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高煤阶煤层气藏内水赋存特征与运移规律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6 14:06

  本文关键词:高煤阶煤层气藏内水赋存特征与运移规律研究 出处:《煤炭科学技术》2016年S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高煤阶 煤层气 煤层水 排采 运移规律


【摘要】:为拟清煤层气排采过程中基质孔隙内气-水解吸运移的关系,基于对沁水盆地高煤阶煤层气藏孔裂缝系统、流体特征及煤矿井下储层特征的观测和理论研究,阐明了高煤阶煤层气藏内水的分布赋存特征,不同排采阶段煤层水产出的来源;探讨了割理裂缝内饱和水与不饱和水2种情况下微孔裂隙内煤层水的运移机理;微孔裂隙内煤层水运移受毛细管力、微孔裂隙内气体压力、割理裂缝中流体压力、自身重力、摩擦阻力等的作用,毛细管力是其运移的主要阻力,微孔裂隙内气体压力与割理裂缝中流体压力差是其主要动力。根据煤层水的赋存与运移特征,对高煤阶煤层气藏开发布井方式、压裂改造和排采控制中的关键问题提出了3点有利建议。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国家能源煤与煤层气共采技术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助项目(2011ZX05034-002;2011ZX05061) 中国石油华北油田科技联合资助项目(2013E-2208-2015-M05)
【分类号】:TD841
【正文快照】: Study on water occurrence features and migration rules inhigh rank coalbed methane reservoirChen Wenwen1,Yang Yanhui1,Wang Shengwei2,3,Chen Longwei1,Yang Yanlei1,Wei Siqi1(1.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Institute,Petro China Huabei Oilfield Company,Renqiu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生维,段连秀,张明,陈钟惠;煤层气藏分析的参数与流程[J];地球科学;2000年06期

2 欧成华,李士伦,杜建芬,邓奎;煤层气吸附机理研究的发展与展望[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3 饶孟余,杨陆武,冯三利,叶建平;中国煤层气产业化开发的技术选择[J];特种油气藏;2005年04期

4 苏现波;林晓英;柳少波;宋岩;;煤层气藏边界及其封闭机理[J];科学通报;2005年S1期

5 张卫东;魏韦;;煤层气水平井开发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煤层气;2008年04期

6 胡连伍;陈海霞;杨卫国;;地面抽采煤层气环境影响和管理对策探讨[J];能源环境保护;2009年03期

7 蒋书虹;欧成华;;煤层气超临界吸附行为的蒙特卡罗方法研究综述[J];西部探矿工程;2009年08期

8 钱伯章;朱建芳;;煤层气开发与利用新进展[J];天然气与石油;2010年04期

9 陈浩;李建明;孙斌;;煤岩等温吸附曲线特征在煤层气研究中的应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10 吴鲜;廖冲;叶玉娟;窦莲;;水文地质条件对煤层气富集的影响[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文忠;周尚忠;孟尚志;赵军;莫日和;;山西省柳林区块水文地质条件及其对煤层气富集成藏的影响[A];2011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赵靖舟;时保宏;;鄂尔多斯盆地煤层气富集单元及其特征[A];鄂尔多斯盆地及邻区中新生代演化动力学和其资源环境效应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3 李俊乾;刘大锰;姚艳斌;蔡益栋;张百忍;;郑庄区块煤层气富集主控地质因素及开发前景分析[A];2011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张亚蒲;杨正明;鲜保安;;煤层气开采发展趋势及其增产技术[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5 赵孟军;宋岩;苏现波;柳少波;秦胜飞;洪峰;;煤层气聚气历史研究及其地质意义[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6 杨兆彪;秦勇;陈义林;;重烃异常的煤层气成藏指示效应[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王红岩;李景明;刘洪林;李贵中;;开发物理模拟技术,探讨煤层气成藏机制[A];2004年全国瓦斯地质年会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4年

8 赵庆波;孙粉锦;李五忠;李贵中;孙斌;王勃;孙钦平;陈刚;孔祥文;;煤层气成藏条件、开采特征及开发适用技术分析[A];2011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牛宏贤;汤放新;张俊;杨建丽;刘振宇;;CH_4饱和阳泉煤拄对CO_2渗透行为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张建民;贾耀惠;;阜新刘家区岩浆岩对煤层气开发的影响因素分析[A];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实践[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马军;压裂技术成功应用于煤层气开采[N];中国石化报;2009年

2 记者 宋时飞;首条跨省煤层气输送管道项目批准建设[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3 张怀发邋马军;煤层气二氧化碳压裂技术取得突破[N];中国石化报;2008年

4 张蔚语;煤层气试井测试,最合适方法的选择[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建美;煤层气热力开采的气水两相流动机理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5年

2 王丹;临汾区块煤层气富集及产能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6年

3 张成;准东地区低煤阶煤层气成藏条件与有利区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4 郭林霞;煤层气钻井工程风险及监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年

5 刘保民;煤层气开采的水文地质控制和产能潜力评价方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6 白培中;西山煤田煤层气成藏条件及多煤层段压裂技术实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年

7 陈德民;红菱矿区煤层气藏开发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8 陈进超;煤层气富集区非地震综合物探技术及试验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9 孙平;煤层气成藏条件与成藏过程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10 马东;煤层渗透率变化规律和气润湿反转方法提高煤层气产量研究[D];长江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岩;沁南区块煤层气数值模拟及开发方案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2 崔悦震;声场作用下煤层气渗流特性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3 封雪;煤层气清洁生产评价体系构建及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4 杜国峰;煤层气压裂技术评价方法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4年

5 李小冬;山西煤层气技术的开发利用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6 章丽娜;煤分子结构与外界环境对煤层气生成及运移的影响[D];太原理工大学;2015年

7 王东浩;煤层气压裂裂缝模拟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09年

8 何晓辉;煤层气测井解释方法研究与应用[D];长江大学;2012年

9 宫平志;煤层气非稳态扩散不稳定渗流规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10 刘光耀;煤层气压裂模拟模型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375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13375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c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