洞围岩渐进性变形与破坏机制探索[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4年S1期
7 王萍;屈展;刘易非;黄海;覃圆圆;;泥页岩水化膨胀的非线性蠕变模型[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达;长大隧道穿越断层区施工力学特征及施工优化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2 孙琦;膏体充填开采胶结体的强度和蠕变特性研究及应用[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3年
3 李青海;查干淖尔一号井软岩巷道失稳机理及其控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4 蒋海飞;高围压高孔隙水压作用下岩石卸荷蠕变特性研究及其工程应用[D];重庆大学;2014年
5 宋立伟;西北地区冻结岩石力学特性及爆破损伤评价模型试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美乾;膨胀岩膨胀—蠕变耦合试验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2 翟有经;高应力岩石蠕变与细观试验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3年
3 何云;泥质灰岩蠕变特性及巷道稳定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恒虎,段鸿杰,刘华生;应用∑△p_i/d_i确定有效细粒群的最佳配比[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2 邹辉;李向阳;钟永明;;全尾砂-水淬渣膏体性能参数测试方法研究[J];矿业工程;2007年01期
3 马昆林;龙广成;谢友均;朱蓉;;水泥-粉煤灰-石灰石粉复合浆体的流变性能[J];硅酸盐学报;2013年05期
4 吕亚夫;;浅析高效减水剂与水泥间的适应性[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年29期
5 龙秀才;陈发吉;;磷石膏充填材料及其配比试验研究[J];化工矿物与加工;2011年04期
6 张海亚;张斌;;萘系和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比较[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1年07期
7 常庆粮;周华强;秦剑云;范军;王玉禄;;膏体充填材料配比的神经网络预测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09年01期
8 王新民;徐东升;;胶结充填料优化配比研究及强度预测[J];矿业快报;2006年12期
9 赵传卿;胡乃联;;焦家金矿充填物料的颗粒级配优选研究[J];矿冶;2008年02期
10 张磊;乔登攀;程纬华;张国龙;侯国权;;金川粗骨料级配与强度分析[J];矿冶;2012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文玲;黑河水库坝肩边坡云母石英片岩三轴蠕变机理及蠕变模型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2 崔少东;岩石力学参数的时效性及非定常流变本构模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裴启涛;陈建宏;王子哲;程运材;;胶结充填技术在矿山的应用[J];矿业快报;2008年05期
2 周正濂;;多组分胶结充填料制备质量的统计分析[J];世界采矿快报;1991年27期
3 丁向阳,吴统顺;胶结充填体动力强度的细观分析[J];矿业研究与开发;1993年02期
4 饶运章,黄文钿,赵奎,邓飞;低廉胶结充填料的试验研究[J];有色金属(矿山部分);1997年05期
5 周爱民,廖全佳;丰山铜矿分段碎石胶结充填法试验研究[J];世界采矿快报;1997年06期
6 杨锡祥;混凝土和块石胶结充填工艺的应用[J];黄金;2000年02期
7 丰裕军;下向分层胶结充填采矿法在我国岩金地下矿山的应用与发展[J];黄金;2000年08期
8 吴湘晖;碎石胶结充填料配比的优化[J];矿业研究与开发;2000年04期
9 ;一种提高胶结充填料支护性能的方法[J];工程设计与研究;2000年01期
10 王新民,胡家国,王泽群;粉煤灰细砂胶结充填应用技术的研究[J];矿业研究与开发;200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金铭良;;论下向胶结充填采矿法的大面积开采[A];水电与矿业工程中的岩石力学问题——中国北方岩石力学与工程应用学术会议文集[C];1991年
2 尹新才;陈昌民;;大型水体下矿床空场嗣后胶结充填采矿法的应用[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3 陈宏兵;;下向分层层内上向分层胶结充填采矿法的应用实践[A];矿井建设与岩土工程技术新发展[C];1997年
4 刘同有;周成浦;;金川镍矿胶结充填采矿技术的进步[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5 姚世峰;;某矿山胶结充填站的自动化设计[A];2011中国有色金属行业仪表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6 张文华;孙利波;;全尾砂胶结充填的应用和发展[A];冀晋琼粤川鲁六省金属学会第十五届矿山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7 李炜;周旭;;高浓度胶结充填料浆管道输送离析成因分析[A];2011年中国矿业科技大会论文集[C];2011年
8 马元磊;高原;刘忠文;;机械化盘区下向分层进路胶结充填采矿法在马庄铁矿的应用[A];第二十届“冀鲁川辽晋琼粤”七省矿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9 王辉林;崔新玉;彭青生;霍红亮;;上向水平分层胶结充填采矿法在获各琦铜矿的应用[A];2011年中国矿业科技大会论文集[C];2011年
10 赵海军;马凤山;邓清海;李国庆;陈遥;;下向胶结充填法开采陡倾金属矿引起的地质环境损害分析[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学术论文汇编(第七卷)[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黄希金;分级尾砂胶结充填技术取得突破[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6年
2 记者焦建国 通讯员张素民;《低品位铁矿全尾砂结构流体胶结充填技术研究》项目获奖[N];中国冶金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刘永龙 通讯员 赵博 何畅;跨越,在这一刻![N];河北经济日报;2011年
4 宗伯明;金川矿区开发新技术解决充填难题[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1年
5 李建东;中国工程院院士于润沧到金川集团公司调研[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赵向南;让家乡插上腾飞的翅膀[N];山西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静文;铁矿矿山充填采矿用胶结充填料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5年
2 赵有生;新阳煤矿高浓度胶结充填料浆输送特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年
3 胡家国;电厂粉煤灰矿山充填胶凝机理研究及水化反应动力学特性[D];中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根平;大红山铜矿块石尾砂胶结充填工艺试验研究与应用[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刘贤俊;新型尾砂胶结剂在某铜矿下向分层胶结充填采矿中的应用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5年
3 余溯;块石胶结充填体声发射特征试验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5年
4 胡源;不同应力路径下块石胶结充填体破坏声发射频率特性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5年
5 刘浩;某硬岩矿山无阶段矿柱开采岩爆诱发倾向及失稳控制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5年
6 李瑞龙;高浓尾矿胶结充填材料的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7 陈龙浩;巷式胶结充填开采岩层移动变形规律模拟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8 李兴尚;水砂胶结充填材料配合比的优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5年
9 肖洪彬;煤矿巷道矸石胶结充填工艺及装备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8年
10 姚志全;开阳磷矿黄磷渣胶结充填技术研究及可靠性分析[D];中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3280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1328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