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深部开采扰动诱发围岩应力场及能量场演化规律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06 13:07

  本文关键词:深部开采扰动诱发围岩应力场及能量场演化规律研究 出处:《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深部 扰动围岩 主应力路径 主应力方向 能量演化


【摘要】:深部工程扰动引起的围岩应力场动态调整和能量场积聚耗散是造成深部工程动力灾害的主要原因。目前,国内外对于深部采掘引起的围岩应力场分布规律研究主要集中在支承压力分布等方面,缺少对开采引起的三维应力路径与应力方向演化规律的研究。本文运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深部开采扰动诱发的围岩主应力路径与主应力方向变化以及能量场演化规律进行了深入、系统地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采用应变软化本构模型,建立了回采巷道掘进和工作面回采的三维数值计算模型,得到了采掘过程中超前工作面支承压力的分布规律,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吻合良好,证明了数值模型的正确性。(2)基于建立的三维数值模型,运用Fish语言编程计算了回采巷道掘进和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巷道顶底板和帮部煤岩体的主应力分量,系统分析了巷道顶底板和帮部不同位置处主应力大小随采掘推进过程的演化规律,得到了六种不同的深部扰动围岩典型的主应力演化路径。(3)基于推导的空间主应力方向解析公式与建立的三维数值模型,采用Python语言编程计算了主应力方向的方位角和倾角。利用等角度乌尔夫投影图,系统分析了巷道顶底板和帮部不同位置处主应力方向随采掘推进过程的演化规律,得到了四种不同的深部扰动围岩典型的主应力方向演化特征。(4)利用围岩弹性应变能解析公式与建立的数值模型,系统分析了巷道顶底板和帮部不同位置处,围岩弹性应变能随采掘推进过程的演化规律,得到了深部扰动围岩弹性应变能的积聚耗散跟其所处的位置的关系,从能量的积聚与耗散角度揭示了深部开采扰动围岩动力灾害产生的机理。
[Abstract]:Dynamic adjustment of surrounding rock stress field and accumulation and dissipation of energy field caused by deep engineering disturbance are the main causes of deep engineering dynamic disaster. The distribution of surrounding rock stress field caused by deep excav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is mainly focused on the distribution of supporting pressure and so on. Lack of research on three-dimensional stress path and stress direction evolution law caused by mining. This paper uses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 In this paper, the variation of principal stress path and direction of principal stress and the evolution of energy field induced by deep mining disturbance are deeply studied. The main results obtained are as follows: 1) strain softening constitutive model is adopted. The three-dimensional numerical calculation model of roadway driving and mining face is established, and the distribution law of supporting pressure in advance face is obtained. The results of numerical simulation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field measured data. The correctness of the numerical model is proved. The main stress components of the roof and floor and the coal and rock mass of the roof and the roof of the roadway during the mining process of the roadway and the working face are calculated by programming with Fish language. The evolution law of the principal stress at different positions of roadway roof and floor with the process of excavation and propulsion is analyzed systematically. Six typical principal stress evolution paths of deep disturbed surrounding rock are obtained. Based on the derived analytical formula of spatial principal stress direction and the established three-dimensional numerical model. The azimuth and dip angle of principal stress direction are calculated by Python language, and the equal angle Ulf projection diagram is used to calculate the azimuth and dip angle of principal stress direction. The evolution law of the direction of principal stress in different positions of roadway roof and floor with the process of excavation and propulsion is analyzed systematically. Four typical principal stress direction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deep disturbed surrounding rock are obtained. (4) the analytical formula of elastic strain energy of surrounding rock and the established numerical model are obtained. The evolution of elastic strain energy of surrounding rock at different positions of roadway roof, floor and side is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ccumulation and dissipation of elastic strain energy of deep disturbed surrounding rock and its location is obtained. From the point of energy accumulation and dissipation, the mechanism of dynamic disasters caused by deep mining disturbance surrounding rock is revealed.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D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建新;高永涛;;基于软破围岩锚喷支护位移理论的隧道支护时间分析[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2 黄运飞,杨维怀;地下工程围岩维护的新途径—切缝弱化围岩法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3期

