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级萃取理论在稀土选矿中的应用——纪念徐光宪先生逝世一周年
本文关键词:串级萃取理论在稀土选矿中的应用——纪念徐光宪先生逝世一周年 出处:《稀土》2016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介绍串级萃取理论在选矿中的应用,阐述了串级萃取与串级选矿之间的理论关系,归纳了如何应用于串级选矿的基本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结果。在选矿工艺中应用该理论能同时得到高纯度和高回收率的产品,稀土回收率达到90%,品位为60%,通过理论计算可以得到选矿工艺技术条件,达到预期的技术指标,对综合利用复合矿资源的选矿工艺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application of cascade extraction theory in ore dressing, expounds the theore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cascade extraction and cascade dressing, and sums up the basic theory of how to apply it to cascade dressing. The high purity and high recovery can be obtained by applying this theory in the mineral processing process. The recovery rate of rare earth is 90% and the grade is 60%. Through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the technical conditions of mineral processing technology can be obtained, and the expected technical indexes can be achieved,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mineral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compound mineral resources.
【作者单位】: 包头稀土研究院;
【分类号】:TD955
【正文快照】: 串级萃取理论在选矿中的应用是由徐光宪先生于2005年在一份有关保护包头稀土和钍资源的15名院士联名建议[1]中提出的,作者赞同徐光宪的观点和建议,进行了试验和研究,对串级萃取理论如何应用于选矿从理论上进行了连接,提出了串级选矿的基本理论和计算方程式,便于计算和应用。对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树森;;串级调节完善经验点滴[J];炼油化工自动化;1988年04期
2 李标国;徐光宪;;串级萃取理论动态平衡的计算和程序设计[J];稀有金属;1980年01期
3 倪亚明,李标国,徐光宪;串级萃取理论及镍钴铜的萃取分离[J];有色金属(冶炼部分);1984年06期
4 李标国,严纯华,乔书平,徐光宪;串级萃取理论Ⅷ——三组份体系动态过程的研究[J];中国稀土学报;1985年03期
5 徐光宪,李标国,严纯华;串级萃取理论的进展及其在稀土工艺中的应用[J];稀土;1985年01期
6 郝纪宁,张丽萍,严纯华,李标国,徐光宪;串级萃取理论的实验验证——镧铈体系的萃取分离[J];稀土;1985年03期
7 赵治华,李冬,王军;串级萃取理论在生产中的应用[J];包头钢铁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8 罗振华;论串级萃取影响因素和最优工艺条件[J];有色金属(冶炼部分);1979年02期
9 胡启阳,孙志臣;等效双组分法计算多元稀土串级萃取分离工艺参数[J];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1993年01期
10 胡启阳;;串级萃取状态方程及多元稀土萃取分离工艺设计[J];湖南冶金;199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翠平;;循环水逆向串级利用的探索和实践[A];第七届(2009)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下)[C];2009年
2 水雯箐;谷胜;包慧敏;陆豪杰;梁淑芳;杨們原;陈先;;Enhancing TOF-TOF-bascd de novo Sequencing for High Throughput and Comprehensive Proteomic Analysis[A];中国蛋白质组学首届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3 王振华;;稀土串级萃取分离过程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机仿真[A];中国稀土学会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4 廖春生;程福祥;吴声;严纯华;;串级萃取理论的新进展[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6分会:稀土材料化学及应用[C];2014年
5 钟学明;万荣生;;串级萃取最优κ值方程[A];中国稀土学会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6 高爽;秦斌;;串级PID控制在RH预热枪控制系统中的应用[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2008学术年会第二届智能检测控制技术及仪表装置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刘协春;罗方祥;肖松涛;程琦福;朱文彬;张虎;蒋德祥;;Purex流程2A工艺条件优化串级实验研究[A];中国核学会核化工分会成立三十周年庆祝大会暨全国核化工学术交流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0年
8 钟学明;李才生;罗小兰;;迭代函数法计算稀土串级萃取最优化K值[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9 杨辉;柴天佑;;串级萃取分离组分含量软测量及应用[A];首届全国有色金属自动化技术与应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10 宋延兴;田学民;赵育才;胡长松;;串级前馈式极点配置自校正PID控制器[A];1996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199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郭松;高性能乙烯/1-已烯共聚物的串级催化法制备及表征[D];浙江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郭晨;无刷串级发电机组励磁控制方法研究与设计[D];东北大学;2013年
2 乌仁别丽克;基于串级PID控制算法的四旋翼无人机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D];东华大学;2016年
3 曹南;基于H_∞最优灵敏度的串级控制算法的研究与应用[D];东华大学;2013年
4 刘克维;基于模糊逻辑的微乳液搅拌釜温度串级PID控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643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1364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