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改进化学顺序提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应用于铅锌尾矿中铜铅锌镉镍的化学形态分析

发布时间:2018-01-07 05:41

  本文关键词:改进化学顺序提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应用于铅锌尾矿中铜铅锌镉镍的化学形态分析 出处:《冶金分析》2016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 改进化学顺序提取(BCR)法 铅锌尾矿 重金属 形态分析


【摘要】:采用改进化学顺序提取(BCR)法提取铅锌尾矿样品中铜、铅、锌、镉和镍等重金属元素的可交换态(F1)、可还原态(F2)、可氧化态(F3)和残渣态(F4)四种形态,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了铅锌尾矿中铜、铅、锌、镉和镍的各元素总量及各元素不同形态含量。研究结果表明:各元素不同形态的方法检出限在0.012~0.85mg/kg之间,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5)在2.1%~9.9%之间;各元素所有形态量的总和与各元素测得总量的比值在88.1%~101.2%之间。这说明实验所用的形态分析方法适用于铅锌尾矿中铜、铅、锌、镉和镍的形态分析。采用实验方法对3个铅锌尾矿样品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铜、铅、锌、镉和镍的化学形态中残渣态含量最大,占各元素总量的30%及以上;铅和锌含量分布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F4、F2、F1、F3,铜和镍为F4、F3、F2、F1,镉为F4、F1、F3、F2。实验方法可为铅锌尾矿区中重金属元素的综合利用、环境影响评价及环境治理提供重要参考信息。
[Abstract]:The improvement of chemical extraction sequence (BCR) extraction of lead-zinc tailings samples of copper, lead, zinc, cadmium and nickel and other heavy metals are exchangeable, reducible (F1) (F2), oxidizable and residual fraction (F3) (F4) four forms, using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ICP-MS) in the determination of copper tailings, lead, zinc, cadmium and nickel in the total amount of each element and the elements of different forms of cont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thod of elements of different forms of detection limit in the range of 0.012~0.85mg/kg, the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RSD, n=5) between 2.1%~9.9%; ratio of the sum of the elements of all forms the amount of each element and the measured total between 88.1%~101.2%. The analysis of the morphological method is applicable to the lead-zinc tailings of copper, lead, zinc, cadmium and nickel. The morphological analysis by experimental method in 3 samples of lead-zinc tail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pper, lead, zinc, The residual content of chemical forms of cadmium and nickel in the largest, accounted for 30% of the total amount of each element and above; the content of lead and zinc distribution from high to low order F4, F2, F1, F3, Cu and Ni for F4, F3, F2, F1, F1, F3, CD F4,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F2. method of heavy metal elements in the tailings area, provide important reference information for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and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作者单位】: 中国有色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测试中心;
【基金】: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桂科能14123006-12、桂科能14123006-14)
【分类号】:O657.63;TD926.4
【正文快照】: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段永梅;张然;;铅锌尾矿区内植物中镉的分析[J];科技信息;2009年09期

2 王科;李红;;某铅锌尾矿植被特征及其重金属含量研究[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3 朱佳文;邹冬生;向言词;徐华勤;;不同修复方式对铅锌尾矿砂微生态环境的改良作用[J];水土保持学报;2012年05期

4 刘惠娜;蔡碧佳;杨期和;肖迪;;铅锌尾矿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初探[J];生态环境学报;2013年02期

5 陈巨瑛;;铜、铅锌尾矿在水泥生产中的应用[J];环境工程;1993年04期

6 田吉宁 ,崔工伟 ,余鑫 ,王敦英;铅锌尾矿作矿化剂应用探讨[J];广西节能;2001年01期

7 傅圣勇;俞寿苗;袁小琴;丁小东;秦至刚;;拓开铜铅锌尾矿在水泥制造中的全面应用(一)[J];四川水泥;2007年02期

8 王钦建;石琳;黄颖;;国内铅锌尾矿综合利用概况[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2年08期

9 卢红;;国内铅锌尾矿回收为建筑材料应用概况[J];福建建材;2013年09期

10 王志刚;;福建某铅锌尾矿综合利用[J];中国有色金属;2010年S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韩富斌;利用铅锌尾矿一举多得[N];中国矿业报;2006年

2 记者  韩富斌;陕西秀山水泥有限公司年消化尾矿22万吨[N];陕西日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雪涛;铅锌尾矿的生态修复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2 卢倩倩;绿肥改良对铅锌尾矿植物稳定修复效果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5年

3 王艳平;铅锌尾矿系统管理的实证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4 徐亮;铅锌尾矿基本性能及其综合利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5 何东;五种观赏藤本植物对铅锌尾矿适应性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

6 卓莉;铅锌尾矿对环境的污染行为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7 李彪;铅锌尾矿区3种乡土豆科植物对铅锌的响应研究[D];西南林业大学;2012年

8 高玉倩;铅锌尾矿植物和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2年

9 肖祈春;铅锌尾矿制备水泥熟料及其重金属固化特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10 杨秀梅;丛枝菌根真菌对铅锌尾矿植被恢复作用的试验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3912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13912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2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