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VB的某铁矿山地表沉陷预警信息系统开发
本文关键词: 开采沉陷 VB GIS 预警信息系统 逻辑数据库 系统结构及功能 出处:《金属矿山》2016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减少矿山地表开采沉陷对矿区居民生活及生态环境的影响,采用VB语言开发了矿山地表沉陷预警信息系统。针对GIS软件的使用兼容性,以Map X为开发平台、VB为开发环境,采用ID编码关联技术建立了逻辑数据库,结合沉陷理论模型、概率积分模型、预警模型以及集成二次开发技术,采用可视化开发工具Visual Studio 2008开发并实现了数据可视化入库。详细分析了该系统的数据库设计、系统结构及功能设计流程,并结合安徽某铁矿山实测数据,绘制了该矿区走向和倾向的地表下沉、水平移动、曲率、倾斜、水平变形曲线图。研究表明:该系统能够准确计算各监测周期的地表沉陷最大值,并与预警极限值进行对比计算,通过曲线图直观地显示出地表沉陷监测点的下沉情况,初步判断是否超过预警值,最终实现地表沉陷预警,对于确保该矿山安全生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Abstract]:In order to reduce the influence of mining subsidence on residents' life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 early warning information system of mine surface subsidence is developed by using VB language. Aiming at the compatibility of GIS software, Map X is used as development platform and VB as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A logical database is established by using ID coding association technology, which combines subsidence theory model, probability integral model, early warning model and integrated secondary development technology. In this paper, the data visualization database is developed and realized with the visual development tool Visual Studio 2008.The database design, system structure and function design flow of the system are analyzed in detail, and the measured data of a certain iron mine mountain in Anhui Province are combined. The curves of subsidence, horizontal movement, curvature, tilt and horizontal deformation of the mining area are plot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ystem can accurately calculate the maximum value of surface subsidence in each monitoring period. Compared with the limit value of early warning, the subsidence condition of the monitoring point of surface subsidence is shown intuitively by the graph, and the preliminary judgment is made whether it exceeds the early warning value or not, and finally the early warning of surface subsidence is realized. It has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to ensure the safety production of the mine.
【作者单位】: 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安徽庐江龙桥矿业有限公司;
【分类号】:TD3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剑峰;;地表沉陷治理的新方法[J];能源环境保护;2009年04期
2 公茂旭;陈加更;吕国庆;;承压含水层自身性质对地表沉陷的影响规律[J];煤矿安全;2013年02期
3 许凯;;固体充填综采地表沉陷规律研究[J];煤矿安全;2013年04期
4 张义之;再论矿床排水疏干引起的地表沉陷[J];化工矿山技术;1979年04期
5 王冠平;;煤矿地表沉陷对建筑物的影响评价[J];煤矿环境保护;1989年03期
6 张和生,刘洪福,韩建伟;测氡技术在地表沉陷观测中的应用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1998年05期
7 彭和Y·罗,房维军,鱼云龙;预测沉陷影响的模拟[J];陕西煤炭技术;2000年01期
8 蒋建平,高广运;地下工程引起的不均衡地表沉陷分析[J];煤炭学报;2003年03期
9 姜晨光,贺勇,梁安波,盖玉松,廖明全;矿区地表沉陷规律的新认识[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年01期
10 姜晨光,钟建民,贺勇,廖明全,崔专,栾永健;矿山地表沉陷盆地的监测与数学模拟[J];矿业快报;2003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苏仲杰;佟利明;;地表沉陷灾害机理与控制方法[A];第一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李永树;;地表沉陷区交通运输安全性预测研究[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3 滕永海;王金庄;赵洪亮;;高强度开采地表沉陷规律研究[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庞庆刚;;钱家营矿地表沉陷区综合治理问题的探讨[A];2010全国“三下”采煤与土地复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陈新建;赵法锁;赵兵朝;刘小平;吴韶艳;;煤矿开采引起的地表沉陷预测[A];2011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李运江;闫增会;庞尔雷;;鲍店矿上部采区地表沉陷规律的研究与实践[A];2011全国矿山测量新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麻凤海;范学理;王泳嘉;;开采引起地表沉陷的时间空间过程分析[A];第六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三卷)[C];1997年
8 德民;马凤山;张亚民;杨长祥;贾高华;;急倾斜矿体分步充填开采对地表沉陷的影响[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1年
9 石兴华;石富源;;采煤引起地表沉陷的防治与土地复垦生态景观技术[A];2010全国“三下”采煤与土地复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10 朱国超;;红柳林煤矿首采工作面地表沉陷监测设计[A];西部矿山建设工程理论与实践[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王晖;青兰高速公路沿线北八特采空区地表沉陷机理及其数值模拟[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2 赵国忱;矿山地表沉陷综合治理投资决策系统研究及应用[D];东北大学;2006年
3 张学东;工矿区地表沉陷D-InSAR监测模式与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4 阎跃观;DInSAR监测地表沉陷数据处理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5 张连贵;兖州矿区非充分开采覆岩破坏机理与地表沉陷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6 胡海峰;不同土岩比复合介质地表沉陷规律及预测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段伟;地表沉陷时间序列分析与预测[D];山东科技大学;2008年
2 白二虎;条带式Wongawilli采煤法覆岩与地表沉陷特征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徐飞亚;寺河矿地表沉陷特征与特高压线塔保护煤柱优化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5年
4 张小卫;煤矿井工开采地表沉陷预测与保护、修复对策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郑娟;煤炭井工开采的地表沉陷影响预测与生态综合整治、恢复对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6 何祥亮;淮北矿区杨柳矿地表沉陷综合评价及沉陷区生态恢复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7 武彩霞;平朔三号井工矿边邦开采区地表沉陷规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8 朱乐君;矿区地表沉陷动态分析的研究[D];沈阳大学;2010年
9 戴开文;厚黄土层开采地表沉陷灾害及其控制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0年
10 梁庆华;厚冲积层地表沉陷数值模拟及应用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4953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1495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