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透煤层水力压裂技术在石门揭煤中的应用
本文关键词:低透煤层水力压裂技术在石门揭煤中的应用 出处:《安徽理工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低渗透性 水力压裂 数值模拟 卸压增透 石门揭煤
【摘要】:煤与瓦斯突出一直是影响煤矿正常工期、威胁工人安全的罪魁祸首,而发生煤与瓦斯突出频率最大的作业当属石门揭煤。潘一矿东井揭13-1煤时,通过相关资料及技术手段预测该揭煤地点瓦斯压力约为6MPa,瓦斯含量为15/m3左右,突出危险性较大,故采取水力压裂卸压增透技术来达到安全揭石门的目的。为实现潘一矿东井按正常工期安全揭13-1煤层,本文首先对水力压裂力学特性进行分析,然后采用RFPA-Flow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参照以往水力压裂试验参数选择原则最后在潘一矿东井进行实践。通过对水力压裂卸压增透特性进行研究,发现在压裂孔周围易形成塑性区,且塑性区的半径与钻孔直径成正相关关系。钻孔起裂是由注水压力和原岩应力共同决定的,即当二者形成的切向拉应力大于煤层的抗拉强度时煤层破裂。裂缝的起裂位置与侧向应力系数λ有关,当λ1,起裂点位于两帮中点处;当λ=1,起裂方向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当λl,起裂点位于钻孔两端处。通过RFPA-Flow数值模拟,发现煤层的破裂压力与钻孔直径有关,钻孔孔径越大,起裂所需压力越低。模拟得出煤层的起裂压力为33MPa左右。现场试验表明:采取水力压裂工艺后,瓦斯平均抽采浓度为63.2%,平均抽采纯量为0.235m3/min,单孔抽采纯量平均为0.0610m3/min。平均瓦斯抽采浓度为未压裂前的1.2倍,单孔平均抽采纯量为未压裂前的3.5倍。通过测定煤层含水率及瓦斯含量,得出水力压裂影响范围最远可达50m。通过前期的理论分析并结合数值模拟结果,水力压裂试验在潘一矿东井成功实施,达到了安全揭石门的目的。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期望对以后的水力压裂作业能提供一定的指导。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D71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玉武,姜文忠,牛德文,张新生,李先章;阳城、沁水矿区煤层气开发前景探讨[J];煤矿安全;2002年05期
2 霍忠锋,刘义生,吴爱民,杨智华;近距离煤层群建设"双高"矿井的实践[J];煤炭科学技术;2003年05期
3 张仲春;余耀锋;杨洪滨;;上行开采近距离煤层群的探讨与应用[J];煤;2007年09期
4 马立强;汪理全;张东升;刘玉德;刘江;张太平;欧阳广斌;;近距离煤层群上行开采可行性研究与工程应用[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5 周岩;龙祖根;;多煤层系统的煤层气运移模型研究[J];煤;2009年04期
6 魏孝华;李铭;;近距离煤层群上行开采可行性判定研究[J];神华科技;2013年01期
7 尹中山;;川南煤田古叙矿区煤层气勘探选层的探讨[J];中国煤炭地质;2009年02期
8 范晓刚;;近距离突出煤层区域验证方法探讨[J];煤炭工程;2012年10期
9 汪长明;;具有突出危险性煤层群煤气共采技术[J];洁净煤技术;2013年01期
10 张宏伟;韩军;海立鑫;李明;乔鸿波;;近距煤层群上行开采技术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余耀峰;张仲春;杨洪滨;;近距离煤层群上行开采的研究与应用[A];矿山建设工程新进展——2007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文集[C];2007年
2 汪理全;;煤层群上行开采技术及应用[A];21世纪高效集约化矿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苏朝晖;;潘二矿煤层群开采的层位控制方法[A];2010年度淮南矿业集团煤炭学会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一)·地质专业[C];2010年
4 李伟;陈家祥;吴建国;;松软、低渗透煤层综合抽采技术[A];全国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及瓦斯治理技术理论与实践[C];2011年
5 翟成;卫修君;林柏泉;;近距离煤层群采动裂隙场演化规律数值模拟研究[A];中国煤炭学会煤矿安全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部分)[C];2009年
6 黄祥宽;;急倾斜薄煤层群矿井瓦斯地质的特殊性研究[A];瓦斯地质研究与应用——中国煤炭学会瓦斯地质专业委员会第三次全国瓦斯地质学术研讨会[C];2003年
7 杨科;袁亮;刘钦节;廖斌琛;孙力;涂辉;;深部近距离煤层群卸压开采高应力演化煤柱效应研究[A];煤矿冲击地压防治的创新与实践——全国防治煤矿冲击地压高端论坛论文汇编[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裴支前;让科技成为煤矿高效安全开采的“金钥匙”[N];江淮时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胡永忠;山体赋存煤层群混合开采覆岩破断规律及顶板控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2 徐宏杰;贵州省薄—中厚煤层群煤层气开发地质理论与技术[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3 季文博;近距离煤层群采动煤岩渗透特性演化规律与实测方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4 姜在炳;煤层3D动态建模技术及应用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8年
5 翟成;近距离煤层群采动裂隙场与瓦斯流动场耦合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6 杨兆彪;多煤层叠置条件下的煤层气成藏作用[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7 李庆军;近距离煤层群开采煤层自燃预测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辉;贺西煤矿首采层开采后下伏煤层卸压特征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2 陈二瑞;低透煤层水力压裂技术在石门揭煤中的应用[D];安徽理工大学;2016年
3 戚志虎;近距离煤层群工作面瓦斯综合治理研究与应用[D];安徽理工大学;2016年
4 章照明;火成岩侵入煤层瓦斯涌出规律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8年
5 任硕;超临界CO_2在低渗透煤层渗流规律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3年
6 陈绍祥;极近距离下位煤层采准巷道优化布置及支护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5年
7 陈敬轶;成庄煤矿瓦斯地质图编制与煤层气资源量评价[D];河南理工大学;2007年
8 陈彦军;复杂围岩条件极近距离薄煤层群开采相关技术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9 吴敏;新安煤矿深部构造煤采动区煤层气开发方案对比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10 乔大良;近水平多煤层开拓模式的优化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316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1331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