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双面回油型液压凿岩机空穴及气蚀机理

发布时间:2018-02-12 09:14

  本文关键词: 液压凿岩机 双面回油型冲击机构 活塞回弹 机理实验 空穴 出处:《煤炭学报》2016年S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具有双面回油型冲击机构的液压凿岩机,其能量利用率高,但活塞回程制动阶段的前腔负压常常造成活塞和前导向套的严重气蚀,影响了凿岩机的正常使用。阐明了双面回油型冲击机构的工作原理,考虑油液压缩、油液泄漏和活塞的撞击回弹等因素,建立了冲击机构的数学模型,并进行数值仿真。通过凿岩机机理实验,测试了活塞前、后腔压力和冲击频率,得到了活塞的冲程末速度。比较实验与仿真结果,验证数学模型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通过仿真获得了阀芯与活塞的位移曲线和速度曲线,确定了阀芯开始换向、经历负开口区间以及换向完成的准确时间点。给出了活塞前、后腔和左、右阀腔的压力变化规律,揭示了前腔空穴的产生机理。为此设计并加装了回油蓄能器,分析了不同的充气压力对前腔空穴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回油蓄能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前腔负压问题,且在0 MPa的充气压力下,效果最佳,负压的持续时间将减半。
[Abstract]:Hydraulic rock drill with double-side oil return impact mechanism has high energy utilization ratio, but the negative pressure in front cavity of piston return braking stage often results in serious cavitation erosion of piston and front guide sleeve. The normal use of rock drill is affected. The working principle of double-side oil return impact mechanism is expounded, and 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impact mechanism is established considering the factors such as oil compression, oil leakage and piston impact rebound, etc. Numerical simulation is carried out. Through the mechanism experiment of rock drill, the pressure and impact frequency of front and rear cavity of piston are measured, and the stroke end velocity of piston is obtained. The comparison of experimental and simulation results verifies the correctness of the mathematical model. The displacement curve and velocity curve of the valve core and piston are obtained by simulation, and the accurate time points for the valve core to begin commutating, to go through the negative opening interval and to complete the reverse direction are determined. The pressure variation rules of the front, rear and left and right valve cavities of the piston are given. The mechanism of producing front cavity hole is revealed. For this reason, the oil return accumulator is designed and installed, and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inflatable pressure on the front cavity hole is analyze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oil return accumulator can improve the negative pressure problem of front cavity to some extent. And the best effect is at 0 MPa inflating pressure, the duration of negative pressure will be halved.
【作者单位】: 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资助项目(2011AA060401)
【分类号】:TD421.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军;;液压凿岩机的发展与应用[J];有色金属(矿山部分);2008年03期

2 杨光照;;液压凿岩机工作参数调整的条件[J];工程机械文摘;2009年01期

3 陆云杰;王可心;;高效节能全液压凿岩机的开发和应用[J];太原科技;2009年07期

4 周志鸿;马飞;郑利霞;;液压凿岩机技术参数分析与归纳[J];凿岩机械气动工具;2011年01期

5 周志鸿;马飞;郑利霞;;阿特拉斯·科普柯公司液压凿岩机的型号与技术特点[J];凿岩机械气动工具;2011年02期

6 郑立春;;液压凿岩机的现状及发展研究[J];科技风;2012年16期

7 鹿志新;李叶林;周志鸿;;我国液压凿岩机产品发展现状与建议[J];凿岩机械气动工具;2013年03期

8 张新宇;;液压凿岩机的现状及发展研究安排[J];科技与企业;2013年19期

9 ;全液压凿岩机的试验研究[J];凿岩机械与风动工具;1977年02期

10 方裕璋;;新式液压凿岩机[J];煤炭科学技术;197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郭孝先;;煤矿液压凿岩机质量指标及其研究目标[A];第四届全国岩石破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2 李大诒;凌胜;程火金;;冲击—扭切综合破岩与液压凿岩机的发展[A];第四届全国岩石破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3 袁东海;王彦;史海晓;;高炉液压凿岩机的发展趋势[A];2012年全国炼铁生产技术会议暨炼铁学术年会文集(上)[C];2012年

4 郭孝先;王路;狄志勇;邢庆贵;;液压凿岩机基本性能与检验测试[A];岩石破碎理论与实践——全国第五届岩石破碎学术会论文选集[C];1992年

5 王维华;;液压凿岩机冲击能量的测试——光电位移测量系统的应用[A];第四届全国岩石破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6 周志鸿;扶跃华;傅宗浩;许家勤;鹿志新;;ZYYG170/175液压凿岩机技术特点[A];全国冶金矿山现代采矿技术及装备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7 ;高性能的凿岩设备——ZYYG175液压凿岩机[A];全国冶金矿山现代采矿技术及装备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赵健;凿岩机液压泵供油不足故障的排除[N];中华建筑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叶林;重型液压凿岩机冲击系统与双缓冲系统耦合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6年

2 田文元;轻型独立回转液压凿岩机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舒敏飞;基于油液压缩理论的液压凿岩机冲击机构建模、仿真及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2 张凯;无阀控液压凿岩机的设计研究及优化[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3 谌毅;液压挖改凿岩机仿真分析及特性参数优化设计研究[D];湘潭大学;2015年

4 宋峒桥;旋转冲击式液压凿岩机箱体特性分析[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5年

5 朱峰;液压凿岩机冲击系统机液仿真与疲劳寿命分析[D];湖南科技大学;2016年

6 李候清;重型液压凿岩机冲击机构及其液压驱动系统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7 万圣;液压凿岩机冲头新型换向系统的研究开发[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8 唐伟;无阀液压凿岩机动态过程的仿真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4年

9 刘智;行程反馈式液压凿岩机冲击机构动力学仿真及其性能测试方法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3年

10 李亮;液压凿岩机冲击系统动力学特性分析与实验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5052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15052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0a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