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烷基羟肟酸浮选氟碳铈矿机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改性烷基羟肟酸浮选氟碳铈矿机制研究 出处:《中国稀土学报》2016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稀土矿 氟碳铈矿 改性烷基羟肟酸 XPS 浮选机制
【摘要】:对比了C7~9羟肟酸、H205、L102和改性烷基羟肟酸对高泥铁复杂稀土的分选效果,其中改性烷基羟肟酸分选效果最好,稀土精矿品位与使用常规羟肟酸相近,回收率最高;以改性烷基羟肟酸为捕收剂,研究纯矿物氟碳铈矿在不同矿浆pH值下的浮选行为,在较宽的矿浆pH区间4~12内,可浮性较好,尤其pH=10,可浮性最好,氟碳铈矿浮选回收率为92.50%;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的手段,研究了改性烷基羟肟酸对氟碳铈矿浮选的作用机制,矿物表面可能发生了化学反应,存在稀土脂肪酸盐和-C=O-RE-O-N五元环螯合物,而且存在大量疏水性C-C/C-H的吸附。
【作者单位】: 广东省资源综合利用研究所稀有金属分离与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201504010009)资助
【分类号】:TD923;TD955
【正文快照】: 氟碳铈矿是典型的轻稀土矿矿物之一,广泛存在于轻稀土矿山。在氟碳铈矿浮选早期,常使用脂肪酸及其皂类作为捕收剂,如Mountain Pass矿[1];随着稀土矿产资源的贫、细、杂趋势的日益凸显,选矿科研工作者逐步开发出选择性和捕收性强的高效捕收剂——羟肟酸。但是羟肟酸药剂价格偏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国才,田君,池汝安,徐盛明,张志庚;氯化铵焙烧法从中品位氟碳铈矿精矿提取稀土的研究[J];稀土;2001年03期
2 刘营,黄文梅,龙志奇,张国成,黄小卫;氟碳铈矿热分解动力学研究[J];中国稀土学报;2003年03期
3 康明,孙蓉;碳酸钠用量对氟碳铈矿中氟的回收率的影响[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4 柳召刚,杨启山,刘铃声,国树山,陈保战,魏绪钧,胡安娜;碳酸钠焙烧盐酸浸出分解氟碳铈矿精矿工艺的研究[J];稀土;2004年02期
5 吴文远,陈杰,孙树臣,涂赣峰;添加稀土硝酸盐氟碳铈矿的热分解行为[J];东北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6 时文中;朱国才;池汝安;;采用固氟氯化法从氟碳铈矿中提取稀土氯化动力学的研究进展[J];稀土;2006年01期
7 ;四川氟碳铈矿盐酸法分离生产稀土产品工艺调查分析[J];四川稀土;2007年03期
8 ;我国成功开发出氟碳铈矿清洁冶金集成技术[J];广西科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9 ;我国自主开发成功氟碳铈矿清洁冶金集成技术[J];湖南有色金属;2009年01期
10 ;我国自主开发成功氟碳铈矿清洁冶金集成技术[J];有色冶金节能;2009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晓成;我国自主开发成功氟碳铈矿清洁冶金集成技术[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9年
2 常春;氟碳铈矿清洁冶金集成技市研发成功[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
3 小齐;中科院研制出清洁冶金集成新技术[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仕林;四川氟碳铈矿环境友好湿法冶炼工艺及理论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何继全;氟碳铈矿处理工艺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3年
2 李中军;氟碳铈矿焙烧动力学及抛光粉制备[D];武汉工程大学;2006年
3 马骏;氟碳铈矿中氟的资源化与稀土浸取工艺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6年
4 付红扬;氟碳铈矿的氟/稀土分离及氟资源化的利用[D];东北大学;2013年
5 贾伟;氟碳铈矿焙烧脱氟过程的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6 饶金山;氟碳铈矿浮选行为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7 于保强;微细粒稀土矿物浮选研究[D];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2014年
8 史伟伟;氟碳铈矿冶炼工艺废水合成冰晶石的研究[D];贵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3361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1336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