3 鞠庆海;弱面对围岩稳定的影响及围岩强度的补偿[J];煤炭工程师;1990年03期

4 许永吉;陈晶晶;;常用围岩自撑能力评判方法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2年06期

5 李政钧;;锚杆加固围岩的作用机理研究[J];西部探矿工程;2006年08期

6 柳军城,王圣彬;微震动爆破技术在软弱松散围岩中的应用[J];西部探矿工程;2002年04期

7 费文平;张建美;崔华丽;张国强;;深部地下洞室施工期围岩大变形机制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2年S1期

8 邱小佩,陈昊;高压通水隧道混凝土裂缝及围岩固结止水处理[J];西部探矿工程;1999年06期

9 贾金刚;王天佑;李珩;董锋;;大伙房水库输水工程围岩稳定性数值分析[J];现代矿业;2010年01期

10 赵永川;张正平;;暮底河水库输水隧洞围岩稳定性及对策[J];资源环境与工程;201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齐俊修;刘力;刘克贤;杨国华;;十三陵抽水蓄能电站排风兼安全洞围岩监测及分析[A];岩土力学数值方法的工程应用——第二届全国岩石力学数值计算与模型实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0年

2 刘宁;朱维申;于广明;;基于Mohr-Coulomb准则的初期支护与围岩耦合作用分析[A];第六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及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倪国荣;张涵浩;李从众;;洞潭水电站球岔设计及球穴围岩稳定分析[A];第一届全国岩石力学数值计算及模型试验讨论会论文集[C];1986年

4 苏有财;谷婷;朱勇;白志勇;;模糊理论在隧道施工阶段围岩等级划分中的应用[A];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5 揭隽夫;;应用围岩分类法评价水工地下洞室围岩稳定的认识[A];地下工程经验交流会论文选集[C];1982年

6 仇文革;;隧道仰拱在支护与围岩交互作用中机理的试验研究[A];第二届全国青年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3年

7 齐俊修;王连捷;刘风成;王薇;董诚;;张河湾蓄能电站模型洞围岩位移反分析及预测研究[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8 徐平;夏铭佑;;大型地下洞室群围岩稳定三维弹塑性分析[A];第一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与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1999年

9 庞永祥;;关于圆洞层状围岩的极向应力[A];地下工程经验交流会论文选集[C];1982年

10 孙文召;王丹;李昕;周晶;;水工高压引水隧洞围岩稳定分析[A];水与水技术(第一辑)选编[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黄寰;成都理工大学解开围岩监测难题[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崔明;隧洞围岩体力学参数演化规律及工程应用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5年

2 刘永平;隧道脆性—准脆性围岩连续损伤特征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3 张国华;基于围岩累积损伤效应的大断面隧道施工参数优化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10年

4 李景龙;大型地下洞室群工程稳定性风险评估系统及其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5 唐雄俊;隧道收敛约束法的理论研究与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冷先伦;深埋长隧洞TBM掘进围岩开挖扰动与损伤区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9年

7 邵勇;采空区多灾耦合作用下的隧道稳定性分析[D];南京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顺波;水平缓倾岩层大断面隧道安全快速施工技术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6年

2 俞凯木;应力释放与孔压作用下圆隧围岩黏弹性变形解析理论[D];华侨大学;2016年

3 端宁;深部开采扰动诱发围岩应力场及能量场演化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4 刘厚银;深埋隧洞围岩及支护结构稳定性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

5 林峰;长距离输水隧洞TBM掘进过程围岩稳定性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3年

6 刘士雨;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模糊综合评价及其应用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09年

7 周学良;隧道围岩变形监测与围岩参数的反演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8 林耿耿;引汉济渭工程控制闸枢纽围岩稳定性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9 苗萌萌;引观入本工程北台支线引水隧洞围岩稳定性分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3年

10 梁礼绘;高埋深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及支护结构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3879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13879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1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