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工作面信道衰落环境下的WSN分簇协议
本文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分簇 信道效率 抗衰落 跨层设计 出处:《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针对无线信号在采煤工作面环境时变衰落特征,提出一种基于跨层设计的分簇协议(LEACH-CL),记录参与竞争节点数和设置滑动窗口,稳定簇首生成数最优.通过探测帧获取节点与基站间的信道效率,联合节点剩余能量信息,作为簇首选则的判断依据,设计一种适应无线信号衰落的成簇协议,并通过一定的衰落储备法调节节点不同时期的发送功率.仿真实验表明:与同类3种算法(LEACH、ALEACH和LEACH-SWDN)比较,LEACH-CL协议网络拓扑比较稳定,在信号衰落环境下适应性强,有效地延长了网络的生命期,降低网络丢包率,更适应于采煤工作面复杂多变环境特征.
[Abstract]:In view of the time-varying fading characteristics of wireless signals in coal mining face, a cross-layer design based clustering protocol (LEACH-CLA) is proposed to record the number of nodes participating in the competition and to set up sliding windows. The optimal number of stable cluster heads is obtained by detecting the channel efficiency between the node and the base station, and the residual energy information of the node is combined as the basis of the cluster preference, and a clustering protocol is designed to adapt to the wireless signal fading.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network topology of LEACH-CL protocol is more stable than that of LEACH-SWDN algorithm, and the network topology of LEACH-CL protocol is more stable than that of LEACH-SWDN algorithm in signal fading environment, an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network topology of LEACH-CL protocol is more stable than that of LEACH-SWDN algorithm. It can effectively prolong the life period of the network, reduce the packet loss rate of the network, and is more suitable for the complex and changeable environment characteristics of coal mining face.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12AA0621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04176)
【分类号】:TD82;TN929.5;TP212.9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张大鹏;丁永强;;无线网络跨层设计的理论和关键技术[A];2008年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2 曾菊玲;解冰;周文安;宋俊德;;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跨层设计架构研究[A];中国通信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邹哲光;陈达伟;许肖梅;;一种集中式水声网络的跨层设计与实现方法[A];2009年全国水声学学术交流暨水声学分会换届改选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张伟青;叶梧;冯穗力;;认知无线网络频谱共享的跨层设计[A];2009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吕蓉;曹志刚;;卫星通信网络中的跨层设计[A];卫星通信新业务新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孙长明;;移动ad hoc网络跨层设计及信令交互研究[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汪海;邓智芳;罗显锋;;认知无线电ad hoc网络的跨层设计[A];中国通信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山东省信息产业厅 韩旭东;无线网络跨层设计[N];计算机世界;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涂军;基于延时优化的无线网络跨层设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2 胡莹;宽带无线通信系统中基于跨层设计和能效优化的资源分配方案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3 任鹏;基于跨层设计的煤矿井下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4 崔春升;基于跨层设计的无线网络通信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5 徐楠;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跨层设计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6 魏翼飞;下一代无线网络中跨层设计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9年
7 廖昕;MIMO无线通信系统的跨层设计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8 郭华;无线网络跨层设计及其在802.16Mesh网分布式调度算法中的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9年
9 郝丹丹;基于跨层设计和开放频谱的无线资源管理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
10 Sadia Aziz;移动Ad Hoc网络中基于跨层设计的广播算法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沙;多跳无线网络中基于跨层设计的拥塞控制机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2 刘岩;空间相关信道下异构多用户MIMO跨层设计性能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3 谢忠林;Wi-Fi网络MAC协议跨层优化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4 徐龙泉;基于MIMO的无线通信系统跨层设计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5年
5 陈正文;基于链路容量最优的D2D中继通信的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5年
6 张s,
本文编号:15324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1532496.html